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g.cnys.com/upload/picture/2015/09-10/5ezqYO.jpg
马师傅的身体还是保持的比较好的,因为比较喜欢锻炼并且也比较注意保养,所以这一二十年来几乎没有什么小病小灾,就是偶尔感冒一次,自己整点花花草草熬一下合一下也就解决问题了,周围朋友说你这医保卡还不如转给我们,一点都不给医院添麻烦。你说这样一个身体的马师傅这两年也添了新病,什么原因呢?就是他对他的脚越来越不满意了,每次新买的皮鞋,没穿多久鞋跟外边就严重磨损,眼看着好好的鞋就不能再穿了,一开始他认为是自己不愿意花大价钱买好鞋,后来孩子孝敬自己给买了一双将近两千块钱的皮鞋,谁知道几个月下来,也是同样情况,鞋底的外侧磨的惨不忍睹。没有办法,只好找修鞋师傅帮忙了。结果跟修鞋师傅一聊天,马师傅才发现她这种情况不是个例,很多周围的街坊邻居也是这样,这就奇怪了,难道大家的脚都出现问题了?更奇怪的事情还在后面,马师傅因为腰和膝盖的问题到医院骨科就诊,医生居然让他躺在床上比较两条腿的长短和姿势,并且让他把鞋脱下来检查鞋底的磨损情况。马师傅很疑惑,莫非鞋底的磨损跟腰和膝盖也有关系么?医生解释说人的鞋子就像汽车的轮胎,如果一辆车总是跑偏,这辆车的轮胎磨损就会跟正常的车不一样,汽车修理师就要怀疑是不是这辆车的轴有偏移?对人类来讲,也会有这样的状况,如果你的鞋跟磨偏得非常厉害,医生就要猜是不是骨骼肌肉方面有问题?
鞋跟磨损的状态能反映我们平时走路时脚底着力的情况,如果整个脚掌均匀承受体重,很自然,局部受力的区别就不会太大,反映在鞋底上,也不会一侧磨损得太过厉害。
不过,其实大多数人的鞋跟儿都会磨偏,但并不是说这些人都有骨骼肌肉方面的问题,多数人只是因为走路习惯不太好,并不会导致多么严重的后果。但是对于少部分人,确实是病理原因导致了走路姿势不正确,那磨偏的鞋跟儿就可以给你一些提示。
先来区分一下哪些是个人习惯导致的,哪些是病理原因导致的。如果一双鞋子已经穿了很久,走了很远很远的路,那磨偏在所难免。其实正常人走路的时候,脚尖儿都会轻微地向外偏一点,只有模特儿才会把脚尖儿指着正前方走路。像这种轻微的鞋跟儿磨偏或者长期磨损导致的,多数都是走路习惯问题。如果是每双鞋子都在短时间里磨偏得很厉害,如果你不是每双鞋子都买的残次品,你就该考虑一下病理原因了。
比如大脚趾侧面磨损严重的多见于女性大脚骨(即拇外翻),遗传、常穿高跟鞋都可能导致这种问题,严重的影响行走,需要手术治疗。如果小孩子的鞋子脚底前侧下面有磨损,家长就要格外留意观察,这可能表示有马蹄内翻足,这是一种先天性疾病,通常在小孩发育期出现。脚底中间有磨损最常见的就是扁平足。
当然如果你发现自己有以上这些特殊部位的磨损,但脚型正常、脚本身的骨骼也没有什么问题,那么你就要注意膝盖、髋部、腰部有可能存在疾病。也就是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髋关节股骨头坏死、腰椎间盘突出以及脊柱侧弯都会反映在鞋底的磨损上,发现不对劲儿要及时到医院请医生检查确诊。
一般情况下,大部分人走路都有点外八字,所以鞋子外边一般都会有点磨偏,这属于正常现象,但是像马师傅这种鞋跟外侧磨损得时间比较短,偏的厉害的,说明走路重心过分偏于外侧。会影响到腿部形状,因为正常情况下脚尖儿一般指向前方,或轻微向外偏一点。如果是迈着外八字的脚步,久而久之膝盖也会外移,双腿变成X
型。有些比较严重的,多年以后可能会导致膝关节疼痛,并加速关节的退化,甚至引起腰椎不适。这里面也说明有些不好的习惯时间长了也会成为致病因素。
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人是内八字脚,那么这种情况是不是也对身体不好呢?有些小女生为了表现得可爱一些,故意走成内八字,还有些人常穿人字拖,时间长了也会变成内八字。这些人的鞋子磨损相当一部分是内侧磨的更厉害一些。内八字走路容易使更多的压力积聚在脚外侧,增加了脚外侧和地面接触的机会,增大了关节的压力,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之后,腿部的骨骼就走了形,变成了“O”型腿。时间长了也会对膝关节产生不良影响,是退行性膝关节炎的高危人群。
