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但成染丝篇
鲁山有个大名人,那就是墨子。他是继老子、孔子之后的又一个大学问家。他的学说中肯而直接,对后人有着很大的教益。比如,他在讲到人的知识来源时说:人的知识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听,听又分为传闻和亲自听到的;二是靠老师的说教;其三则是亲自看到的。如今人说的,学问、学问,一学二问。便是墨子说的概括。
墨子在鲁地听到一则传闻:说在夏末的时候,因夏桀骄奢淫逸,天下无道,老百姓频临涂炭,商汤决心替天行道,推翻夏桀,为老百姓讨得个安居乐业的好日子。他闻知夏桀逃到尧山一带,就立马追到尧山。当追至尧山下汤时,因腿上的疮疾复发,无法行走,祈天护佑,哪知脚下泉若滚汤,嘟嘟直冒,他且蘸且洗,后终于安然无恙。是不是这里的下汤温泉真如商后所说的神奇呢?墨子是个在学问上极其认真的人,他本着眼见为实,耳听为虚的想法,决心到下汤村看个究竟。
这日,他行至人称为“王母山”的地方,见这里热气蕴薀,好多人聚集在那里。他走近一看,原来是一家人家在杀猪,男的拿了一根粗木棒将猪打昏,他们的两个儿子又将猪五花大绑,捆之待杀。这家的女主人待男人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的时候,拿个盆子忙接猪血,旁边一个人还不等那猪血放凉,用手挖出一块,放进口里,大人们这个一口,那个一口地喂给自己的孩子,有的孩子弄得满脸是血,样子非常恐怖。有两个孩子因争一块猪血打得头破血流。墨子走上前去,寻问商后洗沐的温泉在哪?村人就指着那个烫猪的坑坑说这里就是。墨子的心里非常难过。他想得很多,这里的人们如今还是茹毛饮血的粗蛮,他们的孩子也跟着大人学,这和商汤的《盆铭》相差是多么遥远呀?深感,对于人的教化,是一件不简单的事情。他决心在这个村子住下来,以自己“兼相爱,交相利”的观点来说服大家,教导人们不管是人与人,还是人与万物生灵,都要懂得和谐相处的道理。
这日,墨子来到汤坑旁,见村人在这里用沸腾的温泉水煮茧子,然后从煮得熟透的茧子上抽出白花花的丝,又见有好多人在不同的坑池中染丝。眼见得这些雪白的丝被染过以后,有青色的,有紫色的,有黄色的,有红色的、有黑色的。墨子忽然明白了一重道理。“哦!洁白的丝,染过青颜料就变成青色,染过黄颜料就变成黄色。浸染的颜料变化,丝的颜色也跟着变化。颜色相同的丝,浸染五种不同的颜料之后,就变为五种不同的颜色了。所以‘染’这件事是不可不谨慎的了。”这便形成了墨子后来“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的“染丝”学说。
墨子在这里想得很多。他从染丝,想到了一些帝王的交往与人格方面的浸染,想到了舜染许由、汤染伊尹等明君,使国家富强;也想到夏桀染于干辛,殷纣染于崇侯等一些败君,使人民遭灾的后果。看来,从国君到贤士,无不遇到染的问题。就是一个平常人,也有在交往上的染。一个人所交的朋友爱好仁义、淳朴善良、遵纪守法,那么他的家道就日益兴盛,身体就日益平安,名声就日益光耀,居官治政就合乎公理了。如果一个人所交的朋友若傲慢无理、结党营私,那么他的家道就会日益衰落,处境就会日益危险,名声就会日益降低,而他的居官治政也就失去公理了。这是多么可怕呀!所以人常说,在一个人人的身上,不难看到其朋友的影子。
墨子拿他的这些观点在这里进行说教、讲学,来听的人越来越多,不但是大人带着孩子们听,七八十岁的老翁也来听。结果是,这里的人们变得非常礼让,大人们知道做事为孩子们做榜样,教孩子尊重别人,爱护别人。他们将祖先传下的“神泉”加以保护,用围墙把它圈起来,供来此治病健体的人洗沐。另设计一种坑锅用来杀猪宰羊。村人说:“虽说猪羊菜一刀,毕竟与人有过好。”就是宰杀也要文明一些。因此,人谈起下汤温泉,便会说到下汤三宝:
洗澡露天泡,
水好是汤好,
冬天凉水不用烧。这里不管露天澡堂,还是室内的汤池,兴得都比较早,保护得也最好。在近汤池的地方,或泼污水,或临池便溺,都是决不允许的。
这里的“汤”不同于中原人习惯的说法,有说是:“中原人吃饭叫喝汤,一天三顿不离汤,清晨走到日头落,汤声袅袅送被窝”。可不是嘛,那时的村子吆喝家人回家吃饭,便说是回家喝汤。下汤人将汤也说得顺流。这汤可不是喝的汤,而是温泉水。所以,这里汤汤有别,在汤的前边要加上名词,或玉米汤,或小米汤,一般不说得那么笼统。
久而久之,村子的人们在墨子思想的教化下,尊老爱幼,礼敬让人。墨子的讲学在这里成了气候,方圆左近的人都爱来听。听得时间久了,远道而来的人便有留宿不走的,这个下汤可就有名气了。据史书记载,该镇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这里过去日日有集贸,天天有交易,三日一小会,五日一大会,四时八节都有会,年里节到会更大。镇子上的人逢会便有自发的专门组织来负责会日的秩序,大到货商的住宿、存货,小到这些货商带孩子、一家子饭菜都有人管。他们的理念是:
天下人们是一家,
只是大家和小家,
小家靠着大家管,
大家不能弃小家。他们把来赶会和做生意的都视为家里人,这种说法和墨子的“兼爱”、“互利”、“非攻”道理一致。这里民风淳厚,互敬相安,外来人在这里生意做得滋润,这里也越来越红火。他们弘扬墨子“既爱自己也爱别人,与人交往要彼此有利”的学说。直至今日,你在皇姑浴温泉国际酒店还会不经意的发现,孙子拉着架子车到这里为七八十岁的爷爷泡泉洗澡;在这里打工的小伙一见变了天,就慌忙请假回家,替在外做生意的爸爸妈妈给奶奶送些食品。村子人将墨子的学说归纳为一句很好懂的话:跟着好人学好人,跟着死婆子下假神。人人都学好人,好人也越来越多;好人越来越多,这里当然是朗朗乾坤的好地方了。
皇姑浴人根据墨子的认知境界,在这里潜移默化地弘扬着中华传统文化和墨子的学说。2009年10月29日至11月4日,中国第三届“兰亭奖”在这里举办,各地书法大家云集此地,小到玩童,大至老翁,以墨宝供人品学。此后,皇姑浴以“兰亭奖”奖项为名,在主楼大厅设“艺术厅”、“理论厅”、“教育厅”、“出版厅”,以彰显民族书法艺术。把后山别墅命名为“广见阁”,寓“广见交友”之意。别墅下有商汤当年的“悟道池”,使人在这里暖泉泡浴,感受墨学,长见卓识,如沐春风。真正领略:“花开而知春,叶落而知秋。识多岁月长,美景他乡有”的自然风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