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今年4月13日,应中央电视台和偃师市政府的邀请,我到玄奘故里出席纪念玄奘大师诞辰1408周年活动暨中央电视台“玄奘之路”大型文化考察团荣归故里仪式。当天,陈淑真女士来偃师宾馆看我,告诉我,她是玄奘故乡人,写了一部《少年玄奘与玄奘故园》书稿,希望我能看一看。接着,她娓娓而谈,讲了玄奘少年时期的几个小故事,引起了我的兴趣。
这些年,在我国出现了玄奘热。主要表现是,学术界发出了“开展玄奘研究,修复玄奘故里”的倡议,并且成立了玄奘研究中心,在10多年里,成功地召开了3次大型的玄奘国际学术研讨会和多次国内有关玄奘的专题研讨会,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反响;佛教界和地方政府先后修复了玄奘故里、玄奘三藏院和玄奘纪念馆等一批纪念玄奘的场所;一些文化宣传机构和企业合作,拍摄了多部关于玄奘的影视作品;一些出版社出版了多种研究玄奘的图书;一些有识之士精心策划、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参与的多起大型历史文化考察实践活动“重走玄奘西行路”;有的地方正在筹划创办玄奘书院或玄奘大学;多家电视台开办玄奘栏目,多家互联网开设玄奘网站,“百家讲坛”开讲玄奘事迹,多种传媒热播有关玄奘的各种消息……。
今天的中国出现玄奘热,不是偶然的。因为,在玄奘身上洋溢着中华民族的崇高精神,在我们这个和平崛起、共建小康社会的伟大时代,需要玄奘。
但是,我觉得,这些年在研究玄奘思想、宣扬玄奘精神方面,对玄奘少年时期的资料挖掘得不够,研究得不多。这种状况是需要改变的。
回到北京之后,我用两个晚上读完了《少年玄奘与玄奘故园》书稿。《少年玄奘与玄奘故园》让人们真切地感受到,玄奘的故乡是一方有灵性的神奇的土地,她的一块石头、一棵小草都涌动着浓情挚意,她的一口井、一个足迹皆蕴含着动人的故事。作者以玄奘故里为背景,挖掘和演绎了玄奘家人及少年玄奘的许多历史故事。这些故事,既有诗意的浪漫,给人以美的遐想;又有哲意的沉思,给人以智的感悟。从这些故事中,人们可以感受到玄奘大师的中原文化之根,可以体察出玄奘大师的列祖列宗之脉。我以为,《少年玄奘与玄奘故园》是一部帮助读者解读玄奘成为世界文化名人之因的好读物,也是一部培养青少年爱国情怀、求知欲望和健全人格的好教材。我愿意向读者推荐《少年玄奘与玄奘故园》。
2008年4月25日
(刘培育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玄奘研究中心副主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