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刘井村传说
2
刘累掘井饮群龙
陶唐氏族添丁婴,
左刘右累纹掌中,
天地赐名必大任,
身怀绝技豢御龙。
孔甲河汉各一对,
饲养训教豕韦城,
龙系中华祥瑞降,
刘启祖姓代代兴。
据刘氏族谱记载:刘累公,字华美,生于夏廑帝三年癸未(公元前1898年),为刘氏十八世祖,卒于夏桀三十一年癸酉(公元前1845年)享寿一百一十一岁。随着刘姓文化研究的深入,史学家公认,刘累是远古部落联盟陶唐氏首领尧的后裔,是国内外刘姓所信奉的始祖。《左传》、《史记》载,刘累生活在夏代孔甲年间,因出生时手上显现“刘累”纹样,家人以为吉祥,遂以刘累为名。
孔甲帝得到雌雄两对龙,听说刘累曾学养龙于“豢龙氏”,就命他饲养,因刘累养龙有功,孔甲赐他“御龙氏”。后来一龙死,刘累为保存其它诸龙,将其制成肉羹献给孔甲帝,孔甲因之味美,命令刘累再献,刘累大骇,遂携其余三龙,迁到现在的鲁山县昭平湖地区。隐匿了原来的名字,改称“丘”,人称“丘公”,在此垦荒渔猎,最后卒葬于此,称隐居的地方为“邱公城”。明代前,刘氏后人把邱公城附近的耿集镇(古称竹峪寨)雅称“豢龙故里”,并在西寨门迎门额上镶刻“豢龙故里”门额石记之。刘累子孙后来便以刘为姓,尊称刘累为刘姓始祖。
始祖是一位传奇而神圣的人物,偃师南坡有的“豢龙崖”遗址,为“刘累育龙”故事找到了十分确切的佐证,同时,也揭开了有关始祖在偃师豢龙的一层层神秘面纱。此始祖迫于大局携龙迁徙“刨泉留井”的故事便是其一。
说是,当年刘累为孔甲伺龙,每日心内忐忑,为教龙表演疲惫不堪。孔甲乃昏庸之君,不断提出新花样,以满足其观赏欲望,致使刘累所养的四条龙被折腾得筋疲力尽。这日晨起,刘累唤诸龙抖擞精神,为孔甲再舞,心中暗淡,不禁叹曰:“我刘累虽不贵为天子,也为先帝老爷尧之世孙,为换得斗米糊口养母,竟使我一生所爱的龙辈跟着我遭此罪受,终有一日不是我死,便是龙亡。想我刘累无有兄弟姊妹,若到那时,还望诸位为我老母安身立命!”。直说的诸龙悲呛哽咽。
一老龙哽塞曰:“刘公莫要悲伤,你为了我辈繁衍,餐风露宿,历尽辛苦,我等感激不尽,哪还有怨恨之理!我今日颇感气力不济,待死后请公宰我肉,剔我筋,碎我骨。以我肉煲汤献孔甲可躲你不死,以我筋束你腰可添你神力,以我骨泡清酒使你岁丰长寿,此举虽你我皆痛,但也能让你逢凶化吉,保存其余。”说罢呜呼而去。
刘累见老龙死去不由胆颤心惊,惊动其老娘问讯。“娘啊,孩儿不慎,使一龙死,孔甲帝若知,定怪罪你儿,想来必死无疑,这便如何是好?”刘累是个孝顺的儿子,凡事爱和娘说。
刘累的母亲,世袭封地,见多识广,见儿子惊怵不安,便安慰道:“事有因由来去,祸福自有分晓。我儿养龙心专意诚,被誉豢龙氏,龙死不该怨你,应有暴君孔甲承担。只是我娘俩需明哲保身才好。如今咱水来土挡,保诸龙性命要紧。”
刘累将老龙之哀告向娘诉说一遍,娘俩即为老龙净身,焚香祈灵,尊其嘱咐为老龙剔骨取肉,做出美味汤羹,献于孔甲。这孔甲不食便罢,一食顿觉味美异常,令刘累再佐其汤以受用。刘累大惊,即与老娘计策,决心走为上计。他穿伏牛密林,傍伊水地,既要隐匿行踪,又要使诸龙消渴。不巧正逢冬无雪、夏无雨的年头,河道干枯,山泉断流,使刘累与诸龙火冒咽喉,干渴难忍。始祖一行渐近龙门,诸龙浑噩不前,使得始祖犯难。跌足长叹曰:“想我刘累,一生尊龙爱龙,今携龙迁徙乃无奈之举,现水泉短缺,难道要断我龙辈不成!”
刹那间一股流泉从始祖脚底汩汩冒出,始祖慌忙围堰挖砌,使得流泉成池,诸龙畅饮,顿来精神,得以前行。后来,刘姓家人围泉而居,念始祖功德,淘井砌圈,供十里八乡饮用。说来也奇,这井水长年旺润,清纯不杂,人饮之长精神,去疲困,祛暑消烦热,暖肠驱严寒。村人爱井如命,方圆人恭称其村名为刘家井。至于为何又称刘井,则是缘于一统天下的刘姓皇帝汉高祖刘邦。
——请看下篇刘邦拜井祭始祖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