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事情没有条理,怎么办?
(2013-01-06 11:23:07)
标签:
杂谈 |
分类: 教子方法 |
妈妈看到女儿收拾的书架:随意地把书堆在一起,有的书躺着,有的书还展开着就被压在其他书的下面。
妈妈不由生气道:“你做事情有点秩序行不行?”
孩子却不以为然地说:“老妈,您今天怎么了?我一直是那么收拾的啊!”妈妈说:“原来你还小,现在你已经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了,何况你是女孩子,不细心怎么行!”
女儿撅起嘴:“这又不是什么大事,干吗那么认真。何况女孩子就一定要细心吗?我去找乐乐做功课了。”说完就背起书包扬长而去。
再看女儿的写字台——杂乱无章,水彩笔四处散落没有装进盒子里,而孩子一回来就说明天要用水彩笔。其实,孩子的马虎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以前妈妈总认为孩子还小,不用严格要求,有时候看孩子做事情没有条理,妈妈或者爸爸就主动帮孩子“弥补”了。可是现在孩子已经大了,还这么没有条理,这可怎么办?
孩子为什么会这样?
无论男孩子还是女孩子,如果在小的时候没有被妈妈培养出秩序感和条理性,渐渐就会形成习惯,认为这些事情做成什么样都没有关系,或者认为这些事情和自己没有关系,反正有爸爸妈妈给他们收拾。
也有些妈妈们这样认为,这些事情只要不影响学习也就不必追究了。当妈妈意识到孩子的这种马虎会影响到孩子的生活、学习——生活和学习息息相关,很少有人在生活上没有条理,学习上却认真仔细——进而开始严格要求孩子时,孩子当然会觉得无法理解,认为妈妈多此一举。
正是妈妈此前对孩子的溺爱让孩子与生活隔离,总是被动地接受安排,缺少对家庭、对生活的责任感。没有责任心的孩子就会对什么事情都敷衍了事。
• 纠正孩子的马虎应该从小开始
作为家长不要把孩子的马虎看得过重,以免由此而造成孩子的心理障碍。但是如果家长始终抱着“孩子聪明就够了,马虎一点不是大事”这样的认识,显然是错误的。在小学阶段,马虎的后果可能还不太明显,等到孩子上了初中,马虎就可能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升学考试。
• 让孩子参与,才能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孩子做事情很难赢得父母的信任,因为孩子终究是孩子,太小。孩子很小就有参与的热情,盛情难却时,爸爸妈妈也会让孩子做一些事情。可是父母总是居高临下地说好或者不好,并没有具体告诉孩子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应该怎样改进,从而错失了培养孩子条理性思维模式的最佳时期。逐渐地,孩子做事的热情消耗殆尽,这时妈妈再来要求孩子做事有条理、不马虎,孩子当然不愿接受。俗话说:“实践出真知。”想要孩子做事不马虎就应该让孩子参与实际事务,在此过程中家长再言传身教。妈妈也不必过于着急,从现在着手为时未晚,但此时需要孩子花费更多的时间甚至经历教训后才会再有收获。
• 男孩女孩同样都要学会细心
人们往往容易形成这样一种刻板印象:男孩子粗心一点没关系,女孩子要文文静静、细心耐心。这就使得父母比较容易认可男孩子的马马虎虎、大大咧咧,在对儿子的教育中相对地放松要求。而对女孩子,如果她粗心马虎,父母动辄就上纲上线,担心得不得了。其实,在一定的年龄段里,男孩女孩同样爱玩,他们的精力和体力都在增强,探索世界的兴趣也在增加,他们愿意尝试各种事情,让自己了解世界的同时更加了解自己。这个阶段的孩子很少会考虑到时间、注意力、轻重缓急等问题,也很难持久地做一件事,因为这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所以,父母要做的是引导孩子学会自我约束,无论是对男孩还是对女孩。
1.孩子不知道怎么做才是有条理的。
解决方法:
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找一些孩子能够完成的事情让孩子来做,比如招待来访的客人、负责家里的资源回收、收拾屋子等。
在孩子要执行任务前,爸爸要和孩子进行讨论,比如招待客人的时候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才会让客人知道自己是个懂礼貌的乖孩子;收拾屋子应该先整理什么再整理什么,这样才能统筹利用时间将事情做好。
注意事项:
讨论后再做,孩子做事情就能有很好的效果。孩子很聪明,体会到按条理做事的好处,很快就能活学活用到其他事情上。
当孩子按照讨论好的顺序完成任务后,爸爸妈妈要对孩子进行适时地表扬。重点表扬孩子把事情做得井井有条。
2.孩子我行我素,不认为按条理做事情有必要。
解决方法:
润物细无声:妈妈观察孩子做事情的方式,提出小的可行的建议。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改变孩子,这样也可以避免矛盾。
与孩子分地盘:妈妈可以让孩子在自己的地盘——卧室——继续我行我素,但是如果孩子进入公共领域,做事情必须遵守妈妈的要求。比如孩子可以让自己的房间乱七八糟,但是必须值日打扫客厅,把客厅整理得整整齐齐。
注意事项:
对于妈妈提出的建议,孩子也许表面上不屑一顾,可是,当孩子运用自己的方法让自己头疼的时候,就会尝试用妈妈的方法。
无论是妈妈提出建议还是与孩子分地盘,都是为了让孩子对条理和非条理的结果进行比较。趋利避害是每个人本能的选择。
与孩子分地盘后,家长要经常对孩子的值日情况进行表扬。妈妈还可以邀请一些朋友家访,并请朋友有意当面表扬孩子将客厅打扫得很整齐,是个有条理的好孩子。
3.孩子嫌麻烦,就想马虎了事。
解决方法:
对小孩子:妈妈要提出硬性要求,什么东西怎么放,做事情应该哪个先哪个后等。小孩子必须尽早培养做事情的好习惯。
对大孩子:妈妈不予帮助,让孩子自己承担后果。比如,孩子经常将书本乱放,就会出现找东西难的状况,尤其是早上起晚了,收拾学习用品必然丢三落四的。这时妈妈不要伸出援手,而是让结果教训孩子,一而再再而三,孩子就会被自己的没有条理折磨得焦头烂额,妈妈这时再提建议才能够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
注意事项:
小孩子处在养成习惯的阶段,大孩子则处在改正习惯的阶段。小孩子的习惯养成在于妈妈的要求。大孩子必须是心悦诚服地接受才能真正改掉习惯。
坏习惯的形成必然是由于孩子感到这样做安逸省事,只有当这些习惯让孩子感到焦头烂额时,他才会想到改变。
这时妈妈切不可以心软,看到孩子手忙脚乱就帮忙,那就达不到改变孩子坏习惯的效果了。要知道,一时的心软会带给孩子一辈子的烦恼。毕竟妈妈不可能事事都跟在孩子后面。
强化训练
•记录孩子的马虎事件
妈妈准备一张纸,每天记录下孩子在哪件事上因为马虎而带来不便。比如,书包杂乱无章导致忘记带作业本回来等。过两个星期之后,拿出来给孩子看,并和孩子一起分析。然后和孩子约定,按照妈妈的要求做一个星期,如果按照妈妈的要求做了后还是会整天丢三落四,那么妈妈不再对孩子唠唠叨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