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峡晚报:三峡茶城与一个产业的新生

(2014-05-19 18:04:09)
标签:

晚报

根据地

叶网

知名品牌

襄阳

分类: 茶经济
      截至5月13日,三峡茶城交易干茶达到了2.1万吨。交易额近9亿元。实现了交易量、交易额的连续上升。据悉:三峡茶城市场年交易量由2006年刚刚建成时的1.35万吨扩大到3.9万吨,年交易额刚建成的3.61亿元攀升到15.6亿元,茶农收入年均增幅达到30%左右,年交易规模相当于当年全市茶叶总产的74.3%,网络宜昌、恩施、十堰等长江中上游10余个茶叶主产区,辐射和带动渝东、鄂西、湘北等地100万亩茶园,初步形成了“立足宜昌、联结三峡、网络湖北、辐射全国”的区域性名优茶集散地,成为了享誉全国的“鄂茶第一市场”。三峡茶城的市场作为诠释了——
  核心提示
  2004年前夷陵区虾子沟地带还是一片寂静的土地,就是这样一个城市的边缘地带,邓村茶人将其蝶变成了1200余间商业门店、辐射宜昌茶叶区域的三峡茶城。正是因为三峡茶城的建成,连接了全国茶叶市场网络,三峡茶城成为了全国茶叶交易的目的地。
  三峡茶城的诞生,让精明的茶农因地制宜建起了规范化的茶叶加工厂,从茶农手中收购鲜叶进行加工,第二天10点以前就在三峡茶城交易,成为了一头连接茶农一头连接茶市的纽带。2000多名以种田为生的泥腿子洗脚上岸,创建了500多家属于自己的企业茶叶商标,买下了门店当上了茶老板。也就是这样一个三峡茶城培养出了近万名茶叶的茶叶经纪人,在三峡茶城人潮涌动的交易中,不再是宜昌口音的人唱主角,全国各地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口音的商人大面积融入。就是这些包括安徽、浙江、福建、湖南、河南等地的“外码子”成了茶城最尊贵的客人,就是这些商人每天将茶叶像火车皮一样的,从三峡茶城运往了全国各地、四面八方。
  ◆大牌云集从此起航
  三峡茶城建成后,很多人狭隘的理解为三峡茶城就是夷陵区的茶城,有的甚至认为就是邓村人的茶城。当市场成熟之后,不仅有邓村绿茶、萧氏茶叶、采花毛尖、恩施玉露等鄂茶第一品牌方阵全部汇聚,而且外地的品牌如:福建天福、台湾茗茶、宜兴紫砂、海南天峰等全国知名品牌也纷纷设店立铺。年交易规模相当于当年全市茶叶总产的69.64%。也就是说:宜昌的茶叶有一半以上的产量都是在三峡茶城完成交易的。网络宜昌、恩施、十堰、襄阳等长江中上游10余个茶叶主产区,辐射和带动渝东、鄂西、湘北等地100万亩茶园。
  就是这个三峡茶城从2006年运行以来,催生了一批品牌,2个品牌夺得中国名牌,近10个品牌夺得湖北名牌,5家企业跻身于中国茶叶行业百强。今年,因为茶叶贸易的逐步活跃,茶农的收入比去年增长30%。
  ◆产业信心在此树立
  三峡茶城的横空出世要追索邓村茶的历史开始。湖北著名的茶乡邓村,平均海拔800米,常年云雾袅绕,种粮产量低,只适合茶叶生产,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邓村就是湖北的茶叶主产区,随着红茶出口市场的夭折,国营茶厂纷纷举了白旗,而乡镇企业邓村红茶厂在风光了10多年后终因体制等多方原因寿中正寝。那时就有3万多亩茶园的邓村乡,茶农卖茶失去了依靠,价格低不说,几经折腾也许茶叶没有人要。几十个小型加工厂只能原地加工收取加工费,外销还要靠茶农自己,因此,背着口袋出去闯市场走村串户卖茶,包着简易包装出去到城市闯市场,遭遇诈骗、抢劫、低价强卖造成血本无归的事时有发生。身为军人出身的黄宗虎和茶农出身的肖勇当时有心建一个茶叶批发市场,但是部分茶叶大户和茶企却有不同的声音,认为只适合在邓村建市场。三峡茶城董事长黄宗虎和三峡茶城总经理肖勇认为建一个市场必须站在发展产业的高度。
  但是市场怎么建?建一个什么样的模式,在什么地方建最合适?需要理论依据。从立项到申报时一波三折,一拖就是两年。通过到沿海考察发现大都是本地产本地销,没有什么特别可以借鉴的经验,但是到安徽的俄侨考察后给了他们极大的启示,俄侨买全国茶卖全国茶,是值得克隆的模式。建一个什么样的市场心里有谱了,名称早已成型“三峡茶城”。
  茶城建设坚持“生态型、乡土味、古典式、旅游城”建设构想,很快就完成了规划设计、土地征用、房屋拆迁,在土地平整建设过程中茶城建设与其他项目一样遭遇了阻拦,理由有合理的、不合理的、有更多蛮缠的。工程走走停停,前后耽误了整整一年时间。经过一波三折、度日如年的煎熬,2006年4月宜昌三峡茶城一期工程建成投入运营,建筑面积12.8万平方米,商铺1200余间,入驻商企500多家,从业人员3200多人。
  三峡茶城的建成犹如给宜昌茶人注射了兴奋剂,茶叶市场规模大,设施不是简易的帐篷,就证明建市场的人不是过客。给茶人以定心丸,增强了产业信心,于是茶叶发展进入了全新的时代,仅邓村乡实现了寸土种茶,从2006年以来就发展茶叶5万亩,茶园总面积突破了8万亩。

