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欧盟各国着手统一交通汽车 |
分类: 欧洲 |
欧盟各国交通安全法规大致相同但又各有特点。随着欧盟的不断扩大和现代社会生活的愈加忙碌,协调、统一各国交通安全政策成为当务之急。
首先,要统一行驶证和驾照。行驶证上要加上能让各国警察都能读懂的内容。欧盟各国的驾驶执照五花八门,据统计,27个成员国中,总共有近百种不同类型的驾驶执照。与此有关的驾照考试时长及标准、汽车技术检查的周期等等也完全不同。譬如,法国的驾照持有人有一年12分的上限,违章要接受罚款和扣分,而在邻国比利时则完全没有扣分的规定。因此,对一个以驾驶为养家糊口手段的法国人来说,拥有一个比利时驾照是最理想的选择。
限速的不同是另一个重要的区别。各国在城里的限速差不多都是每小时50公里,“欧盟首都”布鲁塞尔的城里部分道路限速为30公里,除了特殊道路的特别规定外,这个限速可以说是“欧盟之最”。但欧盟各国在公路上的限速则完全不同,一般在每小时80到110公里之间。高速公路的最高限速也不统一,有100公里、110公里和130公里不等。德国的高速公路上,除个别路段外,则根本没有最高限速。德国人认为,速度高并非高速公路上交通事故的原因。而事实上,也没有数据表明,德国的高速公路事故发生率比其他国家更高。
对驾车人血液酒精含量规定的差别就更大了。现在欧盟各成员国中共有6种法定酒精浓度标准,即0、0.20、0.40、0.50、0.70和0.80,即每升血液酒精含量分别是0克、0.20克、0.40克......等等。在这点上规定最为宽松的是英国、爱尔兰和卢森堡,0.80以下就可以。瑞典的0.2克曾是欧盟成员国最为严厉的规定。但最后加入欧盟的新成员国爱沙尼亚和斯洛伐克的规定则更严厉,0克,不允许含丝毫酒精。比利时、法国和德国等多数成员国规定在0.5克以下。而且,即使这个相对宽松的规定,执行得也并不严格。比利时是欧洲最早实行0.50标准的国家。法国理论上讲从1995年就开始了0.50标准,但实际严格执行是从2002年开始的。研究表明,一般情况下,人体血液中的酒精浓度在1-2克/升时, 能使人体机能和技巧发生明显障碍。在3-4克/升能使人昏睡;达到4-5克/升时,呼吸中枢受到麻痹而可能会引起死亡。
欧盟部分成员国禁止开车打移动电话。不过,除了在瑞典以外,使用手机专用耳机不算违章。
当然,各国交通安全法规间规定完全一致的也有很多,如规定汽车前后座都要配安全带、携带儿童都要使用儿童椅、黄灯是红绿灯之间的过渡,“闯黄灯”不算违章等等。各国好的经验还会被互相借鉴、推广。如大白天也要开近光灯上路,既不会造成污染,又能尽量引起对面来车或行人的注意,减少事故。这项规定现在已经被普遍采用。记者在这里开车,除了阳光灿烂、太阳当头照的正午以外,几乎从不关车灯。“即使在白天,在居民区以外必须开近光灯行驶”的交通规则,最早是从北欧诸国开始的。专家称,这一规则主要可以避免公路交叉口或向左拐弯时发生车祸,可使车祸减少5%到8%,使车祸受伤人数减少3%到13%。法国从2004年11月开始试行,显示了积极效果。
另外,受到法国做法的启发,西班牙也实行了见习驾照制度。在瑞典,汽车上有个特殊装置,一旦驾驶员酒气过重,它能使汽车发动不起来。这个装置现在也正在被推广到各国。比利时人发明了所谓的“专人代驾”制度,就是在参加晚会时预先指定一个人负责为大家开车,他就不能在晚会期间喝酒。这个社会交往方式现在已经开始流行。
总之,欧盟努力在文化传统、生活习惯等各不相同的成员国之间协调、统一各国交通安全规则,目的一是提高道路交通通行能力,二是尽可能减少交通事故、尽可能降低事故伤亡率,使交通安全法规更好地为人类社会生活服务、增进社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