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4/middle/60caaa2eh88255e418efd&690
面对学生的错误,您应该怎样做?
(此文发表于2010年6月2日“天津教育报”)
文/ 靳淑梅
作为一名老师,面对学生的过错,您应该怎样做。我觉的老师遇学生犯错时遵循以下四点,就可以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
宽容——将心比心
“跌倒的地方有美丽的风景。”学生是正处于成长的孩子,是非观念尚未成熟,对一些问题有不正确的看法或错误的做法是难免的,他们的错误需要老师的宽容。英国科学家麦克劳德,上小学时曾偷偷地杀死了校长家的狗,这是难以让人原谅的错误。但麦克劳德遇到了一位高明的校长,宽容孩子的过错,要求孩子画出狗的血液循环图和骨骼结构图。正是这个宽容的“惩罚”,使小麦克劳德喜欢上了生物学,并因此发现胰岛素在治疗糖尿病中的作用而拿到了诺贝尔奖。由此可见,孩子如果已经知道了自己的错误,那宽容更能激发孩子知耻而后勇的行动。
尊重——促其内省
如果说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一味良药;那尊重是一种无我,是一种更高的为师境界。
有一次,李叔同先生上课时,有一个孩子悄悄吐痰在地板上,以为李先生看不见,其实他早已知道。但他不立刻责备,等到下课后,他用很轻而严肃的声音郑重地说:“某某等一等再出去。”于是这位同学只得站着。等到别的同学都出去了,他又用轻而严肃的声音向这位同学和气地说:“下次痰不要吐在地板上。”说过之后他微微一鞠躬,表示“你出去罢。”学生看到李先生鞠躬,连忙还礼。不知情者还以为这两人互相致谢,在客套什么。学生出来大都脸上发红,不好意思提起做了什么,李先生也从不张扬学生的错误。学生自是满含感激,默默地用行动向李先生表达自己的改错诚意,尊重可以打破人与人之间冷漠的坚冰,可以产生震撼心灵的力量。尊重是期待他人,完善自己,师不言生已领会,这种师生间心灵的火花的碰撞往会产生出乎意料的教育效果。
关心——直抵心灵
做老师,当遇学生可怨,可怒,可批,可恨之际,宽容、尊重学生,此乃很大涵养,非大境界人不能为。如果再加上老师真诚的关心,呵护,恐怕这样的教育会让学生终生难忘。
有一位学僧经常利用晚上时间,偷偷的爬过院墙到外面去游乐,仙崖禅师夜巡时,发现墙角有一张高脚的凳子,才知道有人溜到外面去,他不惊动别人,就顺手把凳子移开,自己站在凳子的地方,等候学僧归来。
夜深的时候,游罢归来的学僧,不知凳子已经移走,一跨脚就踩在仙崖禅师的头上,随即跳下地来,才看清是禅师,慌得不知如何是好!但仙崖禅师毫不介意地关心道:“夜深露重,小心身体,不要着凉,赶快回去多穿一件衣服。”自此以后,全寺一百多个学僧,再也没有人出去夜游了。深夜等候,当椅被踩,没有斥责,嘱咐加衣。这是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育,这样的教育才会有心悦诚服,影响终生的作用。
激励——指明方向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的话:“孩子的过失不管多么严重,如果不是出于恶意,就不应该责罚他。”是啊,台湾作家林清玄做记者时这样报道入室盗窃的小偷,他写道:“像心思如此细密、手法如此灵巧、风格如此独特的小偷,干任何一行都会有所成就的吧!”正是这一句极其平常而普通的话,让这位失足者在心底重新找回了做人的自信和尊严——出狱后成了一名企业家。老师,面对有过错的孩子,你是否在他的错误中找到了对立面——闪光点。陶行知先生四块糖的故事给我们多深刻的启示啊!在犯错的孩子面前,用你赞美的眼神赏识他,欣赏他一次次跌倒后爬起的成长;用博爱的心胸包容他的过失,牵着他的手,温暖着他的心灵走过人生的沼泽地带,送他走向人生的辉煌。
真正的教育是潜移默化,一切尽在无言的感动中。今后面对犯错误的孩子,如果我们老师走好教育四部曲——宽容,尊重,关心,激励,孩子回报给我们的将是“亲其师,信其道”的健康茁壮成长。
http://s13/mw690/001LTH9Yty6KVyIFUKg8c&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