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山渡河图》——一见低头自喜

标签:
杂谈 |
分类: 师古不泥 |
水墨3尺整张
唐、洞山良价《景德传灯录》卷十五
切忌从他觅,迢迢与我疏,我今独自往,处处得逢渠。
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应须恁么会,方得契如如。
南宋杨皇后题《洞山渡河图》“携藤拨草瞻风,未免登山涉水。不知触处皆渠,一见低头自喜。”
洞山渡河而悟,悟的什么我不知,但世人何尝不是在渡河,或是渡人或是自渡。
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将奈公何!这四句话:
公无渡河:劝诫。一切的一切都表明,不能渡,不该渡。渡河就是死亡。所有的人,甚至渡河者自己,都清楚地知道这一点。
公竟渡河:质疑。为什么渡河既然一切的理由皆告知渡河的荒诞,为什么竟然还是去了到底是什么超越了死之恐惧的力量,令他毅然而行
堕河而死:结局。渡河导致的死亡。这个悲剧,甚至是可以避免的,只要他服从任何一个不渡河的理由。但是一千个不渡河的理由也不能战胜一个渡河的冲动,悲剧又是注定要发生的。
其奈公何:追思。悲剧发生了,后来者哭泣呼喊,也无力遮挽,无法改变。结果又回到原来困惑上:为什么渡河究竟是什么驱使一个人急急奔赴死亡!
我无解,你呢?
前一篇:征集《择木轩》的英文名称!
后一篇:梅想到禅的意境——花落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