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痰看健康

标签:
锻炼健康心理养生运动 |
分类: 医 |
痰的形成
痰其实就是肺里的脓液,细菌就包藏在脓液中。当人们呼吸到不干净的东西时,这些东西在人体的呼吸道中经过特殊“处理”,最后会通过咳嗽被排出体外。所以即便是身体健康的人,他们吐出的痰也是不干净的。而大量咳嗽吐痰的人往往是身体患有各种疾病的人,他们的痰液里存在着更多的致病物。
有时病人的痰液得不到有效、正确的处理,即便吐在公共排污系统中,也会对周围居民的健康带来威胁。某住宅区200多户居民感染非典,相关部门调查认为是痰液等非典病人的排泄物污染公共系统造成。
痰是人体呼吸道的分泌物,它是通过支气管纤毛运动上皮纤毛的运动,从肺部向上呼吸道推动,最后,通过人的正常咳嗽反射从气管内咳出排出体外,正常人痰很少,只是保持呼吸道湿润而分泌的少量粘液。但当人吸入刺激性气体、尘埃、致病细菌、病毒等有害微生物时,上呼吸道就可能发生炎症,或者肺部发生疾病,呼吸道就会分泌增加,痰量就会增加,而痰的性质也会发生变化,可以由粘痰变成黄脓痰。比如:在支气管扩张症,肺结核空洞形成时,肺化脓性炎症时,黄脓痰的量就会增加,而且里面可以含大量的致病菌。
呼吸道分泌少量的粘液是正常的,它对人可以起一个保护作用。当人吸入比较冷和干燥的空气时,通过呼吸道可以使进入肺内的含氧空气进行湿润和加温,也可以使吸入空气中的尘埃、有毒的其他颗粒以及空气中的含细菌的尘埃颗粒吸附在湿润的支气管壁上,通过支气管上皮的纤毛运动,推向上呼吸道,通过咳嗽排出体外,起到了保护肺脏的作用。
空气中的污染物
肺脏通过呼吸道与外界直接相通,空气的污染物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也包涵了痰液与尘埃结合后干燥的颗粒,通过人的呼吸吸入肺脏,一旦人体抵抗力下降,那么,呼吸系统发生炎症而得病的机会就大大增加。经科学家们研究,认为由于呼吸系统结构的特殊性,感染肺部的致病微生物多而复杂。再说病人又可通过呼吸系统的分泌物,痰液的排出,打喷嚏等可以再污染空气,再可以使人吸入。这样周而复始的传染而感染,所以,呼吸道的传染病流行传染是很快的。况且,结核杆菌在干燥的尘埃中存活的时间很长,所以,危害也就更大。
呼吸道传播的方式,主要是通过痰液污染了空气,污染了空气中的尘埃。有人通过测定,正常人每天24小时至少要吸入10~12个立方米的空气,否则不能维持人正常活动所需的氧气。这十多个立方米的空气中,能被人利用的也只有含20.9%的氧气,可想而知,这十多立方米的空气中含有多少人体所不需要的东西,其中包含着有害有毒物以及干燥的带细菌的尘粒。所以如何减少这些不必要的甚至是有害的物质的吸入,就需要净化我们的环境,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随地吐痰是一种恶习
随地吐痰是一种恶习。我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古代文明国家,在东汉华陀的“中芷经”早就指出,结核病是“传尸者,非一门相传而成也,或问病吊丧而得,或朝走暮游而逢。”华陀实际上已经考虑到结核病是通过空气在传染,只是当时科学发展的限制,似乎尚未认识痰(飞沫)→空气→人而传播。痰是呼吸道传播疾病的元凶,这个道理现在已被现代文明所认识。所以禁止随地吐痰,随地吐痰应该受到社会的遣责,从懂事的孩子起都应该知道不要随地吐痰,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二,脾胃薄弱,宿滞逗留,损伤脾胃;或恣食生食、瓜果,中阳被伤;或因热病饮水过多,脾运不及等等都可以使水湿停留,聚集为痰。还有恣食肥甘,胃中浊气郁蒸,酿湿生热也可以化为痰浊。
第三,外感失治,或体弱屡患外感,肺气被伤,不能输津四布,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使水液停留,也可成痰,痰贮于肺,肺气不利,痰涌气道而发,必致咳嗽痰多。
