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徽州之美

(2010-05-18 08:18:40)
标签:

走进皖南

徽文化

分类: 人在旅途

http://s4/bmiddle/60ca7578td56642a74f93&690
                                               (云雾黄山)

在繁花将尽的5月,我再次来到安徽,走进了皖南。

上次来是在2004年,当时是带着建设用地的调研任务来的,我们同事几个行色匆匆,经合肥、奔皖南、登黄山、游西递,走马观花,没有留下很深印象。这次来开法制工作研讨会,会后组织考察山区公路,用了2天多时间在皖南,虽说仍为逗留,但因无杂事繁扰,能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行路看山之中,一天游黄山,半天到绩溪,半天到歙县,一路下来,累得腿酸脚痛,但心情愉快,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徽州文化大幕在我面前徐徐拉开,让我流连忘返,才知道,皖南真是个好地方。

这里的山区和旅游公路,揽起皖南最美的山水:一是山川之美。这里的黄山美得妩媚,美得圣洁,自然天成而不饰雕琢,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形成一步一景的奇观;九华山虽未来得及去,但能想象得出山峦的秀美和佛教的庄严。据说名山之间不能对比,但还是忍不住要比较一番,美的用言语难以形容。二美是建筑之美。体现在独特的徽建筑上,灰瓦白墙马头挑角,一座座或在乡野,掩映在油菜花田里,或在城市,坐落于小桥流水之滨,美轮美奂.我想徽州人是世界上最清雅、最浪漫的,世上再也找不出这样美的建筑;最令人惊叹的是棠樾古牌坊7座,石与石之间巧妙结合,历千百年不倒,逶迤成群,古朴典雅,蔚为壮观;三是人文之美。表现在徽商文化上,这是一种以信为基的商文化,靠诚信、靠智慧造就了徽商历史上的鼎盛,历经风风雨雨,雄霸商界近400年,而今大商已远去,德范令人思。四是才俊之美。这里才俊辈出令人惊叹,位于绩溪县城东北的龙川地势独特,人气旺盛,地势枕龙川之利,宾主尽徽南之美;位于歙县城南的雄村,坐北朝南,枕南山,面渐水,聚山水之灵韵,自古教育发达,人才辈出,明清两朝,望族迭起,所谓“一门三进士,同朝三学政”。五是风物之美。首先是群山环抱里的茶园,黄山毛峰、太平猴魁产自云雾之中,冲泡之下,一杯香气清淡、清莹的茶汤尽显皖南之韵,饮后沁人心脾,唇齿留香;令人称奇的是,这里的山水还蕴育了京剧的母剧——徽剧,清乾隆年徽班进京,艺震京城,此后,徽剧博采众长,发展成以西皮、二黄声调为主的京剧,真的难以想象,唱腔雄浑的京剧与语音婉转的徽剧是如何搭界的。六是仁厚之美。徽州人厚道,不像近年来对安徽人的一些负面评价,通过会议认识了东道主丰建雄和他的同事们,大有相见恨晚之感,他们操持会务的认真、安排行程的尽心、做事、做人的厚道深深打动了我。丰是皖南雄村人,与我年龄相仿,警校毕业后,干过保卫、干过办公室副主任,后到法规处任处长,在他身上,一点也看不出历经数岗后的油滑,而是一个敦厚而不失圆通、让人信得过的人。短短几天,感觉友谊深厚,临别相邀,这份邀请是多少年来对各路职场同仁里说的最真挚的。

在以前观念里,以为安徽是各方面都比较落后的,这次来了,才知道自己的偏狭和浅薄,对安徽,特别是地处皖南的徽州,我以前知道的太少了,大有余秋雨抱惭山西的感觉。自此不敢小安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球球流泪了
后一篇:翅膀被缚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