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再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

(2010-09-10 09:31:15)
标签:

杂谈

分类: 专栏和分享

今天教师节,祝普天下辛苦耕耘,培育英才的老师们节日快乐!

一个孩子的人生初始时,如能遇到一个好老师,一个懂得孩子的心理,懂得尊重孩子,一个肯放下身段和权威去了解每一个孩子的不同特点,而去因材施教的好老师,真是那个孩子的幸运。有很多工作只不过是一份工作,比如你买东西遇到态度不好的售货员,最多心情不好,转头也就忘了,不会影响你的生活。但教师的工作却不止是一份工作那么简单,因为在他们的手下,塑造的是一个人。一个人的性格,一个人的成长,甚至往大里说,一个人的命运,跟早期老师的教育都有莫大的关联。

初中我是在七中读的,也算重点学校,但处于青春期的我常常感觉不被父母理解,更不被老师理解,当时的我热爱美术,热爱音乐,热爱手工,但我天生畏惧数学和政治,偏偏数学老师是我的级长,政治老师是我班主任,所以,没有人发现我上美术课可以毫不费力地画出精确的素描,没有人发现上音乐课时胖老师放《鳟鱼》,人人大打哈欠,我却听得全神贯注。没有人发现墙报,校运会的班徽牌子等都是由我设计制作的,老师们只看到我数学常常不及格,并且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搞懂那些政治,因而不为级长班主任所喜,一再被老师羞辱。比如数学老师明知那道难题我是不会的,却特意叫我上黑板解答,在一旁冷笑着看我在全班同学面前出丑。比如政治老师向我父母告状说我一天换了两套衣服,十分招摇,具有小资产阶级思想。而事实是我家就在学校旁边,上完体育课中午回家顺便换了套衣服而已。就这样,那种委屈黯淡,无所适从的感觉伴随着我整个初中时光,深深地打击着我的自信心,更不用说别的误解了。

而有的老师,比如初一时的班主任,语文老师黄鲁豫,却是那样的温和淡定,她看到了刚从小学升上初中的我偏向语文,就选我做语文课代表,我的每篇作文,都被她热情洋溢地夸奖,让我当时对写作热情百倍。最记得有次学校开会,黄老师观察到12岁的我胸部已经开始发育,却还不懂穿内衣,她伏在我的耳边,轻轻地提醒我,“应该让妈妈帮你买件少女的内衣了!”你看,连我妈都没注意到的变化,她却第一个提醒帮助我。后来,经历了无数的小学中学大学老师,很多老师我都忘了或者说刻意不愿想起,但黄鲁豫老师的名字,形象,却深深刻在我的心里,只可惜她只教了我短短半年就调往外地任教,我也无法在她的启蒙下继续快乐成长。还有一个不是老师却胜似老师的人---关姨关夕芝,当时的她是《少男少女》杂志的总编,看着我出生的关姨对我永远不用批评的口吻,即使我离家出走来到她家,她也不会直斥我不懂事,她总是夸奖我一直是个好孩子,夸奖我文笔好,鼓励我写作,向她倾诉老师的误解,她开解我说只是因为我“个性敏感”,向她抱怨父母的不理解,她总温言跟我忆起她看着我从小是如何被父母钟爱,我父母是怎样高尚的人等等,让我渐渐心平气和,回去和妈妈和解。

1986年,上初三的我因为爸爸是办少儿杂志的,而看到了一本港版的繁体字的书:《爱的教育---小徹的学校生活》,这本书,就是2003年在国内出版的《窗边的小豆豆》,作者黑柳徹子。当时的我把这本小书一再翻读,一再热泪盈眶---原来还有这样的学校这样的老师啊!为什么我就没有像书中的徹子那样碰到一个能理解她鼓励她的好老师好校长呢?书中的小顽童徹子,是个老师眼中不折不扣的顽劣孩子,一年级就被劝退学,如果那时她没有遇到后来改变她一生的小林宗作老师,她会否快乐地度过她无忧无虑的童年?她会否成为日后的著名作家,著名主持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书中的后记写到:

当我开始写作的时候,我发现,在年轻的时候仅仅当做快乐的记忆留在心中的巴学园,现在重新回忆起来,会有一些新的发现:‘啊,原来小林先生是为了这个目的才那么做啊!’‘先生连这个都想到了啊!’从而理解到小林先生的良苦用心。每当这个时候,我的心里充满了惊讶,感动和庆幸。就拿我来说吧,先生不断地对我说‘你真是一个好孩子’这句话是怎样激励着我,支持着我,一直到现在啊!它对我的鼓舞无法计量。如果我没有进入巴学园,没有见到小林先生,恐怕无论我做什么,都会被贴上‘坏孩子’的标签,被自卑的心理所包围,不知道该怎样做才好,就怀着这种无所适从的心理,直到长大吧?

小林先生的教育方针,就是先生经常说的:“无论哪个孩子,当他出世的时候,都具备着优良的品质。在她成长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影响,有来自周围环境的,也有来自成年人的影响,这些优良的品质可能会受到损害。所以,我们要早早地发现这些优良的品质,并让它们得以发扬光大,把孩子们培养成富有个性的人。”

先生热爱大自然,他希望孩子们尽可能的保持自然的性格。


从小林宗作的巴学园毕业的学生,长大后无不心怀感激地忆起小林先生的种种,身有残疾的高桥君忆起小林先生一直对他说的话是“你绝对能做到”,这句话深深影响着高桥君的一生,让他长大后成为一个心理健康,有所作为的人。你看,一个老师轻轻的一句话,甚至一个眼神,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心理成长。因为,每个孩子,进入学校时都是一张白纸,可塑性极高,怎样给他指引一条内心的阳光大道,怎样鼓励他向上向前,怎样发掘他自身的优点而加以发扬,对于一个孩子的一生,难道不是最重要的事情吗?难道不比班级的升学率,比教学指标更为重要吗?


豆子九月进入小学念一年级了,刚满六岁的他高高兴兴地进入了人生新的阶段,每天都兴高采烈地背着书包一早上学,每天回家都满头大汗,活泼依然。每天他都很自觉地做完功课,然后津津有味地看书下棋玩拼图,胃口很不错,体重增加了一斤,做妈妈的我并没有过多的要求,这样的开始,我已经觉得很欣慰了。今天,已经成为妈妈的我再次重看那本已经被我看得烂熟的《窗边的小豆豆》,第二章,小豆豆徹子也是一个一年级的小学生,刚被原来的小学退学而进入了小林先生的巴学园。看到徹子被退学的原因,呵呵,我再次微笑---真的,比起好动好奇天不怕地不怕的徹子,豆子还真的不算顽劣孩子呢,所以,我真的希望豆子不会重蹈我的覆辙,真的希望豆子也能碰到像小林宗作老师那样懂得欣赏他,懂得引导他,鼓励他的好老师。

左边是1986年的港版,右边是2003年豆子爹送给我的新版。

再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

旧版的扉页还签着我的大名和86年的字样。
再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

十七年后,当年的同桌成为了豆子爹,2003年结婚前夕豆子爹送我的国内版《窗边的小豆豆》,不知当时的豆子爹知否身畔的妻子,当年曾为书中的小豆豆徹子的命运那样地感叹落泪呢?

再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