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元前途命悬一线
(2011-12-04 17:58:07)
标签:
欧元前途命悬一线杂谈 |
分类: 欧洲 |
11月30日,欧元区财长会议决定,把对欧元的生杀大权,交给12月9日下周五的布鲁塞尔欧盟首脑会议。
两周前,德国本来预期拍卖六十亿欧元10年期德国政府债券,但是只卖出了60%,这是德国加入欧元区16年来最差的一次。号称“欧洲最安全的国家债券”在销售中遭遇滑铁卢,被认为是对欧元前景由看好、看平转为看坏的转折点。欧元区一些成员国政府融资成本不断上升体现了危机蔓延的程度,所有人都在担心的债务危机的蔓延已成为现实。一位在欧盟工作的朋友透露,欧盟职员中也开始弥漫着悲观情绪,最离谱的已经开始准备另找工作。
悲观的缘由是,如果公认最为直接的解除危机的方式——即欧洲央行出面接手有关国家债务——都不能如期实现的话,那欧元真的只能听天由命了。
如果欧洲央行要继续直接购买各国债务,就面临巨大的法律障碍。根据1992年通过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欧洲央行负责管理主导利率、货币的储备和发行以及制定欧洲货币政策。但是货币政策的具体执行仍由各欧元国央行负责。财政政策、经济政策更是各国的主权。各欧元国央行仍保留自己的外汇储备。欧洲央行只拥有500亿欧元的储备金,由各成员国央行根据本国在欧元区内的人口比例和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来提供。
欧洲央行要解除这些法律障碍,就要修改欧盟有关条约。而要修改条约,需要各国议会通过。但是,27个成员国,先不说是否都是在议会议政期内、是否有可能在时间表上找到空挡处理这个紧急事务,即使这一切都能找到方法解决,“修约”能否通过民主制度下的“投票”这一关,实在令人不敢乐观。更麻烦的是,剩下的时间已经越来越少。
“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出现,为规避可能碰到的法律困境提供了可能。但“弹药”有限,效果不彰。为扩大该基金的规模,欧盟有关机构已经殚精竭虑,除去该走的法律程序一点不能少以外,最大的隐忧是,可动用的潜在资金实在有限。
剩下的选择就只有为发行欧元区共同债券设立明确的时间表。但是,德国人始终对这个方案不感冒,以至于迟迟不能出台。在两周前, 德国政府债券销售遭到市场冷遇之后,法国官员多米尼克在给朋友们群发的邮件中说,希望这个挫折能让德国人明白,其实他们的选择也并不比法国人更多。
还有就是建立欧元区统一财政部,统领全部财政政策甚至全部经济政策。但这意味着欧元区国家将丧失部分国家主权。兹事体大,更非政治家们开会说说就能办到的事。
12月9日的布鲁塞尔欧盟首脑会议,就这样被推到了历史的一个节点上。如果峰会失败,达不成适当的协议,欧元更是命运难测。此间分析人士认为,即使达成了一个模棱两可、可执行力又差的协议,但不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今后再找到这样的机会将越来越难,救助成本也将越来越高,因为金融市场不会留给优柔寡断的欧洲政治家更多的机会。
也有分析称,也许美联储开动印钞机,印出美元来救欧洲,也是一种可能。但那将把危机间接转嫁给包括中国在内的美元的持有者,连带的通货膨胀等危险带来的全球经济动荡也不可小觑。
同时,坊间的传说一再被证实。据英国金融时报的报道,越来越多的欧洲企业正在为自己“后欧元”时代做必要的准备。包括汽车制造商、能源集团、日用消费品企业和其它跨国公司在内的企业,正在努力减小一旦欧元倒台带来的风险,具体做法包括把现金储备投入安全的投资,以及控制非必需的开支等。欧盟官员佛朗西斯科认为,步调一致的“准备”事实上正在加速欧元走向自己终点的步伐。
人们通常认为,个人决策,犯错误甚至发疯是难免的;但一个集体、一个组织共同犯下决策错误、完全失去理性的可能性相对较小。但欧债危机发生以来,久拖不决的危机持续恶化,大家都有共识:一定是什么地方出了大的决策失误。到底哪儿不对,见仁见智无法形成结论,后人一定比我们看得更清楚。而前途命悬一线、面临生死考验的欧元,将在一周内被决定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