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 有 诗书 气 自 华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争议最大的重要人物之一,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也是一位从先帝才人而后成为新帝皇后传奇女性。她超凡脱俗的性格充满了人格的一种魅力,她才华横溢的艺术造诣,也为出类拔萃。人们对其先是与高宗并称“二圣”,后登基称帝的武则天历来贬褒不一。在她执政的阶段人们赞她“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竞为之用”,①她“重人才,讷直谏,正吏治”,卓越的治世才华及聪慧机敏的多面气质可谓空前绝后。她是一位政治家,更是一位成功的女性,其帝王风度、潇洒文笔美奂绝伦,气质风范为世人羡,下边就武则天在多侧面气质的培养及形成方面,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早期家教,为武则天的后期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武则天如一枝劲荷脱颖而出。
武德七年(624)正月二十三日,武则天出生于一个官居三品的官宦人家,父亲武士彟虽是富商出身,但其续妻杨氏(即武则天的生母)却是隋朝宰相杨达的女儿。杨达才行兼备,官高望重,朝野上下,无不敬仰。其女儿杨氏,恪守闺训,诗书通达,礼仪娴熟,因择婿苛求,加之朝廷更迭,年逾40还未成婚。逢武士彟前妻亡故,唐高祖李渊念武士彟有功大唐,从中为前朝重臣杨达之女撮合,成就了武士彟与杨氏的这一桩婚姻。杨氏为武士彟生了三个女儿,武则天排行第二。后来初唐四杰之一的大诗人洛宾王写的一篇《讨武曌檄》,檄文写“伪监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其实只是指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从事木材生意的经历,就其血统讲,其实,武则天是标准的贵族血统。
武士彟的前妻为其生有两个儿子,即武则天同父异母哥哥武元庆、武元爽,这两个儿子极不争气,经常为武士彟惹事生非。武士彟非常想让有着高贵血统的杨氏为自己生个优秀的儿子,有所作为,光耀门庭。杨氏生下武则天后,武士彟见其长得“方额宽硕,眉目舒朗”,十分喜爱,便将其打扮成男孩模样,可见其盼子心切。后来名震天下的相术大师袁天纲一语点拨,说武则天“龙睛凤目,长相非凡,是贵人中最尊贵的;若是女子,日后将成为天下之主。”②武士彟听后虽暗自高兴,却秘而不宣,与其妻扬氏着力培养武则天也为事出有因。武则天稍一识事,武士彟便请人教以诗歌、绘画、舞蹈;母亲杨氏将自己学过的诗文、礼仪授于武则天。据唐书记载“武则天五岁时竞能过目成诵”。武士彟虽是个商人,却非常喜爱搜集购买天下奇文墨宝。这些,都成为武则天早期接受经典文化教育的摹本。武则天天资聪明,稍经点拨便稔熟于心。可以说,武则天的早期家教在这样一个尚文重典的家庭内完成得系统而全面。
武则天十二岁时,父亲武士彟死在荆州都督任上,武则天母女从此结束了安逸舒适的生活,而变得孤立无助。加上武则天的两个同父异母哥哥刁钻刻薄,使武则天母女倍受欺凌。名人语:“苦难是一个人天然的财富,是一个人拼打的忠实陪练。”这段经历倒是磨砺出了武则天的智慧及胆识,她为母亲排忧解烦,表现出遇事不惊的非凡才智,对后来的武则天“能曲能伸,钢柔并济”的性格养成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也为她称帝天下补充了世俗的一课。
二、入宫居才人,使武则天接触到了文武并驱的唐太宗,为武则天“养天子气度,长文学书法之才”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据前唐书载“十四岁的武则天肌肤白如凝脂,身段纤细柔美,袅袅婷婷不失丰满,樱桃巧嘴十分可人。细长凤目,顾盼生辉,花容月貌,艳惊世人。”武则天入宫正值唐太宗李世民失去长孙皇后后,日日郁郁寡欢。武则天作为天下佳丽应召入宫,补唐太宗李世民后宫之缺。武则天的母亲杨氏对这突如其来的圣旨,忐忑不安,不知是福是祸。她深知“宫门深似海”,也知道“宫中佳丽三千,帝王岂专一人?”但天命难违。做娘的即便是千般心痛,万般难舍,也得割舍得下。这时的武则天倒是心有所动,“能见到天子,幸运难求,母亲焉何难过?”○,她冥冥中似乎记忆着父亲弥留之际的,那不能道破的袁天纲的箴言。武则天礼仪练达,应对灵巧,很快得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垂爱。但命运之神总对人开出一波三折的玩笑。“唐三世以后,女王武氏代有天下。”这宫中秘言让唐太宗心头为之一颤。尽管李世民作将这传言难和柔美娇艳,聪慧过人的武则天想到一块,但还是“宁信其有,不信其无”,还是同武则天保持了距离。因此,年纪轻轻的武则天便体会到世事无常,宫庭多变的滋味。但这却让以后的武则天有专门的时间进入宫内的
