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欧盟“双反”正引火烧财经 |
分类: 欧洲 |
意大利人安杰罗·贝贝在布鲁塞尔经营一家餐厅,已经在这里呆了几十年。作为意大利南部一家颇具规模的葡萄酒酒庄的庄主,这几天,他对自己的葡萄酒在中国的销售前景惴惴不安。
“政治家从来都不是为商人服务的!”他气愤但又无奈地说。他指的是在欧盟委员会公布了对中国输欧光伏产品分阶段征收临时“反倾销税”的决定之后,中国宣布,启动对欧盟生产的葡萄酒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程序。
不光像安杰罗这样生活和事业与中欧贸易密切相关的商人,这两天,记者碰到的几乎所有欧洲朋友,包括在网上联系的朋友,都在谈论这个调查程序。从官方层面来说,对华出口葡萄酒最多的欧洲国家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也都对中国的这一举动反应激烈。而事实上,相对于欧盟委员会已经开始着手真正地对中国输欧光伏产品征税这个“实”,中国对欧盟输华葡萄酒“启动调查程序”其实还还只是个“虚”。
欧洲人难道真的就这样脆弱?一个对外贸易中调查程序的启动,会在社会心理层面造成如此冲击?个中原因何在?
首先是正在缓慢走出已经持续了近4年的危机的欧洲经济,真的很脆弱。而对葡萄酒出口而言,如果中国对欧洲产葡萄酒进一步征取高额税费,那对欧盟有关国家的葡萄酒产业,不啻于晴天霹雳;对部分强烈依靠对华出口的企业而言,简直就是灭顶之灾。欧盟是全球最大的葡萄酒产区,而中国目前是欧盟葡萄酒最大的出口市场,其中法国是最大的葡萄酒对华出口国。据有关数据统计,去年欧洲对华葡萄酒出口额为7.63亿欧元,法国就占了5.46亿欧元。2007年到2011年期间,法国对华葡萄酒出口额增加了五倍。再加上西班牙、意大利、德国,这四个国家葡萄酒合计出口量占到了欧盟对华总出口量的96.33%。如果欧洲产葡萄酒不能在正高速增长中的中国市场上尽快站稳脚跟分一杯羹、不能在逐渐成熟的中国消费者心中树立品牌培养感情,那势必为美国、澳洲等其它葡萄酒产销大国打开方便之门。而根据经验,有关酒精产品饮用消费一旦形成习惯甚至形成依赖,再重新改变将比较困难。
其次,“贸易战”的硝烟,已经开始给人们带来阴影。欧洲经济长期乏力,贸易保护主义思潮逐渐抬头。面对已经适应了现有国际贸易规则并取得了一定成功的中国,原来积极倡导、维护这些规则的欧洲,觉得这些规则对中国比对他们自己更有利,因此重操贸易保护主义。而中国出于自己的国家利益,也必然对此有所反应。
中国是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对正在走出危机的欧盟,一定能有所帮助。在中国和欧盟的双边关系中,贸易处于核心地位,中欧去年双边贸易额达5460亿美元。但欧盟针对中国的保护主义措施,却给中欧贸易带来了有害影响。一位法国葡萄酒商对记者说,欧盟有关决策者应该明白,对中国产品实施惩罚性关税,肯定会带来相应的连锁反应;指望中国对欧洲的惩罚听之任之,是完全不现实的。正如中国总理李克强在同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通电话时所警告说,对中国输欧光伏产品征税“涉及中国重大经济利益,如果处理不好,不仅会严重损害中方利益,也必然会伤及欧方利益,影响中欧合作大局”。
第三,人们认识到,欧洲本身的经济、贸易状况不好,但通过限制进口等“转移视线”、夸大渲染来自外部的威胁的作法,对经贸发展并无实质好处,反倒会导致一连串的新问题。譬如,通过行政手段帮助某个行业规避效率更高的外国对手的竞争,最终有可能会损害国内其他行业的利益,使它们无法买到更廉价的产品。更重要的,把责任推给外人,而不再是就事论事、针对实际问题找出解决办法,这样做已经是政治交易。许多欧洲朋友对我说,布鲁塞尔的某些官僚无事生非、挑起事端,最终可能引火烧身,导致一些行业(如葡萄酒)成为牺牲品。安杰罗抱怨政治家不为商人服务,也正是出于这种义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