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由孩子的涂鸦引发的思考

(2011-06-28 23:59:56)
标签:

涂鸦

填鸭式教育

创造力

想象力

思维的惰性

育儿

分类: 教养篇

思考(请看后文):

一. 从教可可画花这件事中,非常直观地反映出填鸭式教学的弊绝对大于利。

从短期看,填鸭式教学的效果无疑是最好的,这也是其生命力无比强大的主要原因;但从中长期看,它的弊端就出来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被摧毁殆尽,而这几乎是无法挽救的。当孩子的想象力都被摧毁完了之后,再进行所谓的创造力培养,无异于痴人说梦。

都在责问为什么中国出不了大师,也都知道中国的教育有问题,可问题出在哪?中国提出素质教育已经多年了,可问题的实质并没有丝毫改变,中国现行的教育依旧是填鸭式教育!

看看现在的传统幼儿园所进行的教育就知道了,不管是每月收费500-600元的公立幼儿园,还是每月收费5000-6000元的私立幼儿园,同一个班的孩子所进行的一切活动都是高度统一的!比如涂颜色,鸭子涂什么颜色、花儿涂什么颜色、太阳涂什么颜色等等,老师都有明确示范,孩子照涂就是了;彩泥手工课,捏一个胡萝卜、捏一只小动物、捏一朵花等等,也都是有模型的,照着老师做的就行了;绘画?那就更简单了,老师按照孩子的年龄先画好相应难度的画挂在黑板上,孩子照着画……识字、数学、唱歌、跳舞、演舞台剧、各种表演等等等等,无一不是统一划一地照着老师的指示做罢了,孩子只需动手动口,其他的乖乖的听老师的。

不少高收费的私立幼儿园标榜学习了国外的先进教学经验、课程设计合理、活动极其丰富等等,其实他们学到的仅仅是形式而已,国外办学的自由创造精神他们压根没领会。

遗憾的是大部分父母很受这一套,他们实实在在的看到了“丰硕成果”:孩子认识多少字、会从1数到多少会算多少位数的加减乘除、会画什么画(而且越画越“像”了)、会唱多少中英文歌、会跳什么舞……

可有父母从孩子的角度深入想过:小鸭子非要涂成黄色的吗?太阳为什么不可以是五颜六色的?手工课时,女孩子捏一朵花,男孩子就不可以捏一辆自己喜欢的小汽车吗?胡萝卜的叶子一定要用绿色的彩泥捏吗?绘画课为何不可以自由涂鸦?……

幼儿园如此,小学、初中、高中,甚至大学,更不必说了。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出来的人,能有多大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或许有人说我小题大做了,教孩子画画而已,跟想象力和创造力有什么关系。我只是一个普通的母亲,一个普通孩子的母亲,因为我用心关心自己孩子的身心成长,从一件小事上,我深刻地领会到了填鸭式教学的极大弊端。不知道广大的教育工作者看到了吗?中国的教育不改,想成为一个创意大国,那将会是遥遥无期。

不过我也乐观地看到,一些真正的蒙氏幼儿园、华德福学校还有一些家庭学校等等在中国开始发芽了。但愿它们能茁壮成长,最后彻底改变中国的填鸭式教育。

 

二. 顺应孩子的自我发展规律,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自由发挥,教育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事。

在一岁半之前,可可肯定无数次看到过我们大人用笔写字,为什么之前没有任何反应而一岁半之后却突然有了强烈的兴趣?孩子的内在发展机制我不得而知,但从外在表现来看,也许她准备好了,开始有兴趣拿笔涂鸦了。我顺应她的要求,给了她纸和笔,并给了她两年多的自由涂鸦时间和不受影响的空间。今年三四月份开始有意识地教她写1-10阿拉伯数字和她的英文名字,几乎不费什么劲,她很快就学会了。并不是说她有多聪明,仅仅因为她的准备工作做得太充分了。两年多的时间,她握笔相当熟练,画横画竖画圆早就不成问题,这时候教她写1234那不是水到渠成的事吗?计划这个暑假教她学会写26个字母,我想她的上学前的准备工作算是做好了。

其他方面也是一样的,父母不要问什么时候该教孩子认字、什么时候学写字、什么时候学什么什么等,让孩子引导父母吧,孩子会告诉你什么时候该做什么的。再比如认字,在我前一篇博文时就提到,当你教孩子学说话进行的简单亲子阅读时,或看电视时,或逛街看路牌商店牌时,孩子就已经开始在认字了。

 

三. (写给自己的)画画不能填鸭式地教,但也不能完全不教。如何教她画画目前对我而言还真是个难题,需要多找些书看看。多看多听总是好的,也许我会受到很好的启发,呵呵。

