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photofans.cn/uploads2008/03/userid39133time20080314083837at11.jpg
“万物生长靠太阳”。关于太阳与人的生命,与大脑和精神活动之间的关系,我们现代人的语言中有很多反映。比如一个人性格积极乐观,精神状态好就称之为“很阳光”,把健康而有活力的少女称之为“阳光少女”,把坏心情叫做“阴郁的情绪”,思维开窍时用“眼睛一亮”来形容等等。
我们的祖先,对头上的太阳更是充满了无限的敬慕之情。在人类文明的早期,几乎每一种文化类型都创造了各自的太阳敬拜的象征,赋予了太阳神圣而积极的意义,他们把太阳看成是生命、创造、力量、幸福、智慧以及美好的象征。古埃及人将太阳神(The
sun)看成是智慧与权威的象征,看成是冲破一切黑暗与邪恶的力量。古希腊神话中的太阳神阿波罗被看成是光明之神、预兆之神。古希腊人为它赋予了丰富的传说,它的地位仅次于宙斯大神。
长期以来,人们就有了这样朴素认识:亲近太阳我们就会获得能量,就有活力和健康,敬仰太阳,,我们的心也会亮起来。
近年来,大脑科学特别是神经核医学的研究发现,人的血流状态与光照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当人长期处在光照剥夺的状态之下时,人的血流量就会降低,而血流量降低会直接影响我们的情绪和思维。科学家对重度抑郁症患者的大脑进行SPECT断层扫描时发现,他们的大脑扫描图呈现一片暗黑色,存在着明显的血流灌注降低状态。
另外,研究人员还发现,光照不仅直接影响人的脑血流,还影响着5-羟色胺与多巴胺的水平,而5-羟色胺与多巴胺是两种重要的神经传导物质,它们对人的情绪和认知获得有重大的影响。缺乏5-羟色胺与多巴胺会导致情绪异常甚至精神异常,而适度的光照则能增加大脑中5-羟色胺和多巴胺的水平。科学家研究发现,对大脑来说,最合适的光照度是3000——7000lux个亮度,相当于晴朗的薄云天。
现代很多人远离了太阳,成了坐的动物、室内的动物、依赖各种交通工具的动物,户外活动越来越少,接受光照的时间越来越少。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调查发现,现在大多数美国人每天户外活动的时间不足50分钟,而直接接受阳光照射的时间仅为20分钟左右。大脑科学家研究发现人每天需要的光照时间是90分钟左右。长期的光照不足,就会患上一种称之为光照剥夺症的疾病。
纽约州Rensselaer科技学院光线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在《神经内分泌学通讯》杂志上报告,青少年如果每天早上缺乏适度的光照,就不能重新设定人体自然生物睡眠钟,这可能是造成青少年睡眠失常的原因之一。
该研究报告说,青少年每天应该睡眠9个小时,但很少有人能做到这一点。他们经常很晚才入睡,早晨又得费很大劲才能醒来去上学。人在青春期时睡眠的模式开始改变,原因有多种,如荷尔蒙改变、课业负担变重、交友增多等。
报告说,研究人员让参加实验的学生从醒来到学校放学期间,戴上橘色眼镜,这种眼镜可阻断短波长的“蓝光”,阻挡“蓝光”5天后,这些学生的人体生物钟便被扰乱,褪黑激素在晚间分泌的高峰时间被推迟了约半小时,褪黑激素功能是导人入眠。
该研究组说,青少年成天呆在室内,也会受到相同的干扰,因为日光是短波长光的最佳光源。他们说:“早晨的光线对青少年最有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