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包终于说出了那个词儿,Ella想:“得,麻烦了。”
http://s8/middle/60e07a59t81f9583e3567&690
为豆包忙前忙后的阿姨
外甥女的同学有一位是被四川阿姨带大,一直带到上小学。相处融洽,本来十分难得,只是孩子天天和阿姨相处,口音也随了阿姨。等家长发现纠正时,孩子已经三年级,为时有点晚,班里同学感觉这个同学说话怪怪的,孩子也因此沉默起来,阿姨更无辜。
豆包的阿姨生长在北京远郊,刚来时,其他家长曾夸奖她:“你的发音真准确!是北京人吧?”阿姨很高兴,Ella想这也算是个意料之外的优点吧。
一直,我们和阿姨交流都很顺畅。现在豆包话越说越多,快达到三岁孩子的平均水平了。不知不觉中由一个词变到一句话,由简单的话变为带感情的描述。有时,想说说不出的时候,小丫头还会眨眨眼睛,叹口气表示遗憾。
午觉醒来,豆包拿起DVD看了看,不是她想看的“动物常见”(就是小小爱因斯坦系列)。只见她站在电视前,翻了翻那张DVD,终于说出了那个词儿:“撇了。”Ella想:“得,麻烦了”
这口音啊,真是有感染力,比如东北话,听着就有特点,朋友地地道道天津人,去了沈阳,娶了沈阳姑娘,现在见面绝对一口地道的东北腔,一点天津话的痕迹都没有。
阿姨这北京土话也很有感染力,豆包不知不觉学了很多,比如:
物品扔了不叫扔,叫“撇儿了”
衣物甩干不叫甩干,叫“抡”
碗筷收走不叫收走,叫“抄桌”
等会儿,不叫待会儿,叫“愣会儿”
打或者丢不叫diu,叫“得”(dei)
热不发re的音,叫“弱”
骑不发qi的音,叫“渠”
还有写不出来的一些音,例如:女 吃 等等,其他的不太明显的就更多了。
这种“土语”的发音其实比方言更奇怪,毕竟方言是一个地区的发音,它的范围比较大,发音差别也大些。孩子要区别完全不同的发言,有点类似汉语和英语的区别。就是这“土语”的发言很难纠正,你说它不对吧,它发的确实是类似的音,你说它对吧,光听是绝对听不出意思的。而且,这口音只在某几个村子里用,范围很小,有些发音意思很难理解。
更重要的是豆包并不是生活在那个环境中啊,现在的环境中小朋友都不这样讲话,上了幼儿园、小学,同学会不会,也觉得她讲话很奇怪呢?
Ella和阿姨交流这件事,阿姨觉得孩子大了就不这么说了,没事。作为几十岁的农村妇女,纠正自己的发音实在太难了,一顺嘴就说了出来。想想也难为她了。阿姨很爱豆包,对她照顾的无微不至,要求她的话Ella也不好讲。豆包更是,说什么就学什么。也要求不得。
于是,就这样吧。
http://s5/middle/60e07a59t829b3e980f84&690
冬天快过去了,纪念下N多场雪
我的微博:http://t.sina.com.cn/ellaemma
两个野女的另一面
请关注以下亲子微博:
亲子大本营 http://t.sina.com.cn/baby
巧妈厨房:http://t.sina.com.cn/motherkitchen
祖国的花朵们 http://t.sina.com.cn/chinaflower2010
虎宝宝2010 http://t.sina.com.cn/2010hubaby
宝宝逗你玩 http://t.sina.com.cn/crazybaby2010
时尚俏妈咪 http://t.sina.com.cn/hotmother
超级奶爸幸福生活 http://t.sina.com.cn/househusband
海外太太团 http://t.sina.com.cn/abroadwives
左手婚姻右手爱情 http://t.sina.com.cn/marriagelove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