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一次膳食会议有感

(2018-03-02 19:51:03)
标签:

膳食

搭配

大锅菜

营养均衡

炖汤

分类: 我的工作
第一次膳食会议有感
文 : 自由
前言:
“咬春”,我喜欢这样的习俗,里面有着暖红的喜感,迎接新春,季节更迭的喜悦和新意。古时是在农业社会,顾及时令,人和天时的互动要生动得多,其实也是朴素的养生论。因为冬季食荤腥剁,秽气内藏,开春吃一点生鲜蔬菜,一是餐盘里多了翠色喜人,二是发了五脏的毒气,正好可以清肠排毒,洗净一身。节气是四季的断句。给日子打上逗号和句号,而民俗,不过是各地回应物候的柔声。一个人的味觉再发达也不成其为美食家,真正的美食家都是烹调艺术和饮食文化的鉴赏家,鉴赏的快乐大大强化了满足口腹之欲时的快感----我的摘抄。
今天中午是我第一次参加幼儿园的膳食会议。之前老师的菜单也全部都是交由张姐全权负责,而我和同事们则负责和张姐一起来讨论和推荐各种新菜。
刚刚来幼儿园那会儿,我就觉得大家一个个在那样快节奏的工作氛围里确实不简单,也挺辛苦。所以,对于那些用切菜机切出来的切得完全不规矩的配菜,我也很少多说些什么。因为大家已经够忙的了,我也不想再给大家增加额外的负担。最多就是趁大家还忙得过来的时候说一句;尽量多过一遍切菜机吧。毕竟机器不同于手工切菜,所以也难免有不到位的地方。比如那些青辣椒和红辣椒,片不是片,丝也不是丝,甚至于有的还是一个个完整的辣椒。用这样的配菜来衬托主料,基本上起不到一个美观的视觉效果。大多时候,我会选择自己拿菜刀把它稍微剁细一些。很多年以前,我们学习的最基本的理论知识就曾经提到过:”丝配丝,片配片,丁配丁,米配米“,这样配菜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菜肴看上去产生一种整体的美感。
新学期开始的第一个预备周,我和文师傅负责洗菜和配菜,张姐负责煮饭和炒菜,三个人的厨房还真是有些紧张哦。一个上午忙下来,感觉自己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挤不出来。呵呵,大家果然是一进入上班模式,就开启了异常忙碌的状态。不过,下午的工作还是会相对轻松一些的。相比正式上班的节奏,这几天在休息时间上还算有点优势。张姐炒菜和我不同,因为她主要是负责幼儿膳食这一块,所以口味方面她会偏清淡一些。再说,她也考虑到某些老师感冒咳嗽之类的症状不易食辣,加上年后大家在家里也没少吃荤腥菜系,所以她的重口味菜只有一道荤菜,像她这样的趋于健康化的、保持食材原味的烹饪方式让很多喜欢吃辣的老师或多或少会有些不习惯。而我,炒主菜的时候会习惯性加辣加酱油,偶尔还会用蚝油和生抽来代替味精用来提鲜。同张姐烹饪的幼儿膳食相比,我为老师烹饪的菜肴在调味料的选择方面会更多样化一些。这大概就是幼儿膳食与成人膳食的根本区别吧。小朋友注重的从小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健康口味,老师们则倾向于口味稍重的能够下饭的口味菜。
炒大锅菜原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再说,众口难调这个事也确实普遍得很。每一个师傅对于自己炒的菜都有一套自己的心得体会,而如何去迎合大家的口味来逐步改善和改进,则是我们现在要努力学习和加强的。考虑到老师们不习惯这样偏清淡的菜肴,所以张姐说,明天老师的菜还是由我来炒。事实上,我一直坚持把经由我的手炒出来的菜当做小炒来认真对待,所有红烧类的菜肴我都坚持炒糖色,然后才是用酱油上色,我希望我用心烹饪的每一道菜,老师们都能够吃出这份用心的味道。能够用油炒的主料和配菜,我坚持不会用水煮。至于青菜和汤类,我坚持自始至终的清淡和少油。
相信很多老师比我更见多识广,所以但凡有哪一位老师在外面吃到过与众不同的搭配和味道不错的新菜时,希望大家记得第一时间告知我,让我也来学习和分享一番,然后再把它纳入到新菜的行列中去。当然,有些菜只适宜与小锅小炒,不适用于大锅烹饪。比如我很熟悉的一道菜---“荷塘月色”(藕片炒荷兰豆),它就只能小炒。硬是要合炒的话,那味道肯定很一般。至于汤菜类,我倾向于选择当季的新鲜食材搭配筒子骨或是用鸭子来搭配各种药膳类的食材,做到营养的一个兼顾与平衡,另外,鱼和菌类食品也是不可或缺的炖汤首选哦。希望以后的我在开老师的菜单时,还能够有机会和各位老师一起分享自己曾用心摘抄的美食笔记和美食类剪报。
我一定会乐于接受每一位老师的意见和建议,让我们相互影响,相互成就,相互学习,让所有热爱美食热爱生活的我们,都能够从日常的膳食搭配里,发现食物隐藏在季节背后的玄机与奥秘。中华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让我们引以为豪的同时,也不得不慨叹;原来食物的健康搭配与烹饪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养生保健是如此的紧密相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