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亲子教育抢玩具谦让放任自由正确引导经历 |
分类: 日常生活篇 |
天气一暖和,我们就要开始忙了,网上找找有什么地方好玩的,带可可去玩。朋友告诉我们纽约儿童博物馆每月第一个周五下午5点到7点半是免费的,我们一家三口就省下30美元了。于是上周五晚和朋友及她的小孩一起去儿童博物馆玩了两个半小时,从地下室到4楼共五层楼全是小孩玩的东西,可可玩得可兴奋了。
可可先睡过午觉才去的,精神很好,整整两个半小时都处于兴奋状态中。从进门那一刻起,她眼里只有玩具,目中无人。看到想玩的,冲过去,有人在那里,她就使劲推开人家,口里大声叫着:“NO。”别人若想抢她手中的玩具,她半点不退让,强力争回,即使4-6岁的男孩子都怕她了。只有一次抢不过一个和她年纪相仿的女孩,她就大哭。天啊,我还是第一次看到可可也有这么厉害的时候。
小孩子间玩玩具时,到底该“抢”还是该“让”,之前我心里也很矛盾,一开始总是教女儿把玩具“让”给别的小孩,但我发觉女儿很不开心,而且我发现自己说的话总是不能实现。“可可要做个大方的小孩,别的小孩想玩你就让给他们玩吧,他们玩完了就会给你玩的;如果别人正在玩,你也想玩,你可以过去跟他说你想玩,看看他会不会给你玩。”事实证明我的这些话全是错的。可可听从我的话,很有礼貌地跟别的小孩说她想玩,说了几遍,从来没有一个小孩会主动给她玩的;而当她手中拿着玩具,别的小孩直接抢过去了,可可不敢去抢回来,听着妈妈的“谎言”等待别人还给她,眼巴巴的,有时泪眼汪汪的看着别人玩刚才还在她手中的玩具。之后所有的小孩都喜欢从她手中抢玩具,而可可却只有哭的份。看着小不点可怜的样子,有点心疼,更多的是在思索:在可可这样的年龄(2-3岁),“谦让”是一种合适的方式吗?
“不要过多的干涉小孩子之间的活动,除了有危险的时候。”
“让小孩子以自己的方式去解决他们之间的问题吧。”
其实我看过很多的育儿书籍都有提到这样的问题已给出建议,我没放在心上而已。可可之前的经历明确告诉我我教导的“文明谦让”在小孩子的世界里是行不通的,好吧,我应该试试专家的方法。最近三四个月,带可可出去玩时,她如果和别的小孩抢东西,我在旁边看着,不再干涉,有时候他们彼此推或打对方(危险不大),我也不管。可可有抢赢的时候;也有抢输的时候,输时有时哭也有时不哭;有时抢到手了再还给对方;有时对方过来抢她死死抓住不放;有时多次反复抢过来;有时仅仅是享受“抢”的过程;有时被抢了她却哈哈大笑……旁观多次,我慢慢领悟“让小孩子以自己的方式去解决他们之间的问题”这句话是正确的,每个小孩都有抢赢和抢输的时候(孩子们的年龄不是相差太大),让他们自己去品味个中滋味,会找到自己的处理方式的。
放任自由 + 正确引导,放任她顺着自己自然的愿望去实施行动,经历所有可能的过程(经历过了,也许他们自己也能体会对错的)。再慢慢引导,当她主动把玩具给想玩的小孩时,我会夸她做得很好;当她玩具被抢而哭时,会提醒她别的小孩玩具被你抢了也会哭的。相信她慢慢地会知道该怎么做才是合适的。
可可在儿童博物馆的表现真的很强势,个子小小的,抢起东西来却一点也不输给人。当时因为小孩很多我要小心看顾着她,没有录下来有点遗憾。目前阶段,可可正处于“很享受‘抢’的过程”,她不一定想玩才抢,很多时候仅仅是为了“抢”而“抢”。只要不伤到别人,我会放任她的。经历过了,同时经过大人的引导,直到她自己觉得不好玩时或觉得不对时,她会收手的。
后续:看了一些评论,感觉大家对这个问题还比较矛盾。
摘抄两个有代表性的评论如下:
同感
妈妈大多时候,都不能“放任”我去抢,她总是觉得不好意思“放任”,也担心别人家长不高兴。
答复:确实,很多时候不得不管自己的小孩,主要是怕别人家长不高兴。我的做法是这样的:当别的家长想去管他们的孩子之前,我赶紧说:“没关系的,没关系的。让他们自己去抢吧,只要不会伤到对方就行了。小孩子间抢抢玩具是很正常的。”我的话表明我并不是不管小孩,我的眼睛在盯着呢,同时也阻拦了别人家长去管他们的小孩。如果别人家长脸上露出不解的神情,我再继续宣扬我的理念。一般他们都能理解的,他们实在不能接受这样的理念的话,就让他们管他们的小孩好了,我依然放任自己的小孩。
可可在儿童博物馆跟另一个个子和她差不多的小女孩(老外)抢木琴的棒棰,两个小孩都有一种势在必得的劲头,足足抢了2-3分钟,伴随着推对方的行为(轻轻推,不是使劲推的那种)。我当时在找对方家长在哪,一个拿着相机对着她们方向在录像的女人好像是她的妈妈。我们都不管她们。最后可可抢输了,大哭着扑到我的怀里,我安慰她叫她玩别的玩具,她一转身立刻兴高采烈地去玩别的东西了,刚刚的不快瞬间烟消云散。
之前的可可在我的“文明谦让”教育下是非常软弱的。当她们还没开始抢玩具时,我赶紧拉着可可教导她把玩具让给别人,她虽然不舍但还是听妈妈的话。干涉太多,结果是:以后可可想玩别的玩具(有时在别的小孩手中,有时根本没人玩仅仅放在地上),她第一反应不是自己去拿或抢,而是跑到妈妈的怀里跟妈妈说:“妈妈,我要那个玩具。”当她的玩具被别人抢走了,她反应不过来,双手保持着刚才拿玩具时的模样愣了好几秒,然后哭着又跑到妈妈的怀里跟妈妈说:“妈妈,我要那个玩具。”大人干涉太多,小孩无所适从,变得什么事都要依赖大人去解决。长期如此,必然影响性格的形成。
“抢东西”是不对的,但这是小孩成长过程的必经阶段,可以从中学习到一些反应等等。过早过多的干涉,会影响小孩心理性格的健康成长的。这跟前些年争论的“小孩子摔倒了要不要去扶”有点相似,只是“抢东西”复杂一点,关系到别人家长。对于小孩子早期的一些行为,宜“疏”不宜“堵”。很多时候他们仅仅是好奇心使然。
以下是在儿童博物馆拍的几张照片:
http://s6/middle/60d25485g815f56e02165&690
我要爬到龙背上坐坐
http://s15/middle/60d25485g815f589a9a1e&690
我是小小消防员
http://s4/middle/60d25485g815f5a45e503&690
妈妈,我买回两篮子菜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