 

 

大约是在一岁半的时候,可可有一天突然对大人拿笔写字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一看大人把笔放下,她马上凑过去想抓笔来玩。本人的第一反应是把笔放得更高了,不让她拿到,主要是担心她拿了笔到处乱画。小家伙那时还小,不知道吵闹,只是眼巴巴地看着放得高高的笔,几秒钟后开始继续玩原来在玩的东西。下一次看到了笔,还是条件反射般冲过来就想拿,有失手的时候,也有得手的时候,得手时确实如我担心那般到处乱涂乱画了。三番两次后,我突然想通了,她想画就画吧,不过可不能到处涂鸦呀。

我拿出一本用来画画的白纸本子和两支圆珠笔,对可可说:“宝宝来,妈妈教你画画。”“什么?画画?”可可先是愣了一秒,马上开开心心地跑过来了。先让她在小椅子上坐好,给她一支圆珠笔,教她怎么握笔,再握住她的手在纸上画了一条线,然后放手让她自己画。一开始她不怎么会用力,画不出笔迹来,把笔一扔,“我不会画。”小家伙真容易放弃啊。我笑了,拿起笔再教她握好,“没关系的,我们再来一次。”她画了,画出了一条线。我马上夸她画得很好,亲了亲她的小脸。小家伙立马变得得意起来了,开心地在纸上乱画起来。之后的两三次,我都主动邀请她画画,陪着她,看她涂鸦,鼓励她随便画。我只关注她握笔的姿势,感觉两三次后,她基本习惯了正确的握笔姿势,我就不再管她了。

但交代了两条规矩:1. 笔,只能在白纸上画;2. 绝对不可以在书上、桌上、墙上和沙发上乱画。刚开始小家伙也不是那么乖乖听话的,偶尔也在书上和墙上涂鸦。教育了两三次后,明白了,接受了,之后再也没有到处涂鸦了。当然,妈妈也是说话算数的,她看到笔,“妈妈,我要画画”,好,马上给她拿白纸本子或一张A4的白纸;她看到白纸,“妈妈,我要画画”,没问题,圆珠笔马上递过来。其实,当你满足了孩子需求的时候,孩子是相当乐于配合的。从那以后,我不再担心可可涂鸦的大作出现在不该出现的地方了,就如当初给她无数的纸巾或不用的杂志任由她撕,撕纸的好奇心完全满足后,我丝毫不再担心她撕书了。真省心啊。

她想画画,就给她纸和笔,任由她在纸上天马行空地涂鸦。慢慢地(分很多次逐步地)给她买了彩色蜡笔、彩色铅笔、彩色水彩笔等等(总数超过100支),又给她买了五颜六色的A4纸和五颜六色的10X10cm的小卡片纸,看到彩色的笔和纸,可可涂鸦的兴趣更浓了。孩子嘛,喜欢五颜六色的世界。

自始自终我都没有想过要教她画点什么(仅在她两岁左右教她按住圆尺照着画圆圈),一来我懒,她安安静静地涂鸦,完全不打扰我,我偷乐着呢,当然不会想着去“打扰”她;二来我不认为两岁左右的娃能画出什么来。

可可涂鸦的热情持续不减,不知道是因为我给她买了那么多的彩色笔和纸呢,还是因为她真的享受涂鸦的过程,也许两者都有。想画就画,画完了随意放在桌子上,就去玩别的玩具了,从不特意地拿给我炫耀或期待我的夸奖。她画画时很认真,一般能安静地画上二三十分钟。如下图(今年3月份照的):

http://s10/middle/60d25485ga5eb94815889&690
画面包和蛋糕,先用圆珠笔画,然后用水彩笔上色。图中的笔筒只是其中一个,约四十来支(4-5套)水彩笔


 

 下图是可可早期的涂鸦,一个普通两岁小孩的普通涂鸦,并无特别之处。从画中也可以看出,丝毫没有经过任何培训、没有大人的任何指导,也没有参照任何物体或图画,纯粹是小孩子的随意涂鸦。

http://s4/middle/60d25485ga5eb7122cb33&690

 

