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与觉知——电影课《热血教师》讲记(上)
(2012-12-24 17:10:30)| 标签: 思维教育私学电影课 | 
 
 
电影——浓缩的社会与人生
 
我:“好了,今天下午不军训了,我们一起来看一部电影。大家之前也看过很多电影了,谁来说说,看电影有什么用?”
学生:“玩,放松。”
 
学生们不说话。虽然他们之前已经看了很多电影了,而且不少是经典大片,但更多仅仅是以一种娱乐的方式在看,所以恐怕收获并不大。
我:“怎么没声音了?好了,不问你们了,我来说吧。有人说电影是浓缩的社会与人生。一个人要经历完一生,非常的漫长,但是看完一部电影却很快,所以看电影,如果真的看懂了,就相当于快速经历了一次人生。我们看电影,可以了解一个社会的文变迁,可以知道一个人的人生历程,可以看到我们现实生活中无法经历的东西从而吸取虚拟的经验。比如,你看一些励志片,可以了解到应该以一种怎样的心态去面对困难;你看一个美国经典大片,可以了解美国文化的一些方面,美国人民的生活。
今天我们要看的就是一部美国校园篇,通过这个片子,我们自然可以了解美国社会的一部分,但是我们今天的主要目的,除了了解美国文化和社会以外,主要是通过电影来训练观察能力。我们平时强调要有良好的思维,第一步就是要有可供思维的东西,否则没有搜集到数据,怎么能做数据处理?而现实生活中呢,往往不是没有你想要的信息,而是信息摆在你面前了,你没有观察到而已。这种观察的训练,就是我们今天的一个重要任务。”
 
学生中有两位原来是今日学堂的学生,使用美剧《生活大爆炸》做过课程,做过类似的学习。
叶老师:“对,类似于那样。一部电影,是导演智慧的结晶和演员全身心投入的结果,一般来说,只要拍的不是太烂,都能从电影当中挖掘出一点什么东西来。不过我们也知道,国内很多电影拍得奇烂无比,不仅导演编剧水平很差,演员演的也不好。我们训练观察与觉知能力,希望能够观察与思考到一点有意义的东西,所以我们选电影,最好不要选太差的片子。如果选一个非常经典的大片,当然能够看到很多东西,不过我们有必要专门挑那些最经典的片子看吗?”
学生:“有吧,挑最好看的看难道不好吗?”
叶老师:“专门挑最好看的看当然可以,但是却没有必要。我们刚才说过了,电影只要拍的不是太烂,都可以观察到很多东西。我们今天的任务是做观察与觉知训练,而不是通过电影去领略某种人生意义,所以其实没有必要挑特别经典的电影,只要求不烂就行了。今天我们要看的就是这样一部电影,《The Ron Clark Story》,中文名《热血教师》,拍的还算不错,但又并非什么特别经典的大片”
有两个学生说:“之前看过了!”
叶老师:“没关系,看过不代表你能观察到其中的很多细节,等下就来检验检验,你看懂了多少。”
影片开始播放。
以最快的速度发觉更多的细节
学校里,一个女人从房间里走了出来,对罗恩说:“准备好上第一节课了吗?”罗恩说“准备好了”。等待上课的时候,罗恩看到一个大约三四年级的学生被老师罚站到垃圾桶里,与学生交谈了几句,然后把学生抱出来。接着画面变到了5年之后的某一天。这时候我按下了暂停。
 
叶老师:“这一段换面大约持续了3秒钟,这3秒钟你们看到了什么?”
小萱、小琪:“下雨了,几个人在搬桌子进去。”
叶老师:“是的,几个人在搬桌子进去。但是这一段持续了3秒钟,3秒钟只能看到这么一点东西吗?如果注意力集中,大脑保持活跃的话,下雨几个人搬桌子这个信息只需要1秒甚至0.5秒就能收集到了。剩下的2秒多应该再干点其他什么事情?
这幅图片,如果你们细看,其实有很多很有含义的细节。先给你们补充一点文化背景只是。左下角的红色卡车和右下角的烧烤架,是美国文化的一个代表。美国中部有大片的平原,很多农场主都有一两辆既能坐人又能拉货的中小型卡车;同时美国人又经常有烧烤的习惯,几乎每家必备这种简易的烤架。这两样东西很有美国文化气息的。”
叶老师:“右上部分看到了什么?”
小莹:“天,乌云。”
叶老师:“影片前面几分钟都是室内的场景,这个画面是第一次室外场景。刚才在室内的场景中,我们能不能得到这个学校的相关信息,比如什么类型的学校,规模大小,在什么地方等等?”
学生:“不能。”
叶老师:“对。而这个室外场景的出现,就让我们能够推断出很多信息。看右上部分,看到这个学校建筑的后面是一大片空间,非常开阔,看上去好像农田或者荒地之类的,对美国稍有了解的话,就可以看出,这个学校应该是中部某个小镇的一个规模很小的学校。你们注意到右边中间那些车没?”
学生:“现在看到了。”
叶老师:“你们觉得这些车怎么样?”
学生:“好像不大好,看起来蛮旧的。”
叶老师:“是的,这些车的不是什么好车,都是比较便宜的家用车,这也印证了刚才我们的判断,就是这个学校是一个普通小镇的普通学校,位于一个并不发达的地区,里面的人也没有什么钱。
另外再附带给你们说一点东西,虽然不是今天的重点,但是很有意思的。画面左边的那个美国国旗看见没?”
学生:“看见了。”
叶老师:“美国的电影经常做一件事情,就是当情节到非常慷慨激昂、非常感人或者非常励志,英雄人物要出场或者要做某些精彩动作的时候,在某个不知名的小角落里总会出现一面美国国旗,很多高票房大片都喜欢这样。这其实是美国文化传媒的一种策略,在大量的电影里面插这些不引人瞩目的小细节,最终从潜意识层面实现爱国主义教育。你们还记得美国竞选的时候那个插播1/25丑闻画面的故事吧,跟这个是一样的道理。”
学生们之前有了解过一个美国竞选时潜意识控制群众思想的案例,就是在电视节目中插播一些竞选对手的丑闻画面,只要插播的频率小于1/25,人的意识就无法察觉,但是潜意识会知道,所以会莫名其妙的讨厌那个竞选人的对手。
叶老师:“这种插播美国国旗的手段,对内可以当成爱国主义教育,对外也可以当成一种文化压制,是很有深意的。这里不算很明显,不过你们以后看美国电影可以留意一下,看是否像我说的那样。好了,回到这个画面来。你们看,这个画面表达了非常多的意思,但是却只花了3秒钟时间,这个导演拍电影是不是非常的高效率?所以你们要认真的观察和思考,如果你们的观察能力跟不上,导演的高效率就被你们浪费了。后面还有一些很有深意的镜头,希望你们能抓住其中的细节。”
 
