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分低能”
(2010-08-16 16:21:01)
标签:
教育高分低能书呆子自立能力人际交往能力 |
引子
前一阵子,网上都在热议今年北京的理科状元李泰伯被美国11所高校拒绝的事。不少人又提出了“高分低能”论,认为高分者都是书呆子。这种理论我实在不敢苟同,因此我特地写了这篇博文。(纯属个人观点,难免有些欠妥,请大家见谅)
正文
似乎自从明朝八股取士以来,那些高分者就或多或少的被扣上了“低能”的帽子。这似乎有些冤枉啊。高分低能者毕竟只是个例,但有些人却由此认定所有高分者都是书呆子,除了读书什么都不会做,就是个考试的机器。虽然我国现在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但仍有很多优秀的学生是“高分高能”的,不光学习好,生活等其它方面也一样无需家长操心。我初一的每次考试总分都是年纪第一,虽然我的学校不是名校,但我多少也与“高分”沾点边吧(太不谦虚了,自我检讨ING)可我并不认为书呆子可以取得好成绩,也并不认为我在学习上努力就会变得“低能”。相反,在现实生活中,成绩好的学生,尤其是班干部,有更多的锻炼机会,能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见识的也比一般同学多。与人打交道,组织活动的能力都要比一般同学更强些,在学校的积累让这些学生在今后更具竞争力。现在的高校也越来越注重学生的能力而非成绩,因此现在的家长也更注重对孩子能力的培养。高分的取得也是有其原因的。取得高分的人,往往有着良好的习惯,自觉,有恒心,也善于探索,有对学习的兴趣,而这些对人的成才和成功都是很有帮助的。
客观地说,确实有些人在学校得意在社会失意,但这是因为他自身的心态等因素,这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并不是只有高分者才有。再说,很多人对“高分低能”的定义大都是两个方面,人际交往能力和自立能力差。这并不是应试教育造成的,现在大部分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往往都存在人际交往能力和自立能力差的问题,为什么要把这些都强扣在“高分低能”上呢?即使是我们的上一代,也存在这些问题。如果有人不爱说话或说了你不喜欢的话,你就说他是“低能”的话,韩非子先生(战国法家代表,不善言谈)如果在世,非得把你“车裂”了不可。我们的生命力强着呢,不至于什么事都不会做,更不至于没了父母就只能等死。倒是那些养尊处优的公子哥,什么事都不会做,根本不肯学,成绩单更是惨不忍睹,吹捧“高分低能”论的朋友,怎么不对这些人口诛笔伐呢?真是本末倒置。
总之,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各人都有自己擅长的和不擅长的,不必揪住别人的小辫子不放。
好了,就写到这,要不大家该嫌我啰嗦了。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02ZHE1SIGG.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