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太白山之行(下):秦岭主峰拔仙台

(2010-10-27 11:04:52)
标签:

太白山

秦岭

登山

旅游

拔仙台

分类: 户外登山

    下板寺的用电,包括缆车索道、游客服务中心,应该都是靠柴油发电,所以晚上10点多就停电了。天空中只有皎洁的月光和点点繁星,深秋的高山上异常寒冷,只好早早上床睡觉,虽有高山反应头昏沉沉,却有助于睡眠,一夜悄无声息。

    早晨6点被闹钟叫醒,天空已微微有些发亮,穿戴齐整后就赶紧走出来看日出。随着天空逐渐泛白,东方红晕渐浓,却发现红晕处有一层云彩,知道日出是看不了了,赶紧回房间收拾东西。吃过自带的早餐,退掉房间(服务员都没有起床,让我叫了好久,呵呵),背包提杖出发。

    惊奇的发现高山反应消失了,迈了几步台阶也没有了心跳气喘的感觉,在朝阳里寂静的下板寺空气清新,天空湛蓝,于是心情大好,信心倍增。走过门窗紧闭的索道起点站,穿过写有“高山揽白云,板寺会群仙” 的天都门,来到会仙坪,抬头就看到远远的太白山顶峰上的“太白积雪”。那最远处被朝阳照亮的山顶,就应该是我的目标—太白山拔仙台,我要从脚下这里走到那儿再返回。此时是早上7:15,正式开始了一天的攀登。

太白山之行(下):秦岭主峰拔仙台
太白山之行(下):秦岭主峰拔仙台

    上山的路就在索道下,山路崎岖不平,有些地方还有融雪在夜晚的结冰,要小心滑倒。这里是阔叶和针叶混合林带,阔叶树都已经落叶,只有针叶的冷杉树还碧绿。晨曦从树顶洒下来,斑驳地照在山路上,林间时不时传来清脆的鸟鸣。经过1小时15分的攀登,在8:30来到了索道终点。在索道起点看到介绍,这段路海拔从2800米升到3200米,乘缆车单程需16分钟,攀登则要3个小时,看来多少还是有些夸大,不过时间上比我计划的已经晚了一个小时。

太白山之行(下):秦岭主峰拔仙台
太白山之行(下):秦岭主峰拔仙台

    从索道上站向上,先是一段木板路,走起来颇有弹性感觉舒适,随后则是坚硬的水泥台阶路,走这种路最好穿上一副护膝,加强对膝盖的保护。虽然只是拔高了400米,景色已经发生变化,这里已进入落叶松景观林带,落叶松又称太白红杉,是生长在秦岭高海拔山地的国家濒危二级保护树种。在这个季节针叶都已经脱落,褐黄色的针叶铺满道路,倒是起到了很好的防滑作用。经过一个叫“天公盆景园”的地方,实际就是许多造型奇特的象形树,可以想见,在如此艰苦的生存条件下,这些高山松历经了多么漫长的岁月才长成这样。

太白山之行(下):秦岭主峰拔仙台
太白山之行(下):秦岭主峰拔仙台
太白山之行(下):秦岭主峰拔仙台

    高大的太白红杉树林消失,来到了低矮的高山灌木区,这里是海拔3300米的板寺新村和拜仙台。板寺新村可以食宿,但今天皆是铁将军把门,似乎并没有人在此。拜仙台则是一块三面悬空的巨石,相传苏东坡在凤翔府任评判时,为解关中大旱,拯救民众,在此长跪三日拜仙求雨,果真灵验,故名拜仙台。登上此台,视野开阔,向右可俯瞰下板寺和七女峰景区,向左可俯瞰红河谷和四嘴山景区,据说这里也是观看太白山云海的绝佳地点。

太白山之行(下):秦岭主峰拔仙台
太白山之行(下):秦岭主峰拔仙台
太白山之行(下):秦岭主峰拔仙台

    继续向上攀登,原本匍匐在山腰的云霭突然不安定起来,云卷云舒上下翻腾,不断向山顶漫来。10点终于来到山顶—天圆地方,这是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最高点,再往前走就是太白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的地界,大部分来太白山的游客就在此返回。这里海拔3511米,到处都是怪石嶙峋,公园立了块写有中国南北分界岭的碑石,其实这是公园的噱头,给人照相用的。此处以及太白山拔仙台虽然是秦岭的最高峰,但却没有在秦岭南北分水岭上,从地图上就可以看出拔仙台南部是黑河水源头,黑河是西安市的重要水源,仍然属于黄河水系。

太白山之行(下):秦岭主峰拔仙台
太白山之行(下):秦岭主峰拔仙台
太白山之行(下):秦岭主峰拔仙台

    从天圆地方向南去,道路沿着刀砍斧劈般尖刃山脊向前延伸,这些陡峭的山形正是第四纪冰川的遗迹,很远处的那一点蓝顶白墙的房子估计就是小文公庙。走在山脊上,时不时云雾就从东侧漂上来,从西侧淌下去,远处的山颠时隐时现,已经看到保护区大门。10:30来到了小文公庙,仍然比计划的时间晚了1个小时。文公,即唐代大文学家韩愈。传说韩愈被玉皇大帝封为山神掌管太白,他写过不少关于太白山的诗,其中“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使秦岭的知名度提高了不少。小文公庙里敬拜的是韩愈的儿子韩昶,就是一个石头垒成的小庙,还有几间活动板房,大门紧锁,原本在这里要买进入保护区的门票,看来因为人太少,门票就免了。