从最微小的语言动作看出一个人的心理、性格和品格
影片继续播放。所有人回到校舍里面,学校的一位女领导当众宣布罗恩老师在过去的几年中表现的非常出色,所带的班级成绩全市第一,对罗恩老师表示祝贺。所有人开始鼓掌和欢呼,镜头给到罗恩老师身上,罗恩老师笑了笑,身体后仰了一下。
叶老师:“注意到没有, 刚才罗恩老师做了个什么动作?”同时将影片退回那个动作。
学生:“身体后仰了一点。”
叶老师:“很好,注意到了这个细节,希望我不退回去的情况下也能发现。现在说说,这个小动作是什么意思?”
小莹:“他的意思是,考试成绩好是学生的功劳。”
叶老师:“很好,基本上说出来了。这个身体后仰的动作,就是把视线让给他身后的学生,让现场的关注不要集中在自己身上,说明他是一个很谦和的人,不居功不自傲。这个优秀的品质花了多长时间表现出来呢?如果你观察到位,只需要0.5秒就够了。”
 
罗恩老师决定离开小镇,去纽约当老师。屏幕上出现了一系列纽约的景象,夜景,高楼大厦,整齐的公路等。背景配音是一些电台摇滚音乐和广告等。罗恩在一家破旧的小旅馆住下来,收银员面无表情的告诉罗恩费用和房间的相关信息,然后给了钥匙。罗恩问:“你的名字是?”收银员看了他一眼,回答“依兰达”。
叶老师:“刚才这段看到了什么?”
小琪:“他住旅馆,交了钱。旅馆很破。”
叶老师:“这是情节主线,只注意到主线而没有细节,你的观察不够。他和收银员说了什么?”
小琪:“问收银员的名字。”
叶老师:“还有什么细节?”
小琪:“。。。”
叶老师:“好了,不难为你了,要观察的更仔细才行。刚才罗恩问收银员的名字,收银员回答的时候有没有什么不自然的?”
学生没有反应,我又退回去再放了一遍。
小萱:“收银员眼睛瞟了他一眼再回答的。”
叶老师:“还有呢?”
小萱:“就是收银员感到有些意外,因为一般人不会去问她的名字的。”
叶老师:“嗯,看到了一部分。但是还有一点你们要注意的,收银员依兰达听到问题的时候身体动作不自然的顿了一下,这个停顿才是反应了她的意外。”我又倒回去重新放了一遍,这次大家都感觉到那个不自然的停顿了。
叶老师:“这种小旅店的收银员,属于社会最底层的人员,一般没有人会去关注她,也不会去问她的姓名,她是长期得不到别人的尊重的,当她听到别人问她的名字的时候,有些意外,所以停顿了。而那个眼睛一瞟的动作,是反映了她的另外一个心理,就是她从内心深处觉得自己不值得被尊重的,已经习惯于不被别人尊重了,所以当别人偶尔问问姓名表示尊重的时候,她才这么的不客气,用眼睛去瞟别人。”
叶老师:“刚才说的是从收银员的角度做的分析。现在换个角度想想,为什么罗恩要去问这个收银员的姓名?”
小琪:“好奇?”
小涛:“应该是表示尊重。”
叶老师:“是的,尊重。之前的剧情虽然只有4分钟,但其实我们有理由猜测,罗恩是个尊重他人的人。那么这里就是对这个猜测的一个应证。可以看出罗恩的尊重他人是一种日常的习惯,是发自内心的尊重而不仅仅是社交需要,即便对一个社会底层的收银员也是如此。”
(未完待续)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