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实验室》 2011年5月13日节目内容
内容提要
当地震发生时……
希望与绝望往往是一念之间?
如何选择逃生时机?
怎样确定逃生路线?
相同的逃生方法
为何效果却是天壤之别?
大难来临之际
怎样才能科学逃生?
《科学实验室》特别策划《守护生命》
给您细说——千钧一发的生机
正文
地震的发生往往是突然而猛烈的,逃生恐怕是每个人的一个反应。但是如何逃生?选择什么时机逃生?都是关乎生死的重要问题。在512汶川地震中,四川安县桑枣中学处于重灾区,然而它却创造了一个奇迹,
2300余名师生1分36秒全部安全撤离,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平时多次组织师生针对逃生进行演习训练,可见科学地逃生会大大地增加生存几率。也有人说,所谓地震逃生,就是在发生地震的时候,第一时间以最快的速度跑到户外,那么,这样的看法正确吗?今天我们的系列特别节目《守护生命》就带您去寻找这——千钧一发的生机:
我们都知道地震的晃动是横向的,在地震模拟馆里,体验者几乎站不稳,所以在剧烈晃动的时候逃生,如果不能一两步就跑到户外,就意味着会面临更危险的局面!那么在地震发生的时候,我们该做什么?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研究员 冯锐:“首先不要动,或是躲到生命三角区,先不要急着跑。”
守护生命——逃生时机
因为地震发生时,地面横向晃动,人很难站稳,慌乱中很可能摔伤。您瞧,记者在体验馆里几乎是无法行走……更何况是在楼房中,如果想跑到户外——时间根本不够,再加上这样跌跌撞撞,会使逃生的速度大大减慢……最重要的是还很可能错过了躲到生命三角区的时间。
所以这时正确的做法是——就近躲避!其实在我们所处的空间中,适合躲避的地方有很多,不过在逃生之前,要先对地震的强度做个大概的判断……
如果是远震,晃动不会太猛烈,但是如果是近震,也就是说我们离震中很近,那么感觉就会非常强烈的。记者来到了中国消防博物馆的地震体验馆,在这里亲身体验了一下不同强度的地震发生时,人体的感受和身边物品的状态……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研究员 冯锐:“离建筑物坍塌其实还是有几十秒,甚至1分钟的。”
这几十秒到1分钟就是逃生的最佳时机,也就是地震发生时我们要迅速躲入生存几率比较大的——生命三角区!当横向晃动一停止,你就需要马上从“生命三角区”跑出来,用最快的速度到户外去……
那么地震发生时,选择逃生时机的原则是什么呢?在这再总结一下:那就是:横向晃动时 就近躲避,晃动停止时 迅速逃离。
在无数次与灾难博弈的过程里,人们总是在不断总结着经验。灾难来得如此猛烈,而面对它,我们需要拥有更多的智慧……对于突如其来的地震,逃生的时机是否正确?这将直接关系到您能否躲过这场灭顶之灾。而且,我们还发现,也有些人逃生时机选择得很好,但却由于选择了一条错误的逃生路线,最终没能幸运的逃脱。尤其在城市里,单位、学校、家,几乎都是楼房,从室内到户外往往有一段距离。那么,在危急时刻,究竟哪些逃生路线是安全的?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的那一刻,一名学生就是因为立即选择纵身从三楼跳下——让她成了幸存者。其实,在地震中选择这条逃生路线求生的人不在少数,但是很多却没那么幸运……同样的逃生路线,为什么结果却天壤之别?其实,只要您仔细观察一下周围的生活环境就明白了!
守护生命——逃生路线
现在的楼旁边不是水泥或沥青的道路,就是花坛和雕塑,这样的环境,如果从二层以上跳下来,生存的机率恐怕是很小的。而在一些山区或是郊外,很多房子外面是松软的土地,所以从高处跳下来受重伤的机率会相对小一些,但如果是从太高的地方跳下来也是会非常危险的。
不过,这并不是说跳窗这条生存路线不能选择,如果在地震发生的时候您处于一层和二层的位置,从窗户逃离建筑物也确实是最快和最有效的逃生路线。
除了从窗户逃生这条路,大部分人都会选择的是:电梯或是楼梯,因为这是人们最习惯采取的走出建筑物的方式。但在地震发生的这个特殊时刻,这两种方式中,有一种是您---绝对---不可以---采用的: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研究员 冯锐:“由于地震,电梯利用电力很可能断电,受困后更危险,电梯掉下来……”
电梯在地震中是绝对不能使用的。无论您是在公共场合或是家中,逃离建筑物的时候,一定不能选择靠电力运行的设施,它们随时都可能因为地震失去动力和保护。而楼梯相对会安全很多,而且尽量要靠右行走,把左侧留给进入大楼救援的工作人员。选择逃生路线的原则就是,迅速、安全、远离电力。
另外,秩序是另一条重要的生命线……
逃生的过程中,首先要保证老人妇女儿童先行;其次,行走要靠右侧,为营救人员留出道路;最后,虽然时间紧迫,但是千万不可以拥挤,否则会造成更大的伤亡。
地震往往持续的时间不长,但是强震通常会伴随着很多次余震,所以在没有解除地震警报和得到房屋安全确认之前,您绝对不能回到房子里。我们发现非常可惜的是,很多人就是不知道这一点,在过往的地震中其实都是已经跑出来了,结果又因为回去拿东西,最后没能再出来。还有一点我们想提醒大家的是:即便是您已经知道了“如何抓住千钧一发的生机、了解了如何科学避震”,但这是远远不够的。每个单位或社区,甚至是家庭,都应该在平时注意定期地进行演习,这样才能在灾难来临的时候,冷静地疏散和避难,将损失降到最低,将生机提升至最高。四川安县桑枣中学的2300名师生们,在灾难过后对之前一直坚持逃生训练的校长表示了深深地感激之情……其实他们还应该感谢自己,就是因为他们在灾难面前的表现出的冷静、相互关爱,和有序避险才使每一个人都幸存下来。这些才是人类面对危情时刻---求生的黄金法则!
地震往往来得突然而猛烈、让人猝不及防,很多人根本没有机会选择逃生路线,来不及跑出屋子。那么他们的命运又会怎样?科学家发现,很多躲在屋子里的人,幸存下来的机会也很高——原因就是他们找到了那个著名的“生命三角区”……下一集我们将继续和您讲述如何寻找室内的生命三角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