  ◆茶企奇迹在此演绎
  三峡茶城投入运营以来,不仅解决了宜昌品牌茶走不出去的问题,同时也造就了一批新的茶企状大崛起的机会。2006年以前宜昌能叫的上“名号”的品牌茶也就“萧氏茶、邓村绿茶、峡州碧峰、采花毛尖等,但随着三峡茶城的建立投入运营,一大批新的茶企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那时的宜昌萧氏茶叶公司还没有成立集团,办公室设在三峡茶城形象店的3、4楼,萧氏集团从此扬帆起航、秀水天香由茶庄华丽转身为湖北秀水天香茶业公司、湖北和合永安农业公司有了万生堂专卖店、湖北龙峡茶业公司有了龙峡茶叶专卖店、三峡黑茶公司宣告成立。在三峡茶城建起的那一刻,一批茶业企业纷纷亮翅腾飞。无独有偶,包括夷陵、秭归、兴山、长阳、宜都、五峰、恩施、神农架、当阳、远安在内的产茶区域的2000多名泥腿子,洗脚上岸,在三峡茶城安营扎寨,成立了500多家茶业企业,依托了三峡茶城这一交易平台不断的崛起、不断的发展和壮大。
  有的企业拥有了自己的商标,企业一头连着茶农一头连着市场,通过在三峡茶城交易,将市场的触角延伸到了全国各地。
  秀水天香茶业公司的董事长汪家新说三峡茶城就是一个福地,就是这个市场让茶农有了发展的机会,正是有了三峡茶城每到茶叶旺季,各产茶区域的茶叶加工厂每天固定到三峡茶城交易当天生产的新茶,全国各地的茶商每天到市场收购茶叶,每天都有源源不断的茶叶进城贸易,每天都有茶叶浩浩荡荡的挺进全国市场。是这个市场改变了茶农一家一户都出去卖茶的命运。
  三峡茶城建成之初,夷陵区能够叫得响的品牌屈指可数,萧氏牌正在发展过程中,峡州碧峰茶束之高阁,邓村绿茶归属不清,龙峡茶、秀水天香茶刚刚起步。旅游味道十足的三峡茶城、黄金旅游线上的茶贸市场,独特的地理位置点燃了宜昌茶叶的曙光。
  萧氏茶业在三峡茶城建起了占地面积近1000平米的形象店,萧氏茶品牌从此打响,从宜昌十大名茶开始起步,到获得中国著名商标、挤进中国茶叶行业4强,三峡茶城遍布他成长的足迹,也成为萧氏发展的基石;秀水天香茶从无牌到宜昌十大名茶,到湖北名牌产品、湖北著名商标,三峡茶城是他最活跃的根据地。龙峡茶业从无名到湖北名牌、到中国茶业行业排名65位。邓村绿茶从归属不清,到湖北邓村绿茶集团的成立、到地理保护标志,到中国著名品牌、到挤进全国茶叶行业100强仅仅用了8年时间。三峡黑茶、裕茗堂、栾师傅茶、宜邓茶品牌百花齐放,企业异军突起。来自全国的茶叶专家说:三峡茶城不仅是湖北最大的茶叶市场,品牌的发展也是华中地区最强的市场。
  ◆茶农增收成为引擎
  记者在兴山、秭归、长阳等部分乡镇采访时,茶农只采春茶一季,放弃了夏秋茶是多年来的模式。不是不想摘,首先是夏秋茶无人收购,即便收购价格偏低,有时一天连40元的工资都无法保证。
  自从三峡茶城运行之后,市场开始明朗,茶农的选择增多,茶农通过自己加工后直接到三峡茶城交易的现象普遍存在。江坪村的茶叶加工厂的张友兵告诉记者:如果原来没有三峡茶城这个市场,我根本没有底气开办茶叶加工厂,每天从茶农手里收购鲜叶加工,每天到三峡茶城销售干茶,既盘活了茶叶鲜叶的收购市场,自己也获得了丰厚的回报,还安置了12名加工人员就业。
  三峡茶城的茶叶交易市场也日趋活跃、购销两旺。每年春茶交易的高峰期,来自河南、湖南、安徽、浙江等地茶商茶贩们都会来三峡茶城大批采购春茶,市场到处车水马龙,人声鼎沸,参加春茶采购的人达数千人,日销干茶5万公斤,从根本上解决了茶农卖茶难的问题。今年,由于市场的活跃,夏茶收购价格比去年高出了26%,广大茶农是直接受益者。依托三峡茶城这一大的交易平台,最终带动了产业升级,填补了市场空白,茶农的收入不减反增。三峡茶城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建一处市场、活一方经济、富一方群众、兴一串产业”的经营理念。
