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上元关帝庙传说(1)
(2016-12-12 09:08:52)
标签:
原创文化 |
第一篇
兴周克殷姜太公 鬼斧神工上元宫
元始天尊——元者,本也;始者,初也,先天之气也。此气化为开辟世界之人,即为盘古;化为主持天界之祖,即为元始。
元始天尊位居三十六天的最上层“大罗天”中,所居仙府称为“玄都玉京”。玉京之中,黄金铺地,玉石为阶,宫中有七宝珍玉。仙王、仙公、仙卿、仙伯、仙大夫等居于两旁的仙殿中,中央大宝殿的元始天尊“顶负圆光,身披七十二色”,手执红色丹丸,或者左手虚拈,右手虚捧,象征“天地未形,混沌未开,万物未生”时的“无极状态”和“混沌之时,阴阳未判”的第一大世纪。《历代神仙通鉴》称元始天尊为“主宰天界之祖”。在太元(即宇宙)诞生之前便已存在,所以尊为元始。在无量劫数来临之时,用玄妙的大道来教化众生,故而尊为元始天尊。长期以来,元始天尊受到了帝王圣贤,善男信女的虔诚崇拜。
1 元始天尊授命姜子牙
姜子牙是元始天尊的弟子,32岁上山拜师,修了40余年行,可惜根基尚浅,仙道难成,只能把这几十年的修炼功夫,换成了人间的赫赫功名。一天,元始天尊对他说:
“你生来命薄,仙道难成,只可受人间之福。成汤数尽,周室将兴。你替我代劳,封神下山,扶助明主,身为将相,也不枉你上山修行之功。此处非你久居之地,要早早收拾下山为好。”
姜子牙听后苦苦哀求说:
“弟子乃真心出家,苦熬岁月,今亦有年。修行虽是滚芥投针,但仍望天尊大发慈悲,指迷归觉,留弟子在山苦行,必不敢贪恋红尘富贵,望尊师收录。”
元始天尊厉色说:
“你命缘如此,必听于天,岂得违拗?”
姜子牙名尚,先祖曾做四岳之官,辅佐夏禹治理水土有大功。舜、禹时被封在吕地(今河南南阳西),所以又称吕尚。姜子牙出生时,家境已经败落,年轻的他当过宰牛卖肉的屠夫,也开过酒店卖过酒,小买卖聊补无米之炊。姜子牙人穷志不短 ,无论宰牛还是做生意,都坚持学习天文地理、军事谋略,研究治国安邦之道,期望能有一天为国家施展才华。
72岁那年,也是离开元始天尊的时候,姜子牙在河边钓鱼,遇到了求贤若渴的姬昌侯(即后来的周文王)。姬昌认为姜子牙是个奇才,便拜他为师,从此开始了他兴周灭商的人生道路。
姜子牙辅佐姬昌积善修德,明道行仁;对外帮助姬昌联络对纣王不满意的各诸侯国,表面上对其纳贡,实际上麻痹纣王放松警惕;对内制定爱民之策,行惠民之事,提倡生产,训练兵马;使天下三分之二的诸侯都归心向周。姬昌死后,姬发即位。征伐商纣,众诸侯纷纷响应。军队出师之际,被尊称为“师尚父”的姜子牙左手拄持黄钺,右手握秉白旄,誓师说:
“苍兕[sì]苍兕,统领众兵,集结船只,迟者斩首。”
苍兕乃古代掌管舟楫的官,他们掌舵起航,兵至盟津(今孟津县会盟镇)。各诸侯国不召自来者有八百之多。万船待发之际,一条黄河大鲤鱼跳跃上船,在舢板上活蹦乱跳,白肚皮翻上翻下,鱼儿离水一会儿就死了(白翻腾)。姜子牙见状对姬发说:
“还不行。”
班师而还。有诗云:
武王会盟伐殷纣,鲤鱼跳跃上龙舟。
掐算时机不成熟,偃旗息鼓等佳侯。
二年后,商纣王杀死比干,囚禁箕子,荒淫暴虐到了极点。姜子牙认为时机成熟,就建议姬发出兵伐纣。选兵车300辆,国王卫队3000人,士卒45000人,组成伐纣大军,兴师动众大举伐纣。周军到达商都朝歌70里外的牧野,其他诸侯也率兵车4000余乘加入会合,举行誓师大会。在会上武王宣读了由弟弟周公旦所作的《牧誓》。列举殷纣王四大罪状,条条款款罪不可赦,万死有余,兴师问罪,理所当然。号令联军不准滥杀投降士兵,违者严惩不贷,杀身惩处。之后《牧誓》被收入《尚书》流传至今。
商纣王慌忙集结70万兵马赶至牧野迎战。两军对垒,姜子牙亲率少数精锐为先锋在前面冲杀,姬发率领大队人马全线攻击。商军虽人多势众,但士卒们都与纣王离心离德,纷纷倒戈。纣王见大势已去,急忙逃回朝歌,登上鹿台,自焚而死。姜子牙陪伴姬发进入殷都,诏告天下商朝灭亡,周王朝诞生。有诗云:
百代宗师姜太公,炎帝后裔谋略通,
兴周灭商备战急,偃旗息鼓暗行动。
邙山之阳操兵马,黄河南岸练游勇,
一声令下发万船,直捣牧野建奇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