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走才健康

标签:
健康保健教育美容食疗 |
分类: 医 |
走路是使身体得到锻炼的自然运动方式,也可以说是人获得的最重要的生命力标志,亦是体现人生命质量的主要标志。所以,“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健康是走出来的”等俗语都是有一定道理的。但经脊柱医学工作者们的长期观察研究,在分析了逾千病例后发现,脊柱积累性的运动损伤,主要来自于行走的不正确动作或运动。走路,作为一种运动可锻炼心血管、肌肉和脊柱的健康,却容易长久地损伤生命之树的主干。由于走路姿势不标准、不正确,而积累性的、动态的损伤生命中枢——脊柱的正确生理位置,导致脊柱某个点、某个环节上受力点的移动,继而影响脊柱系统正确地信息指挥与肌体功能运作。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脚因长期受压,其脚底部生理性受力点容易发生变化,而一旦形成足底新的结构,就会延伸到脊柱,令其发生错位或移动,以致出现全身性的平衡协调变化,影响脊柱健康。所以,训练正确的走姿对脊柱的健康是非常有必要的。
(1)正确的步态与脊柱健康
人走路时,随着脚与地接触面受力点的移位、改变,脊柱与腿部及各关节受力点也会改变,而经常性的调整足底受力点和面积,则会让人体在动态中得到修复,减少肌体的疲劳程度。
走路迈步的动作,其用力点不能仅落在脚和小腿上,而要以腰部为中心,向下带动大腿,再延伸至小腿与脚;向上则带动背部,甩开双臂。如同一棵行走中的大树,枝动,主干同步移动;叶摆,枝干也同时共振摇动。
慢走时应注意变换较低受力点,脚的受力点增多了,对促进脚部的血液循环,改善足底皮肤质量、清除体内垃圾大有好处。反之,如果某一受力点长期受压,就容易产生脚垫、硬茧或鸡眼,且受压时会有明显的疼痛;同时,慢走时手臂应交替在腰以上运动,也可抱在前胸,或做高抬举手的动作,这样可以减低手臂下垂时间长而引起的血管张力持续加大,避免影响血管管壁的质量,或造成回心血量减少而增加负荷负重的疲劳感。
快走时则应该注意身体的整体平衡,双臂自然下垂,甩手一定要带动手臂,掌心向下,指尖向前,手指尽量向上翘;臀部提起,要感觉到是背和腰力,脚并没有受力和无特别辛苦的感觉;五个脚趾尽量抓地;脚跟不要拖地,也不要迈八字步,应尽量直式迈步,脚尖指向正前方。
*走路时的姿势
走路时只要依照正确的站立姿势,保持头、肩与髋在同一垂直平面,微微用力收小腹,目视前方让双手自然下垂摆动就是良好的步行姿势。需要留意的部分在于避免踮脚尖走路,因为在下盘不稳的情况下,身体会不自觉的前倾,破坏原有的良好姿态。
停下来休息时,可采取坐姿,尽量将腿部抬高,进行脚指头左右分趾运动,交替做脚背绷直、向上翘、脚腕晃动等缓解式调整运动。手臂则向后伸直撑地上,头向后仰高。此外,休息时可采取卧式,头部稍低10分钟左右,再与身体一道平放。
走路时如果能保持上述方式,你会感到:脚更轻松了、腰更有力了、背更直挺了,精神状态也随之昂扬。
*上楼时的姿势
上楼梯时,也要保持正确的站立姿势。上半身保持垂直,目视前方;千万不要看着脚下的阶梯,导致身体重心向前倾。抬膝时,应让自己的双脚平稳踏实地踩在阶梯上,利用大腿的力量推蹬,将身体向上送。
正确选择鞋子有利于脊柱健康
穿着不同式样、不同质地、不同新旧的鞋,足底所承受的力是不一样的。因此,平时最好制备两三双不同的鞋,这对缓解脚部疲劳有积极的作用。
购买新鞋时一定要试穿一下后站立,并多走几步感觉一下脚的舒适度。鞋子应是全新、大半新、半新旧、大半旧、全旧等交替着穿,不要总穿一双鞋,尤其不要从一双新鞋一直穿到不能穿为止,其实当鞋半旧后,对脚的适合度已经下降。较长时间穿着越来越不适合的鞋,对脚实际上是一种损伤;鞋底要有软、中软、硬、整底加厚型、纯皮薄底等种类,以适合不同用途;鞋跟高、中、低几种类型都要有,并轮换穿。其中,穿着中跟的鞋对腰部挺直、前凸有较大帮助。
脚也需要彻底放松,所以在家里应该穿拖鞋,但不要穿着拖鞋上街,因为穿着拖鞋走路时肯定要拖,拖的过程很难做到挺腰直背。另外,穿拖鞋时脚与鞋没有密切紧贴,迈步时会受力不均匀、不稳定,加上路面不平,容易发生扭伤等问题。
穿着舒适合脚的鞋子有助于让自己保持稳定,如果是太小的鞋子,脚趾将无法撑开来平衡身体,会导致身体重心变得不稳定;如果是鞋太大,那就相当于穿拖鞋,走路不稳;鞋跟太高的高跟鞋,也会使身体重心在脚跟与前足,增加背部用力的频率……无论穿什么样式的鞋,鞋面都不能卡住脚趾关节的地方,否则脚趾关节因为受到挤压,容易诱发骨质增生,形成骨刺,而脚的变形会影响脊柱的平衡对称,并且再修复时不仅时间长,难度也不小,对健康不利。
附:走好每一步
常常坐着又很少运动的人,应特别珍惜每天走路的机会。人体的正常脊柱有四个生理弯曲:颈椎前凸、胸椎后凸、腰椎前凸、骶椎后凸。当人从爬行动物进化为直立动物时,脊柱经历的考验是负重最大,也最易受到损伤。脊柱好似支架,支撑着胸壁和腹壁,正确的站姿、走姿对预防颈椎病、腰椎病及其他骨关节病都很重要。
走在大街上不难发现,许多人走路习惯于自然松懈状态,使脊柱、颈椎无端受累。其实正确的走姿应该是:站立时全身从脚心开始微微上扬,即收腹挺胸;双肩撑开并稍向后展;双手微微收拢,自然下垂;下颌微微收紧,目光平视,头顶如置一碗水或一本书;后腰收紧,骨盆上提,腿部肌肉绷紧、膝盖内侧夹紧,使脊柱保持正常生理曲线。从侧面看,耳、肩、髋与踝应于一条垂线。随着呼吸的调节,应找到一种在微微的绷紧中放松的自信、自如的感觉。
行走时牢记站立的要点,双手微微向身后甩。双腿夹紧,双脚尽量走在一条直线上。走路时脚跟先着地、脚掌后着地,并且胯部随之产生一种韵律般的轻微扭动。正确的走姿应在正确的站姿的基础上进行。头一个月最难坚持,如果你能坚持练习三个月,那么正确的站姿、走姿将使你的脊柱终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