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季末护肤风向标,养颜先养眼

(2010-09-25 19:12:39)
标签:

宋体

卸妆液

e3

黑眼圈

皮肤

时尚

分类: 巧护肤

 

 

    话说以前我对护肤真的是一窍不通,不怕大家笑话,出来工作之前,我除了洁面乳,连面霜都很少用,更别说眼霜和眼膜了。后来出来工作了开始注意自己的形象,对护肤和彩妆的热爱有日渐膨胀的趋势,呵呵~

 

    夏天的时候我的皮肤出油很严重,立秋以后又觉得脸很紧绷。远观还不错,看我照片的人都觉得我皮肤很好。但是近看仔细瞧,毛孔,黑眼圈等瑕疵就出来了。因为长时间使用电脑,眼部问题却越来越严重,所以现在我的保养重点也是眼部。

 

清洁第一步,一定要慎重!

 

清洁是护肤的根本,我想大家都知道,就不多说了。开门见山,看看我的卸妆液吧!

http://s9/middle/60e3daebh9113af567928&690

倩碧眼唇卸妆液,当初也是看论坛说卸妆效果很好才买的很小巧的一个紫色瓶子,几乎和手指一般大小,携带很方便很喜欢,而质感是水油分离,透明无色的,使用之前需要摇晃一下。

 

    先操作一次给大家看哦~

http://s1/middle/60e3daebh9113b028eeb0&690

我的眼妆是眼影、眼线、亮片、珠光、睫毛膏、假睫毛等等齐聚一堂的状况。

http://s6/middle/60e3daebh9113b1009695&690

先拔掉假睫毛后,用化妆棉沾倩碧眼唇卸妆液轻敷在眼部。

http://s4/middle/60e3daebh74e85e92f9b3&690

    敷一小会后,然后用棉片轻轻按压,会看到按压之后的棉片会卸除一部分眼妆,接下来我会用棉签棒沾上卸妆液,专门用来卸睫毛膏,来回滚动几次,就很容易的卸干净了呢。而下眼线再用对折化妆棉的角角轻擦一下就完成了。如果像我这样的满汉全席,就要再稍稍敷久一点点。

http://s2/middle/60e3daebh74e85e9f18b1&690

    这是初步擦拭之后,已经很干净了,不过我一般还是会再拿一个干净棉片沾上卸妆液,按压几次再卸一遍。

总而言之,这款卸妆液卸妆还是不错滴,卸妆部分先赞一个,不过在使用方法上有点麻烦。虽然他瓶盖的特殊设计密封性很好,但是用惯了挤压式的,觉得这款有点麻烦,要是改良一下就好了。

 

细嫩肌肤,眼霜打造

 

    清洁之后就是保养了,且听我慢慢道来。

http://s2/middle/60e3daebh9113b33c5e21&690

说到眼周保养品,我现在用的眼霜是ORIKS的弹力眼霜,金黄色的包装好像还蛮豪华的。

http://s8/middle/60e3daebh9113b544b077&690

瓶口是这样的,挺讨巧的。一次可以固定使用的量,

其实说它是“霜”,我觉得比较像“胶”,质地很清爽。

http://s16/middle/60e3daebh74e85f636d8f&690

可以挤一点在指腹上,也可以像我这样直接涂在眼周然后用无名指在眼周肌肤上按摩

http://s3/middle/60e3daebh74e85f784dd2&690

     我的按摩步骤是从眼尾移到下眼皮、到眼头如果下眼皮浮肿或偶尔有黑眼圈的话,我会停在下眼皮的地方按压几下再从眼头绕到上眼皮一直到眼尾,轻轻的逆向绕圈圈按摩。

 

 

让肌肤“呼吸”的眼膜

    最后除了保湿补水的眼霜,我的黑眼圈和细纹还是要依靠眼膜。

 http://s13/middle/60e3daebh9113bb5bcc6c&690

每天睡前敷上就可以了,加上按摩的手法,给眼周皮肤带来滋润。
    初次使用的时候,感觉“果冻”渗透进了肌肤,让眼周肌肤看起来变得更平滑而滋润,皮肤的触感也会变得更加柔软,每次早上起来感觉我的眼睛看起来更加明亮。

http://s3/middle/60e3daebh9113bc3e8132&690

 

     用后眼睛会觉得不那么紧绷了,眼周皮肤很舒服,这是真的感受得到的。我试过一个眼睛用了,一个眼睛不用,能明显感觉到差别的,不信可以试试看

   http://s6/middle/60e3daebh74e85ffaeef5&690

    坚持使用一段时间,眼周肌肤会变得盈润饱满。眼圈也会有减退,细纹好像也少了点好像真的是细胞的吸氧能力被唤醒了。能够由内而外,带来理想的肌肤,眼周皮肤会变得饱满有弹性,平滑,富有光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