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山东婚礼风俗呆牛影像呆牛影像婚礼摄影芮芮大胡子 |
分类: 婚礼日记 |
是的,你没看错,
当地有一项全国知名的特产,
周村烧饼!
有咸的和甜的两种口味,
烧饼圆圆的一张,
莹白的芝麻里透着面饼的金黄,
一口咬下去咔嚓脆,
嚼起来满口留香!
是了,
山东,周村
这场婚礼新郎博哥的家乡就在这里,
这是属于他的主场~
婚礼前,
博哥(新郎)与悦悦(新娘)在和我沟通拍摄想法时,
表达了几点担心:
一、
老家的婚礼布置不比大城市,
相对都比较简单,
没有过于奢华的花艺灯光,
能否拍出好的效果?
二、
根据当地习俗,
新娘画好妆后,
接亲必须先回公婆家,
在家中行礼后,
再前往酒店举行仪式。
此外,
还有吉时这一说法,
必须按照当地风俗走流程,
环节多,
时间紧张,
而吉时算的迎新娘进门时间点又相对靠后,
有一些拍摄环节需要做出取舍。
出片效果会不会打折扣?
另外
当地还有闹新郎的风俗,
这个环节,
该怎么进行?
三、
新娘的亲友一部分来自北京,
还有一些父亲那边的至亲特地从沪赶来,
只为见证他俩的幸福,
而且这些亲友已经很多年没这样大规模聚齐过了,
彼此都非常牵挂,
希望能在婚礼当天的拍摄中,
除了拍好必拍的常规内容,
我和胡子可否尽可能兼顾一下这些远道而来的亲友?
尽可能捕捉到他们开心的瞬间。
对于上面三个问题,
我们的想法和答复如下:
一、
没有奢华的布置,
没有炫目的灯光与甜品设计,
咱们拍摄以人和情为主,
布置简单的婚礼,
就没得拍了吗?
肯定不是的,
每一场婚礼都有属于自己的幸福闪光点,
我们运用抓拍和引导拍摄相结合的方式,
尽可能多抓拍,
如果发现新人表现力确实有限,
或者过于紧张,
姿态角度需要调整等问题,
我和胡子在拍摄过程中就适当提醒,
不过多干涉但也绝不是一声不发。
适当,适度,进行引导,
同时尽全力捕捉真实的瞬间,
但对于新人的要求就是,
全身心投入到婚礼当中去。
布置灯光甜品方面,
都相对简洁,
那么这些内容简单记录即可。
不占用过多的时间。
把拍摄重点放在人和情上。
二、
首先要尊重当地风俗,
不能变的,
不变。
可以适当调整的,
商量着来。
就这场婚礼沟通的结果,
是吉时绝对不能改变,
那么我们首先就对拍摄环节,
各个时间点,
要做出调整。
对于闹新郎的环节,
可以商量,
我个人认为当地的习俗,
有一些确实是传统,
不是当地人很难理解透彻,
就比如北京人见面说:“SZ!你Y嘛呢?”
北京人才能领略其中的精髓。
在外地人看来这好像要打架。
同理,
对于闹新郎环节,
我觉得,
适度,
无妨。
前提是欢乐多一些,
不要出安全问题,
不要因为闹新郎,
影响接下来的仪式环节。
三、
对于亲友的画面捕捉,
历来我们都很重视,
这点不用细说,
虽然我知道目前流行的宣传风格是场布唯美画面,
和新人外拍画面,
但在我看来,
亲友的表情瞬间记录与合影,
非常重要。
这是一生一次的记忆,
所以这条不必细说,
这是基础工作内容。
而后,
悦悦和博哥在反馈给我的拍摄问卷里,
写了一段话:
“有大景象,有细节;
有动感,有安静;
真实情绪记录为主(开心,焦虑,紧张,激动,呆萌,感动等),
少量摆拍为辅(需要拍一些做好表情管理的美美哒照片);
有清新,有精致;
有传统民风淳朴,
有现代新意;
多人的人物之间有互动,
也可单独拍某个人的情绪状态。“
我想说,
这是我看到过,
最满意的反馈问卷之一。
每一字每一句,
我和胡子都反复咀嚼了很多遍,
这是一对儿对拍摄有因地制宜的充分想法(摒弃了不切实际的内容),
对婚礼当天的全程细细做过功课进行过充分考量的新人,
交出的细致完美的答卷。
拍摄当天,
我和胡子分头开展工作,
我从新娘化妆开拍,
胡子前往新郎家中开始拍摄。
博哥家就像我小时居住的家属院,
是一个很大的厂区,
里面从工作到生活,
好似一个社会的微缩景观,
从工厂,到宿舍,
到购物,学习,娱乐,
都在这个大院之中,
这也是他童年和学生时代珍贵的回忆。
虽然随着岁月变迁,
可能厂区会逐渐转产退出历史舞台,
但这里有着淳朴的民风和熟悉的四邻,
随着年龄增长和各自发展需要,
大家离开这里的走出去的路越来越长,
到达的地方越来越远,
有国内,有国外,
但再次一起回到厂区的时光反而弥足珍贵。
我们用相机,
记录下这真实而美好的生活,
我想这份拍摄作业,
博哥和悦悦应该是满意的,
上图分享这天的幸福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