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欧洲为什么出不了《阿凡达》?

(2010-03-02 14:27:00)
标签:

阿凡达

三维动画

数字模拟

电子游戏

欧洲

文化

分类: 欧洲

欧洲为什么出不了《阿凡达》?这似乎是一个“伪问题”。有不少欧洲人说,《阿凡达》有什么了不起,瞎编、用钱“砸”、适应美国人简单的思维、缺少文化内涵、美式直来直去老套的“主旋律”——正义战胜邪恶、环保、人类生存方式面临挑战、爱情至上,加上想象中的“外星文明”······等等。总之,瞧不上,也不服气。

欧洲和美国的艺术家,在对题材的处理和把握上的分歧,可以说是欧洲出不了《阿凡达》在文化层面的原因。欧洲艺术家、特别是电影人,大都在作品中注重以小见大、注重人文内涵、注重细节、注重塑造人物。而美国人更愿意也更擅长讲故事,他们觉得,故事背景越玄奥、离现实越远,越能打动投资者和受众。

和一个从事三维动画技术的法国专业人员谈起来,他的回答倒是干脆:欧洲出不了《阿凡达》首先是因为没钱,其次是因为三维动画、数字模拟技术落后。《阿凡达》的投资成本约5亿美元,是史上最贵的电影。其中,营销成本中就占1.5亿。《阿凡达》60%的画面采用电脑动画制作,40%的镜头由真人演出,真人演员仅37人,但打造该影片的幕后工作人员却多达2000人,其中800个是特效人员。参与制作的公司有48家,分布在美国、英国、新西兰、日本、印度等全球各地。时长160分钟的《阿凡达》,每帧画面平均耗费4万个人工小时。

而三维动画技术问世已经有20多年了。20多年来,这些技术一直只是局限于大众娱乐,具体地说就是电子游戏。在孩子们娴熟地操作用三维动画技术制造的电子游戏的时候,工业家们从未想到过把这些技术应用于生产、制造。最近几年,三维动画技术开始逐渐为某些领域所接受,甚至成为这些工、商、学、兵等领域趋之若鹜的时髦玩意儿。目前,对三维动画、数字模拟技术应用最广的领域,主要是汽车、国防、城市规划、教育培训等。

隐隐感觉到,三维动画技术正面临新的革命,或者说,面临凤凰重生。欧洲小国摩纳哥近20年来,每年都举办一次“国际数字化影视、娱乐节”,展示各国在三维动画、数字化电子游戏、数字电影电视制作等领域的最新成果。自2007年以来,这个世界最高水平的3个同类大会之一,(另两个分别在美国和日本),已经被彻底改造。“娱乐节”被改装成“展销会”,即原来面向公众的娱乐盛会,现在则成为各个企业推销自己产品、寻找客户的商品交易会。从影像的盛会,到产品的展销;从艺术家的梦想,到实业家的利润;从追求客户向追求资本转化;从文化向工业转化······这些变化后面,体现出来的是有关行业的需求、和三维动画技术发展的方向。

会上会下,能够感受到三维动画、数字模拟技术正在蠢蠢欲动。《阿凡达》的横空出世和在全世界广泛的影响力,说不定正在为三维动画、数字模拟技术找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技术方向,提供了尽可能大的公众知名度和“群众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欧洲虽然暂时出不了《阿凡达》这样的票房巨作,但如果能不断适应、及时跟上技术和市场潮流,当改则改,像“娱乐节”被改装成“展销会”一样,三维动画技术的凤凰重生也许会在欧洲发生。因为,欧洲也有自己的优势,就是文化和历史优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