还有些人一只脚正常,另一只脚跟有外侧磨损者,就要注意他平时的走姿了,可能平时走路时两只脚受力方向不对。被磨掉的鞋底的那一部分就是平时你用力比较大,摩擦比较剧烈的地方。在临床中发现,这部分人群相当一部分脊柱会有问题,尤其是骨盆会有歪斜现象,从而造成重心的改变,这些人群大部分重心落在一只脚上,会造成一只膝关节早早进入退行性病变状态。
腰椎病变导致的内翻外翻在儿童期也比较多。肌肉是由神经支配的,当某些特定的神经受到损害以后,相应的肌肉力量就会减弱,导致有的肌肉力量强,有的肌肉力量弱,在不同的力量牵引下,就出现了特定的畸形。我们通常把它叫做神经性畸形,而导致这种畸形的原因非常多,比如外伤、神经肌肉病、先天性畸形等等。
除了腰椎,还有人是脚跟骨或踝关节有内翻或者外翻的问题,他的鞋跟也会磨偏得很明显。有的人是天生的,脚跟骨本身长歪了,还有种情况是,脚跟骨本身没问题,但骨头是靠软组织——肌肉和肌腱来悬吊的,如果脚跟骨内侧的肌肉力量大于外侧,就会把它往里拖拉,腿也就产生相应的畸形,相反亦然。踝关节也是如此,关节本身的发育不良和肌力不均衡,同样会导致内翻或外翻。
在排除病理性的因素情况下,一般情况腰椎间盘疾病的患者穿的鞋,鞋跟儿磨偏的占多数。如果是外侧鞋跟儿磨损的患者,一般情况下,病源都与第五节腰椎有关;如果是内侧鞋根儿磨损,病源会与第三节、第四节腰椎有关。所以,患有腰间盘突出的病人多数走路姿势会发生改变。当然,也不必一发现自己走路姿势不对或鞋跟异常就忧心忡忡,可以找医生检查,切忌“猜病”、多疑,因为并非走路姿势不好、鞋跟儿磨偏,就意味着一定就患有腰椎疾病。
时下,由脊柱引发的疾病呈现出明显的年轻化发展趋势,发病率已高于高血压和心脏病的患病比例。由于脊柱位于人体背部中央,上承头颅下接躯干,神经血管交错密集,是全身的生命枢纽,承担负重、减震、保护和运动等功能。同时,当人们肌肉造成劳损,这时脊柱就会发出求助信号,让人们能在第一时间察觉到,并及时得到调整医治,相反,当颈肩部腰部的肌肉一直处于紧张强直状态,血液循环不畅,这时就极易导致颈腰椎病的发生,即(走)姿势式疲劳和损伤。所以,脊柱是否健康,与正确的走路步态有直接的关系,步走好了,鞋跟儿也就偏了,脊柱疾病也就“跑”了。
学会正确的走之前先要花三个月到半年的时间学会如何去站,也就是先学会正确的站姿,再慢慢过渡到正确的走的姿势,
走路的时候视线保持向前,落在3—6米处,想象有条绳子把你往上拉。不要低头走路,形成习惯后,由于头部偏离了正确位置,使颈后肌肉负担整个头部重量,容易导致肌肉劳损,引发头痛。保持挺胸收紧小腹和臀部。手臂轻微弯曲,随着步伐自然摆动。双肩放松,既不要向前耸,也不要向后塌。呼吸急促或者比较浅时,上半身就会比较紧张,容易导致驼背,建议走三步吸气一次,然后走三步呼气一次。不要让腰部承担走路时的所有重量,而应把重心放在髋部,减轻腰部负担的同时,也利于塑形。经常性的调整足底受力点和面积,则会让人体在动态中得到修复,减少肌体的疲劳程度。走路迈步的动作,其用力点不能仅落在脚和小腿上,而要以腰部为中心,向下带动大腿,再延伸至小腿与脚;向上则带动背部,甩开双臂。如同一棵行走中的大树,枝动,主干同步移动;叶摆,枝干也同时共振摇动。
慢走时应注意变换较低受力点,脚的受力点增多了,对促进脚部的血液循环、改善足底皮肤质量、清除体内垃圾大有好处。反之,如果某一受力点长期受压,就容易产生脚垫、硬茧或鸡眼,且受压时会有明显的疼痛;同时,慢走时手臂应交替在腰以上运动,也可抱在前胸,或做高抬举手的动作,这样可以减低手臂下垂时间长而引起的血管张力持续加大,避免影响血管管壁的质量,或造成回心血量减少而增加负荷负重的疲劳感。
快走时应该注意身体的整体平衡,双臂自然下垂,甩手一定要带动手臂,掌心向下,指尖向前,手指尽量向上翘;臀部提起,要感觉到是背和腰力,脚并没有受力和无特别辛苦的感觉;五个脚趾尽量抓地;脚跟儿不要拖地,也不要迈八字步,应尽量直线式迈步,脚尖指向正前方,心态保持平和、愉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