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少年玄奘博采众长

(2010-01-19 10:05:44)
标签:

文化

博采众长

    玄奘的学习范围很广泛,后人在研究他时发现,他“敬惜寸阴,励精图业,不肯稍怠。”其实,玄奘的这种执著的学习精神养成于少年时候。他后来的“博涉经论,辩博出群”“印人远今,咸尊伏之”的人格魅力也养成于少年时候。
    玄奘家世代为官,他的祖人,父辈都曾是杰出的学问家、雄辨家。爷爷陈康、父亲陈惠都是饱学博闻之师,因此,家里也是“藏书无数”。这些书中,或经论通典,或文学历史,或医学历算无所不有,所以使从小便喜欢读书的玄奘如鱼得水。
    玄奘既有过人的记忆力,又有着颖悟的心性,按现代人的话讲,玄奘是一个“早慧神童”。但说是“只有天分,没有勤奋,只能是遗憾的天才;而只有勤奋,没有天分,则是天才的遗撼”。作为一个既有天分,且勤奋非常的玄奘这两样皆有之,可谓是“天成于他”。
    有一次,当他在读家里的一些医学、《易经》书籍时,嫂嫂走上前去说:“但不知这些书也招你所爱。”玄奘对嫂嫂说:“书无可不读,如食五谷之力。有所喜好,但不可颇废,得全力矣。”
    玄奘的这些话载入《陈氏谱序》,后人解释说:只有能全面汲取知识,才能得到全部的汲养。因此,玄奘以后的专著,“论理透彻,语言生动”。虽为佛教专注,但“慧泉澈脑,使人豁然开朗,并无难懂难解生僻”,其《大唐西域记》虽是地理所见,但所涉观念理论见闻却包罗万象,博论旁通。
    由此可见,玄奘少年习惯的养成,对他以后走出国度,自成立论,闻名世界,都有着一定的作用。于是,人们对此有感曰:
人自少年成,书多幼时读。
其理铭于心,万里无穷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年少识礼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