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蒲公英——药食两用的野菜(下)

(2010-05-16 14:55:35)
标签:

蒲公英

健康

《科学实验室》2010年5月11日节目内容


内容提要
几十年把它当药来用
他却说她找错了
你这个是苦菜 不是蒲公英
长相各异
到底如何辨认蒲公英?
只要记往五条
要把蒲公英当药用
又应该怎么打理?
讲究全草入药
科学实验室
为您打造蒲公英系列----一种药食两用的野菜


正文

    春天正是野菜长起来的时候, 有经验的人都会挖一些新鲜的野菜来吃。像蒲公英这种野菜不仅能当菜吃,还是天然的抗菌药。它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疖的功能。这么一味简单好用的中药,要想找到它,还真有一点难度。

    张本刚 中国药用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蒲公英的花老百姓都比较熟悉,头状花序,菊科的,有的锯齿比较深,有的浅,有的没有锯齿,区别挺大的,蒲公英种类比较多。”

   光从叶子上看, 还真不好认,我们的观众又是怎么找对了这么多种的蒲公英的呢?专家说,蒲公英在北京有将近10个品种,最常见的也有3-4种之多.到了春天的这个时候,蒲公英就会开出黄色的小花,仔细看,就会发现这花的特点:

   张本刚 中国药用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它不是一朵花,它是整个一个花序,分舌状花和管状花。像这个片片的这个,叫舌状花;细的这个一条一条的,叫管状花;像蕊似的,是很多花组成的,叫头状花序。”

   也就是说,只要是认出是开这样花的就是蒲公英了.

   张本刚 中国药用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开黄花的太多了,菊科的花很多都是这个样子,不能说开黄花的就是蒲公英,但是在早春这个时候,多数开黄花的是蒲公英,在4月初到5月中这段都有。”

   看来单从花和叶上区分,还不行。那么到底怎么才能找对蒲公英? 我们还是跟着专家一起去找找看.您看这两棵长得多像,它们都是蒲公英吗?

   张本刚 中国药用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这个很好认,一看叶背面就知道了。看叶背面,白色的,这个叶背面,绿色的。”

    翻过来背面是白色的,就不是蒲公英. 它叫泥糊菜,是不能吃的.这棵背面是绿色的,才是蒲公英. 接下来这个看着也很像,它又是不是呢?

    张本刚  中国药用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这个叫罂粟科的,叫白屈菜,黄色的桨,有点毒的.这个不要吃.”

    您看像这种出能白浆的,才是正真的蒲公英.看来,出白浆也是蒲公英的一大特征,但是光凭这几样,还是会找错.

    张本刚  中国药用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很多类似的不太好区分,其它的科的,其它的属的,也长得有点像,像这个呢叫抱茎苦卖菜,它呢也是菊科,但是另外一个属的,它也是开黄花,也有白浆,它整个株型大家一看可以看(清楚),叶片包着茎,特征很明显。这个呢就是别外一个科的植物了,这个是车前草,叶脉很清晰的很明显,一个平行的脉,锯齿比较少,是一位中药,用种子,利尿利水的。”

    没想到要找对蒲公英这么难, 这些看着都很像的,却一样也不是. 专家告诉我们,这里面是有窍门的,只要掌握了下面这几点,就一定能找对!

    张本刚  中国药用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五条,大家记住。第一条.蒲公英全部都是基生叶,叶色是从基部长出来的.没有茎,只有到开花才出花挺.第二点,掘开叶片有白浆流出。第三点,叶片边缘是锯齿状的,很明显是倒三角状的. 还有一些是不规则的,也是缺刻的这种锯齿。这种是倒三角形,这种缺刻的,中间有缺失。第四点,头状花序。第五点,在北京地区,蒲公英开花季节是从四月中旬到五月中旬,符合我说的几个特征,就都是蒲公英。”

    您看,用这个规准再来看,就很容易发现自己找的是不是了.您看这个长出茎的,就不是蒲公英了。而像这种就是人们常吃别外一种野菜——刺儿菜,它的叶片没有倒三角状的锯齿,而是长了很多细小的刺;这两个也有区别很明显,这个是蒲公英, 而这个就是另外一种植物了。这种植物同样叶片也没有矩齿,而且还背了厚厚一层茸毛,蒲公英是没有茸毛,差别是不是很明显?

    这么一比较,您下次就可以轻松地找到蒲公英了。不过,这蒲公英一旦挖出来,很容易就打蔫,要是不会保存,很快就不新鲜了。您要是自己家把它当药用的话,还真得掌握好保存的办法。

    郝近大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研究员:“严格来说,要当做药材还是鲜用,不要把它保存干了再用,如果你要保存干了,还不如到药房去买干的蒲公英。如果想保存3-5天、5-7天,最好是不要洗干净了,带点泥,更利用它保鲜,洗干净了容易坏。”

    蒲公英讲究全草入药,您采回来不要把花和根去掉,而且最好是现用现采。如果您家的蒲公英已经放是很干了,用的量就要相对大一些,要用去鲜蒲公英3倍的量才合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