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和谷《皇朝背影》序西安出版社2021年1月版

(2021-02-03 16:12:52)
标签:

和谷文集14卷

和谷《柳公权传》

春归库布其

黄堡书院

照金往事

分类: 散文随笔

和谷《皇朝背影》序西安出版社2021年1月版

和谷《皇朝背影》序西安出版社2021年1月版

和谷《皇朝背影》序西安出版社2021年1月版



和谷《皇朝背影》序西安出版社2021年1月版

和谷《皇朝背影》序西安出版社2021年1月版

和谷《皇朝背影》序西安出版社2021年1月版

和谷《皇朝背影》序西安出版社2021年1月版

和谷《皇朝背影》序西安出版社2021年1月版

和谷《皇朝背影》序西安出版社2021年1月版



皇朝背影

  

 

人生匆匆,留给时光的是渐行渐远的背影。朝代亦然。

收入这本书的首篇拜谒黄帝陵1981年4月与贾平凹同行,赴黄陵拜谒人文始祖轩辕的感受。当晚宿老家铜川十里铺客舍,记下了此行的踪迹,投寄《散文》杂志,发表于当年10期。大约在这个时期前后,三十岁门槛上的我,其文学写作体裁渐渐从写诗偏重于散文,一发而不可收。冥冥之中,大概是从史前文明的源头,汲取了一点心灵滋润,开始生长自己的美学理想之树。

到了2003年4月6日,《陕西日报》发表了《黄陵柏的基因》,我以为自己在潜入一棵大树的内心,与知天命的年轮融在了一起。

其实,骑着自行车寻访《诗经》中的公刘,徒步在麦苗青青的周原田野上,瞻仰大秦帝国遗留下的兵马俑,也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的事情。那时的公刘土陵荒草萋萋,许是被岁月所遗忘,孤寂地躺在源远流长的泾河岸边,伴着日月的流转。周朝的天子陵墓,在后人的猜测中,其陵寝位置也莫衷一是。

选入教材的《秦俑漫笔》之后,应《中国国家地理》之约,从古远苍凉的泥塑中寻找中国男人最早的脸,以启迪现代时尚文化的审美趣味。至于隋唐时代帝陵的踏勘笔记,则是应央视《东方帝王谷》剧目约请之际撰写的,是对辉煌千年、遗恨千年历史的深情回望和苦思冥想。

日出日落,四季轮回,与大自然的规律相依,人类社会文明演进的步履艰辛而壮美。有生有死,生生不息,大地不朽,万类霜天竞自由。一朝一代皇帝去了,他们的故事和那个时代被记忆在史书中,成为当代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资源。留在大地上的帝王陵墓,是静态的,任凭后人评说,它们沉默不语,然而却涌动着无形的精神力量,摇撼着后人的心灵。

还是那条九曲河流,带着两岸斑驳的风景,从源头奔流到海。我们看见的流水,是从远古历经多少朝代流来的,是历史的亦是现实的,就在眼前喧哗着,闪烁着光芒。我们为之感佩不已,禁不住赋诗作文,低吟浅唱,或引颈高歌。

你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谁在叩问。读者各自有回答,答案不尽相同。这便是历史文化包括帝陵文化的价值和妙趣所在。

  

  

2020年11月2日


  

 

今年酷暑的时候,朱鸿约我做向导,去老家金锁关踏勘古遗址,与文友于希民同行。驱车于山原沟壑间的路上,约定了这本集子的编辑出版意向。

《皇朝背影》是一本文史专题散文著作,由多年踏勘黄帝陵、周陵、秦陵、汉陵到唐十八陵的田野笔记和相关散文作品组成,体例笔法不一,从话题来说似乎也归于主题。数千年文明史的遗迹,在几十年间一路走过,实在是走马观花,难窥全豹。哪怕是匆匆一回眸,回望中华文化传统的点滴遗存,也许会给新时代文明进程以延续根脉的资源与精神原动力。

从文学写作来讲,上世纪八十年代游历的文字还能捡得起来,不胜自慰。那些情景如在眼前,又让人不禁慨叹时光的匆促与漫长。帝王死后的归宿称为陵,芸芸众生灰飞烟灭,化为无处寻觅的泥土,而大自然和天地不老,生生不息。这便是这个世界的定律与真理。

皇陵之陵,是值得仰慕的,是耐读的一部大书。

                                     2019年11月21日于三爻清凉山居

和谷《皇朝背影》序西安出版社2021年1月版

和谷,1952年生,陕西铜川人,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国家一级作家,陕西省作协顾问,黄堡书院院长。著有《和谷文集》14卷、《柳公权传》、舞剧《白鹿原》等多部。《市长张铁民》获中国作协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无忧树》获全国新时期优秀散文集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