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钓台文化
(2016-02-11 16:33:58)
群英既屏,万象聿新;谁居黄屋?平生故人。玉帛虽至,肯屈吾身?云山苍苍,作世隐沦。绘事既素,熟知其因;睹象思德,尉我后昆。芳时固远,清风尚存;动静作息,苍山白云。
子陵赞
猗欤先生,天子敌人。握手谈笑,四海如春。足加帝腹,焉知势临。天自动耳,吾何容心。拂衣归来,乃栖乃禾。俯仰乾坤,何愧何怍。钓台千尺,清风万古。坐对江山,一竿秋风。既非长沮,又非接舆。泊然无欲,与天为徒。廉耻日明,风教日起。一默此心,报汉天子。
严陵钓台贻行侣
故人天下定,垂钓碧岩幽。旧迹随台古,高名寄水流。鸟喧群木晚,蝉急众山秋。更待新安月,凭君暂驻舟。
家园诗
沧浪峡水子陵滩,路远江深欲去难。
何似家池通小院,卧房阶下插渔竿。
石浅沙平流水寒,水边斜插一渔竿。
江南客似生乡思,道似严陵七里滩。
新小滩
社稷功名出隐沦,天高听远亦应闻。庞眉一去无人问,七里高山但白云。
过钓台
昔人垂钓今何在,此地空余百尺台。山上云岚舒复卷,江中潮汐去还来。昭昭令誉垂千古,耿耿清风播九垓。回视寿陵何处是,夕阳翁仲卧苍苔。
子
陵
阿谀顺旨为深戒,远比夷齐气更豪。半夜光芒侵帝坐,有谁曾似客星高。昔日狂奴向此来,爱垂芳饵上崔嵬。乡人不识钓台意,空指山头是钓台。
题钓台
但得诸公依日月,不妨老子卧林丘。蝉冠未必似羊裘,出处当时已熟筹。英雄陈迹千秋在,香火空山万木秋。自笑黄尘吹鬓客,爱来祠下系孤舟。
钓
台
短蓑不换轩裳贵,千载高风有几人。
富春山严祠
客星千古富春山,雪白羊裘旧钓竿。
堂下无人来买菜,阿谀瞻拜胆应寒。
先生不作汉丞相,分断空山几百秋。
香火寂寥祠宇陋,却凭回禄与重修。
过钓台
昔人不可见,遗迹往来瞻。故国今非汉,方州尚字严。
台因增石傲,水亦较人廉。加腹浑闲事,虚渐太史占。
严陵山
千嶂桐庐道,清风几溯洄。不知天子贵,犹是故人来。
垂钓本无意,披裘亦浪猜。翻嫌烦好事,高筑子陵台。
子陵钓台
严陵钓台
过严子陵钓台
先生不复返,遗迹至今留。耻作云台将,长随海国鸥。
功名双敝屣,天地一浮沤。万古客星在,凭吊涕泗流。
严子陵祠
先生祠宇好,临水枕山阿。宿雨滋苔藓,清风带薜萝。
大名诸将上,高谊敌人多。一棹沧江里,云山入浩歌。
过严子陵钓台
绝壁凌霄汉,澄江一线通。高台山色里,孤棹夕阳中。
草莽干星象,功名老钓翁。寥寥千载上,箕颍接清风。
游钓台
同泛轻舟到钓台,漫思题句愧天才。
先生解送吟诗料,风月云烟处处来。
不上高台已廿年,感怀往昔渺如烟。
人争富贵原多事,学得渔樵便是仙。
钓台怀古
中兴事业淡炎刘,谏议功名付钓钩。
到底云台今不见,客星终古照江流。
舟过严滩浪不平,晚见吹送布帆轻。
临流顿觉尘心净,水与先生一样清。
严子陵
中兴事业等云浮,七里滩前理钓钩。
太史早知星是客,故人肯为一官收。
钓
台
悔着羊裘物色来,才容伸足便相猜。
君王自识狂奴态,不上云台上钓台。
谒严陵像
入门长揖拜先生,气象巍峨山岳倾。
从祀两贤双处士,云台那敌钓台荣。
不爱勋名拜谏臣,一竿垂钓乐天真。
清风亮节堪千古,廿四史中有几人。