太白山之行(下):秦岭主峰拔仙台
太白山之行(下):秦岭主峰拔仙台
太白山之行(下):秦岭主峰拔仙台

    从小文公庙开始,道路离开了山脊,开始横切在石河石海中,因为有箭头路标的指示,倒也不用担心会迷路。原本凹凸不平的石阵经过一些简单的整理铺垫,还不算太难行走。这里已经没有了树木灌丛,只有一些匍地野草和高山杜鹃,但已经进入枯黄季节。山风很大,雾霭在风的吹动下飘忽不定,因为不停地行进着,并不觉得寒冷。道路起起伏伏,转过了一个又一个山坳,越过一个又一个垭口,这真是一段考验人毅力的路程。终于在12:15来到了大文公庙,比计划晚了45分钟,算是抢回了15分钟时间。大文公庙有一位保护区守护人正在做午饭,询问得知昨晚有驴友在此落脚,他们是计划登顶后往南面下山。守护人告诉我从这里登顶大概2个小时,所以不敢多停,补充点水分食物赶紧上路。

太白山之行(下):秦岭主峰拔仙台
太白山之行(下):秦岭主峰拔仙台
太白山之行(下):秦岭主峰拔仙台

    离开大文公庙后,天气逐渐变差,雾霭渐浓再也不能消散,山风开始变得阴冷,赶紧把抓绒衣穿在里面,戴上了头巾。先是一段拔高缓坡,缓坡上有大大小小的乱石堆起的玛尼堆,形态各异,应该都是历代朝圣者和现代登山者们的杰作。此后又是一段漫长的横切路,因为浓重的雾霭,周围的景色再也无法看到。忽然碰到了三位下山的驴友,不停地问我缆车有没有开,估计也是累得很了,我告诉他们没问题肯定能赶上缆车,心说我还要赶缆车呢。匆匆而过,也忘了问他们是从南边赶过来的还是昨晚睡在了大文公,从他们一样的轻装备看,后者可能性很大。13:35终于到了冰川遗迹冰斗湖—大爷海,比计划晚了35分钟。湖面上笼罩着浓重的雾霭,神秘莫测,走到湖边,看不清周围的景色,甚至看不清对岸,只有湖水在山风的吹拂下轻轻拍打着湖岸的石头,清澈碧绿,冰冷刺骨,深不可测。计算了一下时间,如果要在5点半前赶回到索道,登顶恐怕来不及了,但想想都已经到了这里,不去登顶该多遗憾,于是一咬牙又赶紧上路了。

太白山之行(下):秦岭主峰拔仙台
太白山之行(下):秦岭主峰拔仙台
太白山之行(下):秦岭主峰拔仙台

    从大爷海到拔仙台,距离不是很远,主要就是一段拔高。此时天气越发阴沉,雾霭中开始飘着丝丝的小雨珠。先经过了山崖壁上的一个所谓“千年不融之冰洞”,洞内常年有冰,寒气逼人,好像一个“天然冰库”。然后拔高终于来到山顶相对平缓的台地,这里出现了一些用石头堆砌的破旧小庙,再经过一段行走终于到了拔仙台的山门。此时时间是14:20,就这样经过7个小时的不停跋涉攀登,终于来到了太白山之巅—拔仙台。相传这里是姜子牙点将封神、选拔神仙的地方,拔仙台因此而得名。此刻庙门紧闭着,绕到庙的后面,看到了海拔3767.2米的地标,但是遗憾的是因为周围浓重的雾霭,能见度不足10米,看不清楚周围的景色。据说晴朗时,从这里俯瞰四周,极目远眺,会深深感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还可以向南俯瞰到二爷海、三爷海、玉皇池、三清池,这四湖一线,形似串珠,向西可以看到四十里跑马梁。现在都只能在想象中了,这个遗憾只有等以后弥补吧。

太白山之行(下):秦岭主峰拔仙台
太白山之行(下):秦岭主峰拔仙台
太白山之行(下):秦岭主峰拔仙台

    在拔仙台简单的补充了些食物和水,14:40正式开始下撤。20分钟后就下到了大爷海,然后经过一个小时,16:00到达了大文公庙,再经过1小时20分钟,17:20到达了小文公庙。这是一段特别艰苦的路程,特别是大文公到小文公这一段,因为是横切路,并不能像一般下坡那样节省很多时间和体力,于是咬着牙给自己鼓劲,反正也看不清周围的景色,就只有看着眼前的路拼命往前赶,下坡以及平坦一点的地方甚至要跑起来。出了保护区大门进入公园景区后,还好有一段横切路不用再攀登天圆地方,在山的背面有一些积雪,但还算好走。横切到正路上后,开始下行,经过上板寺、板寺新村,终于在整6点钟赶到了索道上站。管理索道的人看到我之后直喊叫,快点快点、索道马上要停了。当我钻入缆车之后,终于如释重负,不用摸黑下山了,更不用住在山上了。十几分钟后,走出索道站,正碰到早晨被我从床上叫起来结帐的那个服务员,他看到我,也直说我动作快,因为他知道我上山没有乘缆车。

太白山之行(下):秦岭主峰拔仙台
太白山之行(下):秦岭主峰拔仙台
太白山之行(下):秦岭主峰拔仙台

    6点半天已经完全黑下来,从下板寺开车启程,8点到了公园门口汤峪镇,10点回到西安,圆满结束了2天的太白山之行。最后就用李白这首著名的诗作为这篇游记的结尾吧。

     《登太白峰》
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
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
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
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
一别武功去,何时复见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