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包姥姥,也就是Ella的老娘,一辈子都混在幼儿园和孩子间,曾经负责一个区的市立园。以前Ella不要孩子,从来不关心老妈忙什么。自打有了孩子,才知道老妈的厉害。对于幼儿教育常常向她老人家请教。这天又谈起幼儿园,老妈就所提问提娓娓道来,绘声绘色。Ella觉得太有意思啦,在此想跟有心的父母们分享。争得老妈的同意,写点“内幕”。
如果大家感兴趣,请多多支持老太太!如果想了解幼儿教育或者幼儿园的事情就请讲。
姥姥的信箱第一封:幼儿园如何应对新生入园不适症(Ella执笔)
你以为孩子入园哭闹只有家长着急,幼儿园其实比家长更着急。这个话题在许多年前(豆包姥姥的年代)早就被提到幼儿园管理经验的高度,还为此做过特别策划,动员全市的幼儿园学习贯彻,而且幼儿园反应非常的热烈!
新生入园第一天,教委和管理局的所有工作人员只要还能动的都要下到每个园校“蹲点”,所以开学这几天机关里人影不见几个,都分布在各个幼儿园、小学、中学。幼儿园“蹲点”可得有经验,家长们认为最关键的一早,其实并不是考察的重点。重点在中午!为什么呢?
因为只有到这个时候,孩子们新鲜劲儿过去,意识到妈妈、奶奶……统统的没有。只有陌生的环境和人。于是,孩子们便迷茫的大哭起来,不吃饭的、不睡觉的、不换衣服的什么样的都有。姥姥形容那时候的幼儿园绝对是个蛤蟆坑!听着让人揪心!
第二天,更是难上加难!怎么送来的都有。经常看到家长把孩子扔下就跑,剩下几个老师满院子追孩子,孩子则拼命的哭着往外奔……
可是,有个幼儿园就是不一样!安静的如同没有人一样,小朋友们乖乖的吃饭、洗手、喝水、睡觉,然后快乐的玩耍。第二天也是如此第三天还是如此!如此神奇,到底是怎么办到的呢?
秘密来自于一个老师,幼儿园老师。这个老师课上的好、形象也不错、声音也很漂亮。曾被电视台选中做幼儿节目主持人,不过她拒绝了,原因是:我爱孩子,离不开孩子,就想和孩子们在一起。于是随夫来到北京,继续她的幼儿园教师工作。
新生入园前两个月,她就带着玩具、书籍开始家访。一天走几家,最大目的却是跟孩子们玩!老师当然比家长会好多游戏啦,孩子在自己家也很放松,很快跟老师玩的不亦乐乎!这样连续去两三次之后,孩子和老师变成好朋友。解决新生到幼儿园接触都是陌生人的问题。
接下来,便让家长带着孩子到幼儿园玩,刚开始带着自己的吃的玩具来,就玩一个小时左右。既熟悉了环境,又认识其他小朋友。逐步加长在幼儿园停留的时间,逐步用幼儿园的食物替代自己的食物,用幼儿园的玩具替代自己玩具,慢慢找到自己喜欢的小伙伴。认识幼儿园里其他老师和环境。一个月后,孩子们已经把幼儿园当成每日必去的“游乐园”。最后家长不出现,孩子们也和老师玩的很好,这期间还有重要的任务老师如何成为孩子们最喜爱的人。
最后,入园的时刻来到啦,孩子们欣然接受这已经习惯的“每日活动”,并且还有他们喜欢的老师等着他们呢!
有些方法沿用至今,最终效果参差不齐,幼儿园管理水平和教师的水平均有关。这也是家长们常说的,上个好幼儿园不如遇到一个好老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