在大人看来毫无章法的乱涂乱画,但在孩子的心里它却是一幅内容丰富的图画,只是大人看不懂罢了。大概在可可两岁半之后的某一天,当她画完一幅画时,我刚好在旁边,于是蹲下来,随意地问她画的是什么。可可的回答让我心里小小的震动了一下,从来不知道原来她的画里居然有那么丰富的内容。当时问她的那副画找不到了,与下面的画有点类似。她指给我看,“这是爸爸、妈妈和可可;这是一条路,路边有一只小狗;这是一颗树,树上有只小鸟;还有蓝天、白云、太阳……”她所描绘的情景,就如大部分的周末时间爸爸妈妈牵着她的手慢慢地走去公园的路上所有的一切。孩子用她稚嫩的小手、未经过任何雕饰的手法,把她自己印象深刻的生活情景画进了画里。从那以后,我对她的涂鸦多了一层发自内心的敬意,也特别好奇她每次画了什么内容。在她的大部分画中,都有爸爸妈妈和可可,她说着说着,先说这是什么那是什么,接着说这个说什么话了做什么事啦……那画简直就是一个生活小故事。她很陶醉于画画,也乐意告诉我她画的内容,但自始自终都没有得意之情。有时候她用颜色代表人物,绿色是爸爸,粉红色是可可,紫色是妈妈。因为她托儿所的老师常说男孩子穿蓝色和绿色,女孩子穿粉红色和紫色(这两种颜色是可可的最爱)。

听了小可可的解说以后,我更不敢教她画画了。我想,我怎么可能有那么大的本事教会一个两岁多的孩子画出那么丰富内容的画来。可可爸看到女儿那么热衷于画画,常催我教她,我总说不急不急,事实上是我无从下手教她。我更愿意看她自由自在地表达她内心的图画,每次听她解说都是一种享受,时不时她会给我很多惊喜。
http://s1/middle/60d25485ga5eb72a03e30&690
我唯一能记得的是画的右上角那一小团涂鸦可可说是太阳。她每一幅画大小比例形状等等都不符常规,唯一符合常规是位置总算是正确的。

 


http://s11/middle/60d25485ga5eb7244bf6a&690

上图是今年初画的,中间有点似椭圆形的是公园主体;四周或横或竖的直线是公园周围的铁栏杆(小小孩根据自己的观察画出的平面图哦);公园中间的画了很多圈的圆形是游泳池(奇怪的是带她去过很多公园但都没有游泳池的,事实上她还没去过游泳池,不知道她的构思从何而来);右下角那个又像圆形又像方形的是公园内部的那个游泳池但放大了(更不知道她这种把一部分图放大画在旁边的做法是从哪里学来的,也许给她读过一些科学解说的书);放大的游泳池上方那两个如豆瓣状的是鞋子,她说脱了鞋子进游泳池;左边那个奇形怪状的是挂在树上的灯笼(在2009年2月左右的农历新年带她去唐人街看表演,只有那次才看过挂在树上的灯笼);右上角三角形状的是太阳(可可画过很多太阳,各种形状的都有,就是没有圆形的,但我从来没提醒过她一定要画成圆形的)。

整幅画在技法上没有可称道之处,让我欣慰的是她整幅图的构思。每当她画出这样内容完整的画时,我都很高兴,发自内心地称赞她、亲吻她。小家伙也很高兴,不过并没有骄傲哦。


http://s9/middle/60d25485ga5eb715fe1f8&690
上图是可可今年画的人物,第一张是托儿所的作业:脸。圆形是老师事先画好的,其他都是可可画的;第二张是妈妈;第三张是爸爸妈妈和可可;第四张是老师。从四张图中可以明显看出,眼睛、嘴巴和耳朵的画法是由老师教的,每张图的画法几乎一样;而手、脚或身体部分,则是可可自创的,每张图都不同。


http://s7/middle/60d25485ga5eb7207a4e6&690
今年二月份的某一天,可可突然缠着我非要我教她画画,我没多想,顺手教了她画花。她很快就学会了,她画的第一张“花”如上图的左图。我教得太详细了,“先画中间的一个圆圈,再画周围的好多小圆圈;然后画长长的一竖(梗);再画两片叶子;就好了。”从那以后,她每次画画都画花,顺序都一样的,完全不用思考,顺手就画好了。右图是可可在母亲节画的送给妈妈的礼物。

她的“花”画得越来越“像”了,可我的心却越来越难过了。因为她除了画花,再也不画别的了。有时候看她拿起笔,想画点什么,却画不出来,最后还是画了完全不用想的“花”。原来,即使是小孩,思维的惰性也是很强的。


http://s12/middle/60d25485ga5eb71bb600b&690
好不容易在5月份有了一点点的改变,可可把画人和花的方法结合在一起,画出了上面两幅图。不过也是仅此一次而已。

 

从2月份开始,可可绝大部分时候都在画花和人物。当她拿起笔来的时候,似乎自然而然的就了画花或人物,想都不用想的,其他东西似乎再也画不出来了。思维的惰性还是思维的惯性如此强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周末新去处
后一篇:跆拳道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