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伴写吃  5

(2009-08-17 09:16:01)
标签:

油馍

荷包蛋

粒儿

鏊子

食器

偃师

美食

                                  宴客饮食

(1)油馍

    “小喜鹊叫喳喳,大舅来到俺们家,油馍喷香吃俩仨,大舅乐得笑哈哈。”这是偃师的古传民谣。而油馍则是过去农家人待客的好饭食。偃师油馍的种类很多,有“不见沾”(即内里抹油,外不见油)、“照影儿”(即外面抹油,明晃晃,能照见人影儿的油馍)、“一条鞭”(即烙成后像一条长鞭似的,层儿直晃而不松散)、“千层玉”(层薄白如玉)。

    油馍烙得最好的为农村的老太太,老太太熟而生巧,小擀杖功夫耍得巧。抹油不多而层儿匀,是烙油馍的高手。

    烙油馍一是面要和滋腻;二摊饼沾坑致油匀;三擀时用虚劲,不起死折;四便是“烙油馍不在翻,只要鏊子调得欢。调鏊子即是用翻馍劈一抬一落,热匀有致,受热均匀油馍层便活泛。一切四页,层儿真是像剪纸般。

(2)荷包蛋

    过去客人到家,农村最主贵的便是打几个荷包蛋。特别是新女婿见丈母娘,荷包蛋是必吃的,这打荷包蛋也有讲究,新女婿一见荷包蛋打得如含苞白荷,茶清蛋白,便知道未来的媳妇手巧利索,反之荷包蛋打得破损或蛋沫一层,心里便凉了半截。咋呀?“闺女穿着娘的鞋。”娘巧了闺女也不会笨。娘拉塌这闺女也巧不到哪儿。因此便说是:“荷包蛋试手头,丈母娘露一手。”

    巧手的丈母娘常被人问打荷包蛋的诀窍,因此便传下了:“磕蛋有缝,锅要涮净,入碗快当,撇沫轻动。”磕鸡蛋时要拣有缝的地方,不要俩鸡蛋对磕,鸡蛋入锅将浮沫要撇出,轻挪轻动,荷包蛋才状如荷,包如玉,好看又好吃,丈母娘自是手头不凡。同时,荷包蛋也会用于新客人、接生婆、郎中等客人。

(3)稍子面

    过去该面常用来招待所认的干儿。老人过寿也常用此来犒谢村邻。偃师一带有口传曰:“干娘似亲娘,稍子面擀的长。”“家有寿星老,稍子面家家好。”人长大了想起干娘就想起了稍子面,是说它让人吃了不忘。而老人过寿,为答谢乡邻要家家送上一碗,是说“福寿教长。”村人乐意吃,主家也高兴。

    稍子面作法为:手擀面切料韭叶宽。作菜卤时将白萝卜、红萝卜切成玉米粒大小的丁粒儿,加肉卤将肉切为碎丁粒儿;作豆腐卤将豆腐切为丁粒儿,炒时可加粉条,也可不加粉条,如果加些木耳、黄花菜粒儿更好,没有也好,菜卤要有汁水儿,这样拌面条,面条不沾不腻,菜香滋味长,吃起来顺溜。

(4)家常捞面

    菜肴为时鲜菜菠菜、蒜面,啥菜下来用啥,在当年农村粮食欠缺的时候,也是稀罕饭。

(5)桌宴

    旧时的桌宴有很多种,有老人生日宴、小孩满月宴、娶媳妇宴,老人生日宴与小孩满月宴多吃面条,而娶媳妇则是因家庭而异,有“八碗四”、“二八场”、“三八场”(又叫官场儿、滴流水席)。有话说:“偃师饮宴,河洛之最;二八三八,行云流水;色香味形,调人胃口,热炒凉调,妙在搭配。”其中说的“二八”、“三八”、“行云流水”皆为偃师传统农宴的说道。八盘八碗,很有说事儿;“行云流水”是说在行宴中上菜的师傅们的台步儿,一讲利索,二讲快。边上边吃喝菜名,让食者赏心以悦目。

    宴中的主料古来便是肉不够,扁垛凑。偃师一带盛产红薯,红薯粉加工的粉条调作而成的扁垛是宴的主导,油炸豆腐、红白肉皆为搭配,其凉菜多以时鲜为主,啥下来用啥。偃师的村宴大厨,每村都有,称“局掌”,他们手巧善“以色悦人,以形赢人,以味抓人,以调作诱人”。即便是春荒年月,也会将储存的干萝卜条儿调作一番,冬储冬瓜料理一番,作出一桌丰盛的宴。不管怎样调作,食器是必用之物,每个村子都有专门掌管此物的人家,大都是数代相传,所以这些食器经年久远,好多是现在的宝贝。人常说:“坐桌(赴宴)看盘,吃饭看碗。”食器也是赢人的一个重要条件。

    偃师的宴有个特点,那便是“能淡不咸,酸辣适度,热凉有致,不腻不浊”。不管是热菜还是凉菜,要红、黄、绿、白分明,有肉但不腻,有汤不混浊,清清亮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老井
后一篇:幼时闲宅乐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