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实验室》2010年9月17日节目内容
 
内容提要
秋季来临
口干舌燥
为何反会越喝越渴?
“秋不食姜”
到底应该不应该?
“悲秋”表现
究竟又是何原因?
 
正文
   
到了秋季,口干舌燥的人还真不在少数。但问题是无论怎样补水都无济于事,反倒越喝越渴。这又是怎么回事儿呢?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医学博士
韩旭:“越喝越渴这种情况说明是阴津不足,这个时候就不能单纯补水了,必须补阴,因为水津同源,通过补阴滋养津液后,这个时候人就不会感到口渴了。”
   
您可能听说过这句话,叫做“生津止渴”,也就是说,当水转化成津液的时候,人的渴和干燥才能得到化解。那这要如何转化呢?专家说了,只有阴气充足,人体的津液才能滋养起来。所以要想解决口渴的问题,首先就要——滋阴。
  能够滋阴方法有很多:比方说蜂蜜就可以滋阴润肺,或者您可以用胖大海或者麦冬来泡水喝,也能够起到滋阴的作用。另外,平时多吃一些甘甜或者酸甜味的食物,也可以帮您生津止渴。除此以外,一些当季的食物也有养阴的效果。下面我们就用当季水果雪梨,给您做一道止渴凉菜——红酒雪花梨。
  
   
原料:雪花梨2只,红酒半瓶,红枣5颗,百合少许,冰糖少许。
   
制作方法很简单:
  将梨子去皮切开去核,切成块;
  然后放入锅中倒入红酒,红酒以盖过梨子的量;
  最后加入百合、红枣还有冰糖,熬至酒干浓稠即可。
   
这道凉菜最大的特点就是甘甜可口,滋阴润肺。而且红酒本身还有调节血压血脂的作用,中老年人吃也更健康。
   
另外,有人也许会有疑问,不是有句民间谚语叫“一年之计,秋不食姜”,这秋季到底能不能吃姜呢?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医学博士
韩旭:“这句话有一定道理,因为姜是属于辛温发散的,那么秋天本身就干燥容易上火,如果偏于阴虚的,比方说比较瘦小的,容易上火的,大便容易干的,容易发脾气的,这种类型的人就应该少吃一些。”
   
有这种情况的人,如果还去吃姜,就会加重秋燥的症状。但如果您不是这种体质的人,就恰恰需要多吃一些生姜了……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医学博士 韩旭:“如果是体型比较胖的,大便偏稀的,口干但是又不想喝水的,这种偏于痰湿类型的,
这种人就可以适当多吃一点生姜。”
   
除了生姜,具有辛温发散的食品还有很多,像洋葱、大葱、羊肉、大蒜、花椒、白酒等等,所以您在这个季节应当弄清楚自己的体质后,再适当地食用。
   
还有些人说了,秋天不仅身体会发干、燥热,还会觉得心情烦躁,尤其是老年人,无缘无故的就会发脾气或者感到难过。专家说了,这种情况叫“悲秋”,也是秋燥的症状之一。
   
“悲秋”的情况一旦发生,会伤阴助燥,加重心脏负担。如果不加重视,很可能会引发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经调查,秋冬季节脑血栓、冠心病的发病人群占全年发病人群的比例高达69.5%。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医学博士 韩旭:“悲秋情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肺气不足造成的。”
   
中医将肺比喻成娇脏,也就是十分娇气,而燥邪最容易伤肺,而“肺气不足则忧”。所以秋季人的情绪会感觉不佳。这个时候就当以养肺为主。提到养肺您可以多吃些银耳、银杏、川贝、黄花菜等等这些养肺的食物……
   
另外,专家告诉我们,摆脱悲秋,运动锻炼是个很好的方法,但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而言,却应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如果出汗太多反而会伤及阴气,加重病情。所以,我们也特别归纳了几项适合心脑血管病人的运动……
  
比如:散步、登山、武术、体操、慢跑、蹬车、游泳等,通过运动可以促进气血流畅、舒筋活络和协调脏腑功能活动,使人精神焕发。
   
想要告别秋燥,最后我再教给您两个保健的小方法,您可以经常做一做叩齿,还有吞咽唾液的动作,也能达到生津降燥的目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