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工作(四):我的90后美国同事
(2010-11-24 11:58:09)
标签:
职业工作美国文化90后 |
分类: 异乡随笔 |
我现在和以前的工作单位常年都雇佣实习生,他们大部分都是还没毕业的本科大学生,和他们在一起共事,能感受到美国年轻人,特别是85、90后一代的时尚风气。在体会美国不同年龄层面人的差异的同时,也可以从这些大学生的身上窥见美国高等教育的一斑。
1)1)
也许是受社会的影响,他们心目中理想的职业一般都是律师、医生,往下就是企业家。和他们聊天,很少听见有人想当科学家、工程师的。难怪国际学生在美国大学里的理工类学科比例常年高倨不下,特别是研究生院,读数理化基础学科的国际学生约占70%。其实我认识的年纪稍长的美国人,学理工科的还不算少,不过到了85、90后的年轻人,这个比例大大减小了。
都说美国人数学差,到商店买东西简单的算术都迷糊得不行,其实我所接触到的美国年轻人,都不笨也不傻,只是他们一向太依赖自动化的东西了,小时候没有背“九九乘法表”一说,长大后不是用计算器,就是软件自动计算,久而久之脑子就懒了。
有一次我和学生聊起每年报税的事情,他们异口同声告诉我,都是买一个叫“Turbo Tax”的软件,输入数据结果就自动生成了。而他们的父母大都家底殷实,很多都付钱请专门的会计算帐。我很不好意思地对他们说,我每年都是自力更生,全部用手+计算器计算,不就是加减法吗?
2)
很多美国年轻人的择偶观中重要的一条是,不一定要有钱或有前途,但是必须是运动型的,男女都要有一定身高,如果男孩子是打橄榄球的,那就更受女孩子欢迎了。这又讲到他们不爱科学上来了。他们对于学习好但是不擅长运动的人叫“geek”,是一种贬义,意思就是书呆子。很多大学都有所谓的“运动特招生”,这些人不少是学习成绩不佳,上大学是挂名,为该校的运动队争奖杯是真,很多大学的运动教练都是年薪百万。
3)
Facebook在美国这几年可谓大行其道,不仅广受年轻人的热烈欢迎,而且很多30岁以上的人也是其中的一分子。它的流行也得益于它功能的不断更新。不仅人和人能成为朋友,而且很多著名公司和产品都在上面有网页,只要点击“like”按键,就能定期收到他们发来的相关信息。这反映了一种人际交往以及信息交流的一种新趋势。对于传统的面对面交流乃至电话谈话的交往相比,年轻人更喜欢快捷简单地互相交流,在极大地扩展交际圈子的同时,又可以付出相对较少的时间去掌握很多信息。新浪博客在国内很火,写博客看博客的人很多,但是在美国,好象这样广为流行的博客网站似乎廖廖无几。大家似乎没有太多的时间去仔细读一篇别人的博客文章,而更愿意去花同样的时间浏览好几百号所谓“朋友”的一句话更新(国内叫“微博”)。
但是,就如快餐文化一样,它缺乏了深层次的内涵,很多所谓的“朋友”只存在一个虚无的网络空间。很多人在Facebook上有上百个“朋友”来往,但是这其中有几个是我们真正了解能交心的人呢?很多人甚至承认,有不少Facebook上的朋友他们从来都没有见过面。
美国85、90后的年轻人对于Facebook的迷恋程度和上毒瘾差不多,可谓“玩物丧志”,说这是个普遍现象一点儿都不夸张。我手下这三年时间来的好几拨实习生,几乎每个人都有一个坏习惯,工作中一有空闲时间就马上登录Facebook, 一上就着迷似的忘记了工作,不仅在单位的电脑上玩,很多人手机能上网,一边工作一边在手机上打字,为此我们大为头疼,还解雇了两个程度极坏的两个学生。其实我在Facebook上有一百来个朋友,但是我每隔两三天才登录一次,每次也都不会超过20分钟。我觉得对于和遥远的朋友保持联系来说,它是一个很好的工具,但是和很要好很知心的朋友联络,往往不是在Facebook上面。
4)
我们单位的实习生,有的来自公立大学,有的则是就读于私立学校。很多中产阶级的美国家庭都会送孩子上私立大学,尤其偏爱那种只有文科的小型教会学校,他们叫做Liberal Arts College。这种学校往往学费昂贵,其优点是校风一般比较淳朴,而且多数是小班上课,老师能更多的关注学生。但是我觉得这类学校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在课程设置范围上一般都比较狭窄,导致学生的视野仅限于西方文化,无论是哲学政治,还是语言文化方面,学生很少有机会去了解美国、欧洲之外的国家。
有时候和实习生们谈到他们所选修的课程,外语类的自然首选是西班牙语,出国留学一年半载的项目也多是去欧洲国家。随着世界形势多极化的发展,大学里的决策者和领导人是不是也应该跟上潮流,努力将大学生们培养成国际人呢?
美国90后一代,
其实很大程度上其他国家的同龄人一样, 他们思想活跃, 学新东西快, 容易接受新鲜事物, 他们有他们自己的语言和文化,
自己的偶像.美国娱乐圈当红的明星都是90后的: Miley Cyrus, Justin Bieber, Lady Gaga等.
可以说这个社会的流行文化还是由年轻人主宰的, 所以很多上了年纪的人都纷纷加入Facebook,
就是不想落后于这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