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追花的脚步

(2009-08-11 11:38:32)
标签:

花草

诗与画

杂谈

分类: 随思随笔

                                                ——题一本花草影册

看惯了现实世界的我们,当把这样几幅画面呈现在眼前时,你会产生什么样的感觉?是看到了明清时期的工笔画?还是看到了现代画院的意象写生?

追花的脚步       追花的脚步        追花的脚步       追花的脚步       追花的脚步

最初,有几张给我的感觉就是古时的山水工笔画。等一张张看完,我的感觉是超凡脱俗的、纯粹的光与影,诗与画。这就是数年不见的朋友把她的摄影集发给我时的第一感觉。这不是画,是摄影,准确的说是用相机拍出来的画,特别是表现疏林草原和芦花的那几张。

追花的脚步

追花的脚步

这些照片真的太美了。记得几年前,她第一次跟“驴友”结队去婺源,拍了一些照片发给我(那时她可能刚迷上摄影),我就惊异于她发现美的眼光的独到。最近几年不见,她的足迹从彩云之南到茫茫北疆,从河套平原到东北的亭亭白桦,从东海之滨到新疆的达坂城和吐鲁番的葡萄房,从小桥流水的江南到花开似锦的祁连山脉……。她像一个行吟的诗人,带一架相机,不停地追逐花的海洋,给我们带回这些美轮美奂的诗与画。

朋友一直喜爱花草。记得当年我们学植物学时,实习是很认真的事情,老师带着我们漫山遍野地认识各种花草,采回去带到实验室制成标本。当时为了辨认高山植物,陈锡典老师带我们一个班在泰山之巅安营扎寨一周,在山风啸朔、雾气回荡的岱顶辨认各种花草。我印象那时候认识最多的、采的最多是她。每发现一株新的植物,她都孩子似的近乎欢喜雀跃。当时我们分在一个学习小组,每次采回一些花草,带到学校实验室制作标本,我们都为她打帮手。她作标本时极为投入,神情极为专注,做的标本选材好,细致工整,在卡片上清清楚楚地落上纲目科属种,好多都被标本室收藏,成为以后的教课材料。我记得当时还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细胞结构,花粉、孢子等形态,我是最不认真的,根本描绘不出什么形态,而朋友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世界却多姿多彩,比我们任何人都丰富的多,所以观察课上她做得最好。

她常说她就是一株植物一棵树。一年暑假,朋友寄我一张照片,是在她家老宅院里折着一株夹竹桃微笑的情景。照片后来找不到了,但是印象很深:一直觉得她就是那棵花,那棵花就是她。她喜欢写诗。那个时候木棉树啊、凌霄花啊都曾入诗。我记得一首诗的一节是“……你是一棵树/走过你的身旁/我重新昂起头/象举起一个沉重的理想”。这是喻人于树的。还有一首诗,提到“放蜂人的梦/在遥无涯际的花期中孕育……”。这是寓情于花的。我当时都觉得很美,但领会不出内在的含义。现在,看到这些花草的图片,我似乎领会到了。这么多年来,花草树木一直驻足于她的心间。她就象一个放蜂人,深一脚浅一脚地、不停地在追赶着花期,寻找她心中的梦,酿出苦中含饴的油菜花蜜。

朋友的视力不好,是小时候在电影院被拥堵的人群挤塌受伤的。但看那些照片连同题款,就知她感知花草的内心比常人丰富的多。我猜想,在她眼里,一花一故事,一草一世界,一花一草总关情。镜头定格的一瞬,把心印在了上面。所有喜怒哀乐全都寄情于花草之间。

我常想,一个人在现实世界里是需要寻找平衡的。我们的现实生活庸常、繁琐,甚至充满了痛苦、压抑和无助。在这样一个现实中,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一个美的殿堂,就好比一个人喜欢躲到音乐的殿堂里,听到天籁之音会流泪;就好比一个作家,她把所有的激情都释放在了写作上了。人总要有一个平衡点,总要有一个心灵的归宿。在这里,我们可以扫径以待、烹雪煮茶,像期待一个知己朋友的到来,在娓娓而谈之后,放松精神,重新面对人生的苦痛和种种不如意。

而这个殿堂,就是我们轻易不能向外人道的、迥异于表象的内心。

“寻常一轮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感谢朋友,让我一起领略了花草、地域、山川之美。她不让我有所评论。而这是我看完后最想告诉她的感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