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筋洗髓经---正文:总论

标签:
印度达摩祖师筋络易盘经脱换《易筋经》达摩导引功夫慧可健康江南 |
分类: 武 |
《易筋经》原文
总 论
译曰:佛祖大意,谓登正果者,其初基有二:一曰清虚,一曰脱换。能清虚则无障,能脱换则无碍。无碍无障,始可入定出定矣。知乎此,则进道有其基矣。所云清虚者,洗髓是也;脱换者,易筋是也。
其洗髓之说,谓人之生感于情欲,一落有形之身,而脏腑肢骸悉为滓秽所染,必洗涤净尽,无一毫之瑕障,方可步超凡入圣之门,不由此则进道无基。所言洗髓者,欲清其内;易筋者,欲坚其外。如果能内清静、外坚固,登寿○1域在反掌之间耳,何患无成?
且云易筋者,谓人身之筋骨由胎禀而受之,有筋弛者、筋挛者、筋靡者、筋弱者、筋缩者、筋壮者、筋舒者、筋劲者、筋和者,种种不一,悉由胎禀。如筋弛则病、筋挛刚瘦,筋靡则痿,筋弱则懈,筋缩则亡,筋壮则强,筋舒则长,筋劲则刚,筋和则康。若其人内无清虚而有障,外无坚固而有碍,岂许入道哉?故入道莫先于易筋以坚其体,壮内以助其外。否则,道亦难期。
其所言易箭者,易之为言大矣哉。易者,乃阴阳之道也。易即变化之易也。易之变化,虽存乎阴阳,而阴阳之变化,实存乎人。弄壶中之日月,搏掌上之阴阳。故二竖○2系之在人,无不可易。所以为虚、为实者易之,为刚、为柔者易之,为静、为动者易之○3。高下者易其升降,后先者易其缓急,顺逆者易其往来,危者易之安,乱者易之治,祸者易之福,亡者易之存,气数者可以易之挽回,天地者可以易之反覆,何莫非易之功也。至若人身之筋骨,岂不可以易之哉。
然筋,人身之经络也。骨节之外,肌肉之内,四肢百骸,无处非筋,无经非络,联络周身,通行血脉,而为精神之外辅。如人肩之能负,手之能摄,足之能履,通身之活泼灵动者,皆筋之挺然者也。岂可容其弛、挛、靡、弱哉。而病、瘦、痿、懈者,又宁许其入道乎。佛祖以挽回斡旋之法,俾筋挛者易之以舒,筋弱者易之以强,筋弛者易之以和,筋缩者易之以长,筋靡者易之以壮。即绵泥之身,可以立成铁石,何莫非易之功也。身之利也,圣之基也,此其一端耳。故阴阳为人握也,而阴阳不得自为阴阳。人各成其人,而入勿为阴阳所罗。以血气之驱,而易为金石之体。内无障,处无碍,始可入得定去,出得定来。然此着功夫,亦非细故也。而功有渐次,法有内外,气有运用,行有起止,至药物器制,节候岁月○4,饮食起居,始终各有征验。入斯门者,宜先办信心,次立虔心,奋勇坚往,精进如法,行持而不懈,自无不立跻○5圣域矣。
般刺密谛曰:此篇就达摩大师本意,言易筋之大概。译而成文,毫不敢加以臆见或创造一语。后篇行功法,则具详原经译义。倘遇西竺高明圣僧,再请琢磨可也。
注:○1寿,《易盘经》作“圣”。
○2二竖,指病魔。
○3之,《易盘经》“之”后有“为寒为署者易之”七字。
○4节候岁月,《易盘经》作“火候岁月”。
○5跻(jì基),登。
注解
达摩祖师留给后人“易筋”“洗髓”的主要用意,是要告诉欲修大道者,入门的基础功夫有两方面:一个方面叫作清虚的功夫,另一方面叫作脱换的功夫。能够清虚就无任何阻障,能够脱换就无任何妨碍。无有任何障碍,在正式修道时身心就可入定,而修成的法身也可以从定中出生。知道这个道理,那么向道的方向努力进修就有了基础。这里所说的清虚,就是洗髓的功夫;这里所说的脱换,就是易筋的功夫。
其洗髓的道理是说,人之出生是由于父母的情欲所感,使精卵发生结合的产物。有了结合的精卵,便落于有形物质的躯体。人落于后天之后,脏腑肢体都渐渐被物质世界一些污浊的东西所染(按:看了不该看的,听了不该听的,想了不该想的,动了不该动的,吃了不该吃的,闻了不该闻的,说了不该说的。凡不该的均为污浊。)必须洗涤干净,无丝毫的污点和障碍,方才可以步入超凡入圣之门。(按:超越了庸俗的时候,但是入圣的时候。离庸俗一寸,但入圣一寸,此为退此进彼,分毫不差。)不经过洗髓的锻炼,进道便无先决条件。但这里所说洗髓,是注重洗内在的精神思想,而易筋,是要坚固外在物质的形体。如果能做到在内的思想意念清静,在外的物质形体坚固,获得长寿那就是易如反掌的事,还怕什么不能成功吗?