“皇家书苑”,学习文化知识,这期间武则天接触到了天下各路名家的文化典籍,为武则天提供了在文学、书法、诗歌等方面充电的机会。而李世民是历代帝王中少有的政治家、军事家,同时也是罕见的帝王诗人、书法家。他有一首非常出名的《尚书》诗,为醒世之作。其诗曰:“日晷玩百篇,监灯被五典,夏康既逸豫,商辛亦流湎。姿情昏主多,克已明君鲜。灭身资累恶。成名由积善。④”可见其文笔与气概非凡。李世民虽喜诗文,却不重文名。他说:“君主要以德政治天下,只靠文章是没有用的。陈后主、隋炀帝都有文集刊刻于世,但最终也没有能挽救他们灭亡的命运。⑤”这种偶像式熏陶对武则天能成为一个政治家可谓是“近朱者赤”。唐太宗李世民的书法主要是诗法于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贞观年间,李世民曾下诏购求,并命萧翼由山阴僧辨才处赚得兰亭序真迹,留有《温泉铭》传世,有神似之说,他同时还擅长于真、草、飞白书。⑥。武则天进宫后,接触到李世民的机会很多。她亲眼目睹到李世民展示雄才大略及诗文书法的风采,她从心底里钦佩这位开创贞观盛世的皇帝,看到了作为一个帝王不仅有治国之策还有着非凡的文学书法修养的伟大造诣,因此在她遭遇冷落的时候她一不哀叹命运,二不虚度光阴,而是钻进为宫人设置的文学馆“学书算众艺”。尤其是“临摹明贴真迹。欣赏、真草、飞白”。这也是她的用心之处。这一个阶段使她的学问大有长进,尤其是让她的帝王气智的铺垫,达到了一个飞跃。后人在研究武则天在偃师缑山以飞白鸟篆题写的《升仙太子碑》及自撰并书丹的行草碑文时,说她“工行草、飞白书,初得晋王导十世孙方庆家藏祖父二十八人书迹临摹把玩,自此笔力猛进。⑦”可见其书法功力非一日之荣,也得出她与李世民书法师世大有相似之处。
偃师缑山之巅,武则天自撰的《升仙太子碑》碑文,
“正八柱于乾纲,纽四维于坤载”对自己兴唐厚世之功德自诩不避,而“粤我大周,上膺天命,补天立极,重光累圣”更见其气度慨天憾地。在若干年后武周代李氏江山,其过人的政治才能,治国方略,不比李世民当政差。与其说是武则天代了姓李的天下,不如说是李世民培养出了一个形神都像自己的接班人。比起让自己体弱多病的儿子掌管天下,强多了。尤其是武则天执政阶段,“开科举、破格用人;奖励农桑、知人善任;容人纳谏,广开言路”诸方面,比男人治国方略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也自然得益于武则天好学不倦的学习精神,及明察时事的睿智。
三、天资、机时、心计,是武则天成功的秘诀。
现在人谈成功,说是“天资”加“勤奋”加“机遇”,身为女性的武则天,她的成功不外乎这几个面的总和,除此以为,“工以心计”又是武则天一个长项。
书载:“武则天天资聪颖、天生丽质、天性妩媚、是一块天然的名贵之玉。”上天造就了这么一个纯天然的美丽坯子来到人间,这是武则天的天分。但说是天分只是一个美丽的驱壳,如果没有后天的知识来填补它,迟早会被人击碎。因此便有个面对机遇的选择。假如没有武则天十四岁进宫当才人的机遇,武则天尽管美若天仙,无非嫁个商人、官宦而已。可她偏偏当上了国君纳妃的后选人,这便为她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前边说过,对于被选入宫,她没有恐惧与悲哀,有的是自信与窃喜,可见其心境高远,非一般女性可比。武则天入宫后先是先帝的才人,“先帝亡,嫔妃归”,作为一个宫中女人的命运,一般常规都会随着先帝的逝去,而逝去自己的青春,再加上武则天又受着一种政治上的猜忌。但这个时候的武则天不是气馁,而是在感情线上挣扎,瞅准自己的目标,向着美好的明天努力。她逢上了先帝的比她小三岁的接班人李治。武则天先幸于李世民,对男女之事谙熟在心,加上她“读诗书,开心智,熟应对”,用感情征服了以“文弱书生”著称的李治。李治赞她“比花花解语,比玉玉生香。⑨”李治不仅将她当成了自己的恋人,还将其当作了朋友、知已。这对武则天的再度腾达,无疑是神来之笔。难怪尽管她递发当了尼姑,还是受李治彻爱不减。这便显现出了武则天“既是美人又是才女”的人格魅力。当她被李治接回宫中,一步步恢复了自己的地位,且达到了皇后的顶巅时,她一方面在宫中搞亲民,壮大支持自己的力量,而重多的则是替李治操劳国事,发挥着她卓越的治世才能。骆宾王说她“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暴露出她攻于心计,长于谋略的过人才能,要不,不管是李治或是诸位大臣咋能附从?
武则天的诗写得好,字写得好,矗立于偃师境的《升仙太子碑》其文、其书,乃是她的传世之作,也是中国文华史上的文化瑰宝。但她早年的一首《如意娘》“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立意生动,烩炙人口。让人看到一个气质高贵、文思泉诵、感情丰富、智力过人的完美女性。如果说豪迈而不卑锁的政治家气慨是武则天通向成功的强力支柱,那么才华横溢,媚艳不俗,情满意盈,收放自如,“遇事游刃有余,无不为之牵动”,则是她多侧面的气质涵养所致,也是她成为“天下第一人”的神秘魅力。
注:
①《资治通鉴 》
②《新唐书》
③《中国皇后传》
④《中国帝王全传》
⑤《中国帝王全传》
⑥《中国书法通鉴》
⑦《中国书法通鉴
⑧《旧唐书》
⑨《旧唐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