分类: 生命科学、传统中医、养生 |
“病”字是体内火大了,丙字五行属火。人的体内火大了,就是俗话说的上火了,吃点药把火泻掉就可以了。“疾”字是体内的浊气不得排泄,大便干燥,浊气在体内乱窜,堵在哪儿哪就会不通,产生了火,大便出现干燥排泄不畅,所以才得了疾病。找到疾病的根源,将其泻掉就好了。
有些人可能会说:“西药不好,那我吃中药。”其实是药三分“毒”,前面也说过,药物是纠偏的,怎可长期服用呢?中药也一样。大家都还记得2003年的时候把龙胆泻肝丸“封杀”了,其原因,是一个老者长年在单位医务室拿“龙胆泻肝丸”服用,因其肝火大,结果吃成了尿毒症。这是属于服药不当,肝火大了,泻一下火就可以了,为何要老泻肝火呢?肝火大的原因应该是肾阴不足所造成的,泻完肝火一定要去补肾阴,这才是道理,才是自然规律。违背了自然规律却说“药”不好是本末倒置。当时恰恰又是“非典”爆发之际,“龙胆泻肝丸”又正是去肝脾湿热的主要方剂,结果被“封杀”了,这就是用药不当的结果。
有些庸医为了金钱开大方,一开几十味药,什么贵重用什么,这其中自然有高额的商业利润,做为病人则认为此大夫敢于用药,自已的病就要用这些贵重药,要不怎么叫病呢!这些其实都是要解的心结,大夫开出几十味的药方,说明此方平平,因为没有抓住病的根源,而是在药方上进行药物的平衡,服后对治病起不到任何作用。真正的高手治病就几味药,而且两三副即可,如果按方抓药,服五副之后没有任何反应,则此药平平,白费钱财和精神,这就是原则。
有人问“六味地黄丸”中药补剂是否可长期服用?我给大家说一个病例。有一个老者,身体比较胖,退休后也经常走步锻炼,后来身体感觉不舒适,到医院看病。因为他腿有些肿,大夫给他开了“金匮肾气丸”,以提高肾脏气化水的功能。老人拿到药方后没有在医院拿药而是回到单位医务室去拿药。正巧医务室没有“金匮肾气丸”,医务室的医生说即然是补肾,没有“金匮肾气丸”有“六味地黄丸”也是补肾的,就给他换了,于是从那时候起老人一直吃“六味地黄丸”补肾。吃了两年,老人双腿肿得迈不动步了,身体湿太大感觉身重,湿本身的特性就是粘浊,结果血液流动也受到了影响,出现了运动神经协调障碍。这就是补错了,一个药是补肾阳,一个是补肾阴的,体质湿的人又去补阴这就错了。这是不知药的偏性而出现的反应,因此说不要盲目的去服药,更不要长期服药。
其实黄帝内经中已经告诉了大家,“人是靠先天之精气,和后天水谷之精气”来维持生命的,药食同源,只要好好的按自然规律去生活、调养,偶尔有点病吃点药调一下即可,千万不可滥用药,以药为食。即然药食同源,民以食为天,那么还是调整好饮食最符合自然规律、最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