遊釣臺記
桐江釣臺,吾祖子陵公之所隱也。
去歲秋,闔族會修譜牒,地點設遂城嚴公祠。大眾會議欲詣嚴瀬以明數典之不忘,不果。
今歲戊午夏四月,局長星五適被參議員初選當選領賚證書,晉省應選,遂於月之晦日,邀予齊赴侯江晚留一宿。越日,為五月朔,漸漸朿裝就道,晚抵港口鎮,顧得一舟,遂宿於其中焉。初二日,船開到嚴郡,時過黃昏,爾我不能辨認,輙篝火登岸。先會第九中學校校長方君贊修,繼會師範學校監學員余君光凝,語談告別,聊至茶樓,畅飲片刻,興盡下船,信宿一夜。明晨,抵東關,粗購祭祖之儀,氣勢浩浩、水聲洶洶,直奔七里隴而進。不轉瞬間,船已至嚴祠下泊岸。此時,爭先遊獵者,先有金華道道尹繋舟於此焉。
予乃與星五厯階而上,謁見我祖子陵公。甫入祠,瞥見上懸一額“高尚其志”,楹懸一聯,左曰“惟巢由乃可與並駕”,右曰“微光武不能成其高”,此聯乃戴槃所撰也。左廡兩牌位,一曰范文正,一曰歐陽文忠。右廡兩牌位,一曰謝翺,一曰方元英。又從西門通過,有毗连之椽屋三間,名曰“客星樓”。上懸棣書一聯,左為“大漢千古”,右為“先生一人”。東西壁各竪大碑,東鐫“客星”兩大字,西鐫“釣臺”兩大字。其字體皆有龍飛鳳舞之姿。其余橫碑竪石,文人學士墨硛之可珍藏者不計其數。星五與予在倉猝間一時何能盡記。
几榻間少坐,猝有住祠內者捧茶菓進,談吐間自言為子陵公七十四世孫,名長順,自南宋來居此祠,未有易其姓者。然吾等至此,不遨遊釣臺玩賞風景而心終未甘。
乃與星五手攜雨蓋,尋路而上,路在兩山之夾紆曲而上,上有歧,分為兩。右路到東釣臺,其石平面如砥,上有石亭屹立,中鐫一匾云“留鼎一絲”,而石柱之聯巳模糊不可辨認矣。遂信步向左轉,過西臺,其臺平面亦然,臺上新整一石亭,內有“清風千古”之豎碑在焉。問之土人,則曰:“此謝翺之釣台。”或曰:“仍子陵之釣臺。”二说矛盾,不知者未免滋惑而沒謝子尊崇子陵之意焉。何以知之?觀祠中右廡有翺之牌位,則當日謝子之景仰子陵先生而為之建釣臺,亦與范文正之景仰子陵先生而為之建祠堂如出一轍。後先嫓美,安得謂為謝子之釣台而埋沒其尊崇子陵先生之意哉?釣臺對峙,巍然天成;先生高節,足貫古今。俯視江中,漁舟與帆船隨波上下,競爭名利者絡繹不絕。南望四面,雲山盡歸眼底。
此时遊兴方酣,目不暇接,争奈船夫随後相促,曰:“时过午矣。”盍登舟,予遂與星五屣齒而下。所恨者夏雨連綿,衣服半濕,而文人學士之墨蹟未飽吾眼。予意欲獨留,以遂嚮慕之願未果,比登舟已開船東下矣。恨何如之,予心慫恿,將抵桐江而眷戀釣臺之心終不能已。
復換帆船,別星五,沿江而上。柰風伯肆威,江水暴漲,祇能從對面繞過,不能從祠下直進。予恨釣臺之墨蹟未能再搜,而僅得繪山水之形容,遂不禁口吟七律俚句云:
返棹複尋七里遊,東風吹送一扁舟。釣臺有意隨人玩,船舶無情不我留。
猶記殘碑詩兩句,漫將禿筆述從頭。先生節義高千古,冷眼金貂惜敝裘。”吟罷船已泊冷水灘頭。
又隔一日為五月五日,俗名“天中節”,又名“端陽”。考江浙風俗,江南有龍船之競,浙江有蒲艾之挿。船戶亦為破鈔盤飱,風味頗為可口,予悶稍釋,而歸心已如駛矣。
綜計前後遊厯往返,不過七八日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