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作家和谷
作家和谷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601
  • 关注人气:1,13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柳公权的文化精神/和谷

(2021-03-17 16:26:56)
标签:

和谷《柳公权传》

和谷文集14卷

黄堡书院

照金往事

春归库布其

分类: 书法

柳公权的文化精神/和谷

柳公权的文化精神/和谷

柳公权的文化精神/和谷
柳公权的文化精神/和谷



耀州大讲堂 和谷:柳公权的文化精神2016年6月17日

 柳公权的文化精神/和谷 (2016-06-20 12:02:20)[编辑][删除]
标签: 

耀州大讲堂

 

柳公权的文化精神

 

和谷

 

真书风骨—柳公权传

分类: 书法
耀州大讲堂 <wbr><wbr>和谷:柳公权的文化精神2016年6月17日

耀州大讲堂 <wbr><wbr>和谷:柳公权的文化精神2016年6月17日

耀州大讲堂 <wbr><wbr>和谷:柳公权的文化精神2016年6月17日

耀州大讲堂 <wbr><wbr>和谷:柳公权的文化精神2016年6月17日

耀州大讲堂 <wbr><wbr>和谷:柳公权的文化精神2016年6月17日

耀州大讲堂 <wbr><wbr>和谷:柳公权的文化精神2016年6月17日

耀州大讲堂 <wbr><wbr>和谷:柳公权的文化精神2016年6月17日

耀州大讲堂 <wbr><wbr>和谷:柳公权的文化精神2016年6月17日

耀州大讲堂 <wbr><wbr>和谷:柳公权的文化精神2016年6月17日

耀州大讲堂 <wbr><wbr>和谷:柳公权的文化精神2016年6月17日
 
耀州大讲堂 <wbr><wbr>和谷:柳公权的文化精神2016年6月17日

耀州大讲堂 <wbr><wbr>和谷:柳公权的文化精神2016年6月17日

耀州大讲堂 <wbr><wbr>和谷:柳公权的文化精神2016年6月17日

耀州大讲堂 <wbr><wbr>和谷:柳公权的文化精神2016年6月17日

耀州大讲堂 <wbr><wbr>和谷:柳公权的文化精神2016年6月17日

耀州大讲堂 <wbr><wbr>和谷:柳公权的文化精神2016年6月17日

耀州大讲堂 <wbr><wbr>和谷:柳公权的文化精神2016年6月17日

耀州大讲堂 <wbr><wbr>和谷:柳公权的文化精神2016年6月17日

耀州大讲堂 <wbr><wbr>和谷:柳公权的文化精神2016年6月17日

耀州大讲堂 <wbr><wbr>和谷:柳公权的文化精神2016年6月17日

耀州大讲堂 <wbr><wbr>和谷:柳公权的文化精神2016年6月17日

耀州大讲堂 <wbr><wbr>和谷:柳公权的文化精神2016年6月17日


耀州大讲堂 <wbr><wbr>和谷:柳公权的文化精神2016年6月17日

网易首页 > 新闻中心 > 滚动新闻 >
陕西传媒网 陕西日报 陕西作家网 西安晚报 华商报
著名作家和谷新作《真书风骨-柳公权传》出版
  国家重大文化项目“中国百位历史文化名人传大型丛书”之一和谷撰写的《真书风骨-柳公权传》,近日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
      柳公权是中国历史上著名书法家和诗人,也是唐时的多朝臣子,但史上对他的记载却不多。本书正是从不多的史实中,梳理挖掘,以历时顺序,从柳公权人生重要节点开展,再现一代书法大家的社会人生历程和艺术成就,力图还原一个真实柳公权。与此同时,书中对书法历史和艺术流变有着较为突出的阐述和分析,是一部厚实的作品。
      文史专家王春瑜评论说:“国人知柳公权者多矣,因小学生字帖,几乎非柳体,即颜体。但国人多不求甚解,知柳公权生平者,寥若晨星。现柳传问世,史料翔实,论述严谨,乃上乘之作也”。
      文学专家李炳银评论说:“本传以历时顺序,从传主的人生重要节点开展,力图还原人物的生活经历,书写了一代书法大家较丰富的生命历程。论述清晰,语言简明、雅致。在对传主书法艺术的阐释和描绘中,作者下了功力,是一部有特色的传记作品”。
  作者和谷在后记中写道:从事文学写作凡四十年,从体裁样式上说,诗、散文、报告纪实文学、小说、舞台剧、影视都曾涉猎过,唯独历史人物的传记,撰写唐朝大书法家柳公权这样一位传主,对花甲之年的我来说是一个不小的精神负担。也不就是最后的冲刺吗?犹疑之后,还是承应了下来。拼出全力,即使绊倒在前行的路上,也在所不辞。告老还乡后,为写好这本书,我又辗转往返于城乡之间,或钻进图书堆里查阅资料,上网搜索并甄别史实,或奔走于传主家乡的山原沟壑,在唐长安城遗址的角落里寻觅千年前的足迹和气息。围绕柳公权这个名字,广征博采,旁喻远引,徘徊流连,有点“疲马再三嘶”的意味,一晃就是两个春夏秋冬。为之快意的是,我在穿越千年前那个令人神往的诗意的大唐王朝,沿着中国汉字书写从萌芽到长成参天大树的脉络潜行。在中晚唐先后九任皇帝的生生灭灭、英雄与奸臣的生死较量、文人的仕途与艺术造就的命运纠葛中,为之喜怒哀乐,哭了又笑了。此间,我是慰藉的,从容的,然而亦是一次艰难而风雨兼程的逆旅。得感谢我唐代的乡党、瘦硬通神的柳老前辈,等候了一千多年的是他还是我,彼此总是有了这么一番美好的心灵交集。感谢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记丛书编委会的同仁们,感谢家乡铜川和耀州的诸多友人,给予我天时地利人和与一次敛籽的机遇,作为此生文学写作生涯的最后收获。因文献史料繁复冗杂,诸类版本及言说表述文字不一,作者在甄别中难免有谬误之处,万望方家宽宥并教正,不胜感念。
  和谷,男,1952年生,陕西铜川人。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一级文学创作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团顾问,陕西省散文学会副会长,曾任陕西省文联副巡视员。其创作的《市长张铁民》《无忧树》等获中国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奖、新时期散文奖等。著作有《和谷文集》六卷、《音乐家赵季平》等五十多部,舞剧《白鹿原》编剧,兼事书法绘画。入选《中国散文通史当代卷》,《司马祠》等作品入选北京高考试卷和教材,一些作品被译为英文、法文。
 
和谷 著《真书风骨-柳公权传》
作家出版社2016年1月第1版
目录
第一章/华原柳
第二章/少年书生
第三章/状元
第四章/校书郎
第五章/北上夏州
第六章/入翰林
第七章/起居郎
第八章/库部郎中
第九章/弘文馆
第十章/中书舍人
第十一章/花甲之年
第十二章/集贤院
第十三章/东宫
第十四章/河东郡公
第十五章/太子少师
第十六章/最后的碑文
第十七章/隐居鹳鹊谷
第十八章/柳骨长存
附录一/柳公权年表
附录二/史评辑录
361 附录三/参考文献
365 后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