  ◆旅游效应在此实践
  三峡茶城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三峡人家、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三游洞、宜昌世外桃源、仙人溪、大老岭国家森林公园、白马大峡谷等风景区的必经之地和中转站。三峡茶城游客接待规模达到8万人次。三峡茶城已经成为宜昌旅游商品的目的地。
  几年来,三峡茶城先后主导推出茶食品、茶器具、木艺根雕、农林特产等200多个商品品种,建立绿色放心农特商品购物点175个、茶楼茶馆休闲场所37家,并全面启动了茶城文化旅游街建设,与省内外的50余家旅行社形成了稳定的合作关系。成功打造了“邓村罐罐茶”、“昭君酥油茶”、“宜红工夫茶”等20多个精品茶艺节目,全面展示了宜昌三峡底蕴深厚的人文历史和丰富多样的茶俗风情。
  三峡茶城年游客接待量以达到31.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过亿元,顺利通过了“湖北省农业旅游示范点”认定,以茶为主题的“宜居、宜商、宜旅、宜购”服务形象初步确立,尤其是“茶旅一体化”经营模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为扩大流通渠道、优化消费结构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
  ◆文化动静在此制造
  一个产业没有文化底蕴不行,没有宣传推介更不行。近年来,三峡茶城先后举办了“三峡茶文化艺术节”、“春茶交易洽谈会”、“三峡斗茶大赛”、“中国最美茶乡摄影展”等多届精彩纷呈的文化推介活动。举行的首届三峡斗茶大赛,为宜昌的茶叶品牌提供了展示企业形象的舞台。个性分明的企业文艺表演、如火如荼的内质、工艺、包装的比拼,美轮美奂的形象展示提升了宜昌茶品牌的精、气、神。激励了企业的士气,参加斗茶大赛的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希望政府每年开展这种斗茶大赛,通过大赛让小品牌在大舞台上找出差距、借鉴经验,能快速提升宜昌茶品牌建设。通过斗茶大赛,企业登上舞台也具有专业性,深度挖掘茶叶企业的文化。连续4年的茶艺节提升了宜昌茶在全国的知名度,宜昌正在成为全国茶叶云集、贸易的目的。
  ◆放心茶饮在此出炉
  市场建成后,如何强化市场的管理,让三峡茶城成为放心茶市场呢?自2008年开始,三峡茶城全面实行市场准入管理机制,推行茶叶入市备案和销售台账制,并面向市场商户免费开展茶叶速测、感官评定、农残抽检服务,严禁不合格产品入市销售。
  三峡茶城还积极推进 “24小时配送”的快速响应机制和“全程冷藏保鲜”等新型流通模式,并在全省茶叶行业中率先通过“全国AAAA物流企业”认定,市场茶叶产品年均节约流通成本1亿元以上,呈现出了“流通损耗降低、经济附加值增高”的良好态势。
  三峡茶城还通过协会组织,进一步倡导行业自律,发挥行业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近年来,茶城交易日趋成熟规范,市场连续8年实现食品安全零事故率,公司先后通过“全国绿色市场”、“全国重点茶市”、“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湖北省重点物流企业”等行业认定,并分别被省政府和市政府授予“全省市场体系建设突出贡献奖”荣誉称号。
      本文来自【中国茶叶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