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异形:契约》的四个关键词

(2017-06-22 23:05:03)
标签:

杂谈

《异形:契约》是一部典雅、肃穆的科幻电影,不但有着血腥和刺激的动作场面,还是一部探索生命起源的充满哲思的杰作。它的优雅和热烈,我认为尤其蕴含在下面这四个关键词中。

非人

新世纪以来,呼应着后现代社会的整体知识氛围,“人”的地位在西方电影中岌岌可危。动物、变种人乃至人工智能纷纷对人类的“主角”地位提出了挑战。法鲨在《异形:契约》中一人分饰两代生化人,凭借其演技和戏份,已经稳稳挤掉了传统异形系列中“女汉子大战太空怪物”的主线,成为了当仁不让的主角。这不禁让人想起他在《X战警》系列大热的前传中扮演的青年万磁王,俨然是变种人革命领袖,要造全人类的反。

大卫与他的创造者彼得·维兰德

影片中的大卫显然比上一部具有了更多的人性。他更善于欺骗,更不拘小节。当听说落入他陷阱的飞船上搭载着多达两千名殖民者时,他兴奋地连说了三声“well”。然后马上剪短了自己的头发,开始盘算如何混入太空船。影片对他的刻画既同情又有嘲讽。他用以自夸的《奥斯曼迪斯》其实是雪莱讽刺法老功业的诗句,而他在镜中扭曲的面容则让人想起《天国王朝》中身患麻风病的鲍德温国王。同样由法鲨饰演的沃尔特也是个耐人寻味的角色,他惧怕承认自己对女主人的情感,影片似乎暗示这是由于程序的设定。然而如果不是出于一种“无理性”的激情的话,我们很难理解在飞船上为何生化人要全力帮助丹妮尔斯除掉异形。由此看来,影片最后的结局是开放的,混上飞船的究竟是老谋深算的大卫还是被“解放”了的沃尔特,都说得通。但毫无疑问的是,生化人将继续成为下一部影片的主角。

异形前传系列对这种“非人”视角的迷恋显著表现在摄影上,两部前传最优美的画卷,都是在人类闯进一个无人世界时展开的。不论是飞船划过水面,卷起云气的优雅,还是奇伟壮丽的山峦,肃穆挺拔的林木,都仿佛具有一种危险的神性,吸引着人们去一探究竟。

关于《异形:契约》的四个关键词

约定

片名《契约》似乎包含了几重意思。首先是影片中的殖民飞船的名号,与前一集的“普罗米修斯号”类似,但同样意含双关。“普罗米修斯”隐喻的是牺牲自己孕育了生命的外星工程师,而“契约”则指女主角丹妮尔与恋人在湖边共筑爱巢的约定。相关台词出现在影片一头一尾,有点题之效。只是这份失去了爱人的约定该如何完成,或许我们要等很久才能知晓了。

《异形》系列给人的第一印象总是卖弄嗜杀与血腥,而前传两部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宏阔世界观与哲学命题更为这系列平添了几分肃穆与理性。或许很少人注意到,这两部前传中包含了几乎同样炽热的情感元素。船员多伴侣,人类之间的爱,无论同性还是异性,在一次次的生死考验中展现得淋漓尽致。更叫人印象深刻的,则是生化人对女主人的依恋之情。

沃尔特与丹尼尔斯

​大卫和沃尔特都在长长的旅途中爱上了深眠舱中的女性,并不惜为她们做出完全“非理性”的行为。大卫杀死了肖的恋人查理,未始不能解释为出于嫉妒,而沃尔特在帮助丹妮尔斯消灭了异形之后,意味深长地对她提起的“契约”不置可否。这让人想起了“普罗米修斯”的同族曾想灭绝人类的计划。两部影片都在充满神话隐喻的片名中,植入了强烈的情感以及同样强烈的不安。

片中还有未曾明示的一份“契约”,那是仿生人头上的一道紧箍咒。尽管未曾提到“机器人三定律”,但从霸道总裁彼得的颐指气使和查理对仿生人肆无忌惮的嘲弄来看,显然“不得伤害人类”是一条铁律,对沃尔特这一类型来说,还有“不得创造”。这种霸王条款与我们寻常对“契约”的寻常理解不同,却与上帝对以色列人的“十诫”如出一辙。而第一个反抗者大卫是如何在漫长的旅程中破解掉这一禁律的,依然是个谜。

信仰

谈两部异形前传,不可能忽视其中大量涉及宗教的内容。在第一集中,女主角肖博士是个有着虔诚信仰的科学家,与之相对的则是迷信的维兰德公司老板彼得和完全理性的恋人查理,后者或许也应该算上大卫。而在《契约》中,代理船长欧朗是个有信仰的人,他觉得自己因信仰受到了歧视,于是为了要证明自己的正确,而将整个船队带入了貌似天堂的险境。

《普罗米修斯》女主角肖博士与大卫、恋人查理

​要理解这些对于信仰的复杂态度,仅了解基督教是不够的。导演雷德尼·斯科特是个有着鲜明作者意识的艺术家,他曾大胆地将先知摩西拍成了一个狂热的臆症患者。事实上,我认为把船长欧朗这个角色放到《天国王朝》中,会容易理解得多,阿拉伯英雄萨拉丁身边的大将狂热地请求他出兵收复圣城,甚至无视粮草未足,而十字军一方也充斥着贪婪的神父和盲目的骑士,这些人都是崇尚理性和人文的斯科特嘲笑的对象。他欣赏的,是如肖那样有着坚定信仰,同时并不拒斥常识、理性和爱的健全的人。

创造

宗教徒欧朗在临死前问大卫,你的信仰是什么?大卫回答:“创造”。事实上,整个异形前传都是围绕这两个字展开的。在原系列中,异形的来历并没有被深究,整个系列的主题是“对于未知的恐惧”,肉感而血腥的孕育和孵化场面遮蔽了对于“创造”的探问。而在前传中,工程师、人类、异形和生化人之间复杂的创造与受造关系,构成了矛盾展开的主线,也成为引人深思的深邃主题。

工程师遭遇大卫“黑水”打击

《异形:契约》的开场,是盖·皮尔斯扮演的彼得·维兰德初次与大卫对话的一幕。在大卫明显表现出对人类的蔑视之后,彼得命令他倒茶,勉强申明了自己“造物主”的权威。这看似波澜不惊的一幕与《普罗米修斯》那气势磅礴的开场反差极大,却同样展示了“创造”的关键时刻。一个是工程师造人,一个则是人类创造生化人 。照此类推,第三部的开场似乎应该是生化人如何从无数次的DNA突变中创造出了纯正的异形。

其实“创造”虽然玄妙,终究是个技术活儿。《普罗米修斯》中的查理在看到工程师后,直截了当地劝肖博士扔掉十字架,因为造物主就在面前,并无神秘可言。同理可以解释大卫面对自己的“父亲”时的失望。真正让“受造者”纠结的,是“为什么要造我?”以及“为何离弃我?”这样充满情感诉求的疑问。大卫曾提出这个问题,得到的回答是“不为什么,就因为我们能造”,沮丧之下萌生了杀机。肖博士为了得到这个问题的答案,不惜驾飞船远征工程师的母星。“创造”的成果若只是无尽的孤独和无意义的杀戮,那么就算求到了霸道总裁彼得念念不忘的“不朽”,亦不足贵。真正让生命有意义的,或许还是隐藏在“契约”背后的,那份与生命同在的热烈的情感。

风间隼/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