中医认为,痰的产生主要与肺、脾两脏有关。肺主呼吸,调节宗气(元气)的出入和升降。如肺失肃降,就可出现咳喘、卧不平等症。在风邪或寒邪侵肺时,使肺内的津液凝聚成痰。脾主运化,即消化和运送营养物质至各脏器。如果湿邪侵犯人体,或思虑过度、劳倦及饮食不节,都能伤脾而使其失去运化功能,造成水湿内停凝结成痰。
1.白色的痰
如果咳出来的痰是白色、稠稠的,在中医来说是属于较热性、且慢性的疾病。
2.黄色或绿色的痰
黄色痰或绿色痰是急性呼吸道感染会有的现象。如急性咽喉炎、扁朓腺炎。
3.痰有血丝
有血丝的痰表示微血管破裂,因为你咳的太用力了。另外,如果你没有痰,咳出来的是口水,也带点血丝的话,表示你喉咙太干燥没有润滑。
特殊辩痰诊治
砖红色痰—由肺炎克雷白杆菌(klebsiella pneumoniae)引起的急性肺部炎症,呈红棕色胶冻样痰或砖红色痰,多见于老年、营养不良、慢性酒精中毒、已有慢性支气管-肺疾病和全身衰竭的患者。
铁锈色痰—铁锈色痰一般考虑大叶性肺炎,为肺炎链球菌感染所致。早期可在抗感染的同时配合桑菊饮或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能明显缓解症状和缩短疗程。
黑色或灰色痰—多为长期抽烟,烟尘吸入所致,也可见于尘肺(煤肺多见)。可用矽肺宁等治疗。
黄绿色痰—多为绿脓杆菌感染,可见于支气管扩张等病。可用桑白皮汤或清金化痰汤加减治疗。
粉红色痰—急性肺水肿时,往往咳粉红色稀薄泡沫痰。可在综合治疗的同时加用芪苈强心胶囊等治疗。
果酱样痰—当肺吸虫病感染时多表现为棕红色果酱样痰。可用硫双二氯酚,吡喹酮(疗效高、毒性低、疗程短)。
咖啡样痰—肺阿米巴病往往咳痰呈咖啡样痰或喀巧克力色痰 。多采用甲硝唑等药治疗。
辩证使用止咳化痰中成药
风热咳嗽—此类咳嗽的特点是频咳,气粗,咽痛,咳痰稠黄或黏稠不爽,常伴有畏风,身热,鼻流黄浊涕,口渴,头痛等症状。可选择的中成药主要有急支糖浆、罗汉果止咳冲剂、蛇胆川贝露(液)、川贝枇杷露、镇咳宁糖浆、牛黄蛇胆川贝液、金荞麦片、葶贝胶囊、肺力咳胶囊、先声咳喘宁、鲜竹沥口服液、祛痰灵(复方鲜竹沥)口服液和痰热清、热毒宁、喘可治等针剂。
风寒咳嗽—此类咳嗽的特点是咳嗽声重,咳痰稀薄色白,常伴有鼻塞、流清涕,头痛,发热怕冷,无汗,肢体酸楚等症状。可选择的中成药主要有杏仁止咳糖浆、蛇胆陈皮口服液、桂龙咳喘宁、小青龙颗粒、通宣理肺口服液等。
痰湿咳嗽—此类咳嗽的特点是咳声重浊,痰多,痰黏腻或稠厚成块,色白或带灰色,进甘甜油腻食物可加重,有胸闷、食少、体倦、便溏等症状。可选择中成药主要有:半夏露、橘红痰咳冲剂(口服液、膏剂)、二陈丸、橘红痰咳口服液、定喘止咳胶囊等。
燥热咳嗽—此类咳嗽表现为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咳出,或痰中带有血丝,咽干,鼻唇干燥等。可选择的中成药主要有:羚羊清肺丸、杏苏二陈丸、止嗽化痰颗粒、十味龙胆花颗粒、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等。
阴虚咳嗽—此类咳嗽的特点是久咳干咳,咳声短促,或痰中夹有血丝,常伴有午后颧红潮热、盗汗、神疲等。可选择的中成药主要有:蜜炼川贝枇杷膏、百合固金丸、秋梨润肺膏、养阴清肺丸、二母宁丸、川贝雪梨膏等
肺气虚咳—此类咳嗽表现为咳声低弱,痰吐稀薄,自汗畏风,易患感冒,常由咳嗽日久不愈所致。可选择的中成药主要有:玉屏风散、槐杞黄颗粒、固本咳喘片等。
分别痰的性质选用中药
用于寒痰和湿痰证的中药有半夏、天南星、白芥子、禹白附、桔梗、旋复花、白前、前胡、陈皮、款冬花等;
用于热痰证的中药有前胡、旋复花、白前、桔梗、川贝母、浙贝母、瓜蒌皮、冬瓜子、竹茹、竹沥、天竺黄、海蛤壳、海浮石、胖大海等;用于燥痰证的中药有川贝母、浙贝母等;
用于风痰证的中药有天南星、胆南星、禹白附、竹沥等;
用于顽痰或老痰证的中药有海蛤壳、海浮石、皂荚、礞石等。
饮食宜忌与痰
①咳嗽患者,无问新久,均应谆谆告诫饮食宜忌。②饮食宜清淡,食用煎炸、香酥、肥甘如蔗糖之类最易产生热痰。③水果类摄食过多,易困脾助湿生痰,如食柑橘生痰。④忌食腌咸之品如酱油拌菜、咸菜、豆腐乳、腌肉之品,其寒尤烈,食之必应。⑤忌食海鲜等辛发之品和辛辣之物,这也是治愈咳嗽的重要一环,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