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绘教育】之五:孩子,你慢慢来!——慢教育的理念与艺术

(2017-04-16 10:55:37)
标签:

教育

育儿

分类: 凌妈谈教育

【绘教育】之五:孩子,你慢慢来!——慢教育的理念与艺术

这期的绘教育从一篇小学生习作开始……

  我的快点“老妈”

“快点”这个词,在我老妈口中出现率极高,差不多一句一个。

太阳公公刚起床,我的上眼皮还没与下眼皮说拜拜呢,耳边就传来了一声河东狮吼:“怎么还没起床?快点快点!”我努力地睁开双眼,只见老妈怒目圆瞪,双眉挑起,两手叉腰,“凶悍”地向我发起攻击——“进来,快去洗脸,别跟木头似的躺着!”“快点去吃饭!都几点了!还不快点!”

中午吃完饭,我刚想打开电视机,老妈便以“光的速度”立在我面前:“作业写完了吗?没有就快写啊!”
  傍晚回到家,一头栽进沙发,老妈的“快点”又在耳畔响起——
“ 快点洗洗你那双爪子,一会儿别把脏东西吃进肚子里。”
    “快点帮忙端碗,擦桌呀!”
    “作业写完了?还没有啊?快点,快点,快点!”

“都这么晚了,还没有••••••写完了?那就快点去刷牙,快点去洗洗脚,知道什么时候了吗?有没有点时间观念?洗完脚赶紧上床睡觉去!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你是否从此文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反思自己,我也经常对孩子说类似的话,每次看着她慢吞吞地穿衣服、吃饭、收拾书包……我的催促声、不耐烦的话就会越来越多。然而,孩子没有因为我的催促声而加快多少速度。

  在孩子眼里,我也是个不折不扣的“快点”老妈啊!

把目光再放远些,我们时下的教育何尝不是如此呢?孩子三岁要背《唐诗三百首》,四岁要学外语,五岁要弹钢琴,未满六周岁要读一年级……在学校里,很多教师的课堂像做工程一样赶抢进度、赶时间,追求所谓的高效率、快节奏、大梯度……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约而同地陷入了一个令人恐惧的教育误区——“快教育”。      

 殊不知,教育是慢的艺术,面对孩子,我们需要从容的等待,在孩子身旁陪伴他静静的成长。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这是一项慢速作用的过程,孩子的世界有着成人不能理解的模样,而要想很好地观看这个世界里的风景,“慢”是最为重要的,慢慢地等待。

一、说 教育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 龙应台《孩子,你慢慢来》
       无疑,它之所以打动我们,不是因为孩子从容地扎蝴蝶结的过程,而是那一句“你慢慢来,慢慢来”。这不是简单的劝诫和盲目提醒,而是一种关乎灵魂的智慧,一种难得清醒的教育哲学。尽管“慢”这个词与这个时代似乎脱节,但心灵的潜滋暗长需要“慢”,情感的熏陶滋养离不开“慢”。

   相信各位都听说过“破茧成蝶”的故事:有个人发现在已裂开一条缝的茧虫中,蝴蝶正在痛苦地挣扎,他于心不忍,便拿起剪子把茧剪开,帮助蝴蝶脱茧而出。可是,这只蝴蝶却因身体臃肿、翅膀干瘪,根本飞不起来,不久便死去了。这究竟是为什么呢?答案很简单。蝴蝶必须先在痛苦中挣扎,直到把翅膀练强壮了,再破茧而出,才能飞得起来,省去了脱茧过程看似为其免除了痛苦,但结果却适得其反。

  殊不知,慢教育就是一种等待破茧成蝶的教育理念。

“凡是自然的东西,都是缓慢的。太阳一点点升起,一点点落下。花一朵朵开,一瓣瓣地落下,稻谷成熟,都慢得很啊。那些急骤发生的自然变化,多是灾难。如火山喷发、飓风和暴雨。一个孩子要长大,是很慢的。一个人睡觉,也是很慢的,从日落到日出,人才能休息过来。                                               ——毕淑敏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木心

“我愿意用我所有的科技去换取和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               ——乔布斯

 

 快与慢,投射到教育教学中,就是技术性操作和人文生态建构的问题。“快”是技术,是考试前的急功近利,是公开课中画面、音乐、视频的多重切换和反复冲击;“慢”则是精神上的润泽,是文化在孩子们血脉深处的沉淀和滋养。最重要的是,“慢”是生命内在成长的本来状态,包括爱、勇气、宽恕与责任、坚持与利他,都是在“慢”的时光通道里潜滋暗长。

 法国教育家卢梭在《爱弥儿》中呼吁:“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 ……儿童是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
    蒙台梭利认为人生来具有“潜在生命力”,即horme,它是儿童自我成长、发展并形成独特心理的内在源泉的基本动力。

对于每一个人成长中的孩子来说,“慢”意味着灰姑娘总有出头之日,“慢”意味着所有孩子都可能永怀一个伟大的存在,诸如俗话说得好,吃一堑,长一智,吃的“堑”多了,“智”才会跟着成长起来。毋庸置疑,教育的过程也同样如此,它必须遵循人的理性观念形成的规律,它必须经过多次甚至无数次的从感受、体验、实践到反思、理解、领悟的循环往复的过程,才能逐步实现。所以说,教育更多的是需要孩子自己悟出来,而不是急功近利地把孩子拔成一棵大树,即便那样,也不会枝繁叶茂。

   从“润物细无声”、“磨刀不误砍柴工”到“闲暇出智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从叶圣陶先生提出的“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农业,不可以批量生产”到张文质先生的“教育是慢活、细活、是生命潜移默化的界定”,无不体现了慢教育所追求的应然状态。

二、 绘 教育

相关绘本:   

【绘教育】之五:孩子,你慢慢来!——慢教育的理念与艺术

书名:别说你快点快点

作者:【日】益田米莉 文

          【日】平泽一平 图

译者:彭 懿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年

绘本简介 :     在清新绚丽的56页水彩画中,一只小船轻声诉说着他的心声。“别说你快点快点。一个个顺序不一样。拿我跟他们比,我会紧张的。一紧张,我就会发冷。一紧张,我就会缩小。……一个个,不一样,会的事情不一样。……别问我为什么不会。我不知道的事情,太多太多。我说不出来的心情,太多太多。别拉我。别推我。一个个长短不一样。一个个时间不一样。……”

让我们共同来欣赏一首诗吧,在孩子成长道路上像牵一只蜗牛去散步那样,多一份耐心,在等待的路上也能发现美丽的风景!

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文/张文亮

 

 上帝给我一个任务
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太快,
蜗牛已经尽力爬,为何每次总是那么一点点?
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
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
彷佛说:“人家已经尽力了嘛!
我拉它,我扯它,甚至想踢它,
蜗牛受了伤,它流着汗,喘着气,往前爬……
真奇怪,为什么上帝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上帝啊!为什么?”
天上一片安静。
“唉!也许上帝抓蜗牛去了!”
好吧!松手了!
反正上帝不管了,我还管什么?
让蜗牛往前爬,我在后面生闷气。
咦?我闻到花香,原来这边还有个花园,
我感到微风,原来夜里的微风这么温柔。
慢着!我听到鸟叫,我听到虫鸣。
我看到满天的星斗多亮丽!
咦?我以前怎么没有这般细腻的体会?
我忽然想起来了,莫非我错了?

是上帝叫一只蜗牛牵我去散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