关于谈到易筋这个问题,是说人身上的筋骨原是由先天的禀赋所造成。所以,落入后天但有筋络松驰者、筋络摇颤者、筋络紊乱者、筋络细弱者,筋络屈缩者、筋络强壮者、筋络舒畅者、筋络刚劲者、筋络柔和者。。。。种种不一,都与在娘胎里先天禀赋有关。而在后天生命过程中,筋络松驰则会生病,筋络摇颤则显瘦弱,经络紊乱则生畸型,经络细弱则软弱无力,经络屈缩则随时都有死亡的可能。然而,经络强壮人则刚强,经络舍畅人则发育良好,经络刚劲人则勇猛有力,经络柔和人则健康长寿。如果一个人在内的思想不能清虚,处处有阻障,在外的形体不能坚固,每每疾病缠身,这样的人岂能充许他入道?所以,要入道莫过于先下易筋的功夫以坚固其身体,强壮内脏以辅助在外的形体。否则,想企盼入道是不可能的。
为什么要说易筋的重要呢?因为这里讲到的“易”,其作用是很大的。易,它就是阴阳之道。易,即所有发生变化的现象都叫作易。(按:此运用《周易》之说。易字,中国古代象形字用“日”“月”结合而成。日表示阳,月表示阴,日月结合,表示阴阳交合,运变无穷。)易的变化,虽然存在于阴阳变化之中,然而阴阳的变化,人却可以调节把握它的。古代道家可以拔弄体内的日月,可以在双手中调节阴阳。(按:弄壶中之日月,神与气也;搏掌上之阴阳,动与静也。内外又不可分也。又按:壶中日月一句,传海外有三神仙,又称三壶山,内丹家借指人体内修炼的奇妙内环境为山仙境。)因此可以看出,人既是有病在身(按:原文“二竖”),竖,古指顽童,二竖,比喻两个玩童调皮打架,引伸比喻人身阴阳失调,有些小毛病。)也无不可以易去。人们可以看到,自然现象中,易的作用是多大啊,虚的可易为实,实的可易为虚;刚的可易为柔,柔的可易为刚;静的可易为动,动的可易为静。易的使用无非就是,过高过低的使用或升或降的方式,过先过后的使用或缓或急的方式,过正过反的使用或往或回的方式,危险的使它易为安全,混乱的使它易为治理,灾祸使它易为幸福,消亡的使它易为存在,气数将尽的可以易为挽回,即是天地,易的作用也可使它反覆(按:有形的天体也有一天会化为微渺的宇宙尘埃,看似什么也没有的太空,有一天也会聚集成一颗实在的星球,实大可以反覆),哪一样不是易的功劳作用呢!至若说小小人身的筋骨,岂有不可以易的道理。
说到筋,即是人身的经络。骨节之外,肌肉之内,四肢百赅,无处不是筋,不是横的便是竖的,到处布满,联络周身,通行血脉,成为精神对外指挥形体必须依赖的支柱。例如。人的户膀能担负重物,手能捉拿物体,脚能走路,全身能活泼的动作,都是筋顺达的缘故。岂可允许它们松驰、摇颤、紊乱、细弱么!而人如果因此病弱、黄瘦、畸痿乏力,又岂能具备入道的资格呢!达摩祖师以挽回调整的方法,帮助筋摇颤的易之为平舒,筋细弱的易之为强壮,筋松驰的易之为柔和,筋屈缩的易之为伸长,筋紊乱的易之为畅壮。即是一个瘫如绵泥之人,能够做好易筋功夫,身体也可以很快坚如铁石,可见易何处不能立大功呢。
人身体和谐、灵利、健康,是成为圣人的基础(按:圣人者,仁者,寿者,智者,达者,穷通者,畅行者。又谓完人、真人也。),所以易筋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所以阴阳可以由人把握,而阴阳自身却是不能自成为阴阳的。(按:此仅指人何等之内的阴阳而言。)可以由人把握,而易为像金石那样坚固,并且内外均无障碍,方能够在修道时能进入定静的功态,而真元之气才能够在定静中产生出来。(按:出定之说,也包括佛门追求的最高境界灵魂出壳。)然此着易筋的功夫,也很难讲得太具体太细微。不过,功有循序渐进的次弟,方法有对内脏的、有对外体的,气有运行的情况和发挥效用的情况,行功有动功,有静功,至于内气与身体调节情况,无论从身体内部的循环变化以及对应外部自然时令节候,还有饮食起居,行动举止,自始至终一步一步都有明显的验证。
凡愿意进入此门者,首先应当树立不得正果不罢休的坚强信心,然后再树立求真务实从点滴积累的虔诚之心,奋勇前进,精益求精,坚持不懈,等到时机成熟(按:量变到质变)没有不立即跨入圣人行列的。
般刺密谛说:此篇总论是就达摩祖师的本意,概括性地谈易筋。翻译出来的文字丝毫不敢加主观臆断或创造。后面要讲的行功法,则详细具体对原经做了解释。以后若遇到从印度再来的高僧,再请琢磨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