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岑参去西域(10):唐玉门关(瓜州)

标签:
岑参西域行丝绸之路瓜州玉门关 |
分类: 读书笔记 |
前一段主要描写玉门关的首领盖将军。“执金吾”是汉代设立的军职,是守卫京师和皇城的统领,这里借用来称赞盖将军的地位尊贵。“氍毹(qúshū)”是毛织的地毯,岑参描绘了盖将军居所的豪华。“酡酥”是牛羊奶制成的乳酪食品,岑参描绘了盖将军饮食的讲究。“紫绂金章”本是高官所佩戴的紫绶金印,岑参描绘了盖将军的私人奴仆穿着漂亮华贵的服饰,一个个跟高官似的。据后人考证,这位盖将军当为盖庭伦,几年后在河西兵马使任上发动了叛乱。虽然岑参说的是官场上溢美之词,但可以看出这位盖将军的骄奢淫逸。
后一段主要描写盖将军招待客人们的酒宴和玩乐。先是一对儿美丽歌女的演唱助兴,唱的是汉乐府《陌上桑》,“秦罗敷”、“使君五马”都是《陌上桑》中的内容。然后是歌女陪着客人们玩赌博游戏,“樗蒲”是一种赌具,赌樗蒲时,一撒五子都是黑的,算是最胜彩,称为“卢”。室内玩够了该室外游乐,主人带着客人们骑上骏马出城打猎,“叱拨”是良马名称。最后岑参说了此行的任务是“按边储”,即遵照朝廷指令督查边防储备的物资,在喧闹的酒席间,忽然回忆起了长安城的那帮朋友们。
岑参写给在京兆府长安县任主簿的朋友李某,音信久疏,又恰逢除夕,不免思乡伤心。
“苜蓿烽”应该是唐玉门关外的一座烽燧,今天从双塔水库向西的汉长城一线仍留有一些烽燧,不知岑参所言的苜蓿烽是哪一个。“胡芦河”应该就是今天的疏勒河。“闺中”指岑参妻子。岑参在立春团圆的节日里,思念长安的亲人,忍不住落下泪来。
宇文判官,我们前面提到过,就是到陇山上迎接岑参的那位,两人自那时起就成为了好朋友。唐玄宗天宝十载(公元751年)一月,安西都护高仙芝改授河西节度使,宇文判官与岑参同为高仙芝的僚属,岑参从安西回到武威,宇文判官因公干从安西一带返回的时间晚一些。出于对这位老朋友的关怀和思念,岑参在武威听说他已返回到了瓜州(晋昌)城,正值春暮花落,于是赋诗感怀。
在孤城玉门关戍边的将士,听到羌笛吹奏的名曲《折杨柳》,这是一首吟咏离别的悲伤曲目,可是寒冷荒凉的玉门关根本就没有在春风里依依飘拂的杨柳。虽然是写戍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但读起来满是雄壮苍茫的感觉,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阔达的心胸。王之涣留存的诗仅有六首,其到没到过边塞地区也不清楚,但就凭着这首诗成为了跟岑参、高适、王昌龄齐名的唐代“四大边塞诗人”之一。
王七就是王之涣。王之涣说羌笛吹的曲子是《折杨柳》,高适则说羌笛吹的曲子是《梅花落》,同样是一首表达离情思念的名曲;王之涣说玉门关没有杨柳依依,高适说玉门关虽然没有梅花,但随风飘荡在关城内外的悠扬笛声,所唤起戍边者的思乡情绪真得好像梅花飘落了漫山遍野。
这首诗主要描写玉门关地区山峦叠嶂、烽燧遍布、人烟稀少的边塞景观。
“瓜时”是个典故,借指任职期满。“金阙”是皇帝所居的宫阙,借指京城朝廷。“霍”是指开辟河西的西汉将军霍去病,“班”是指投笔从戎、收复西域的东汉将军班超。骆宾王对先要返回京师的朋友说,我们一起来到边塞从军,任职期满只有我还回不去,想从遥远的玉门关回归朝廷的希望渺茫,跟频奏凯歌的霍去病和万里封侯的班超相比真是深感惭愧,岁月蹉跎使红颜变白首,边塞秋景苍茫,依旧是刀光剑影,离别后我会常常思念你们。
“天山”即祁连山。“白登”即白登山,今山西省大同市东北马铺山,汉高祖刘邦领兵征匈奴,曾被匈奴在白登山围困了七天,史称“白登山之围”。“高楼”指思妇闺阁,借指戍边兵士的妻子。这首诗是叹息边塞前线征战之士的辛苦和后方思妇的愁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