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对心脏的锻炼,以现代运动生理学的专业的说法,应该是增加心脏的每博输出量。也就是说心室壁肌肉加厚以后,每次收缩可以泵出更多的血液,因此泵出同样多的血,心脏搏动的次数会相对减少,外在表现就是,在同样的活动状态下(比如静卧,静坐,舒缓运动等),心脏搏动的频率相当会降低。
http://www.cnnb.com.cn/pic/0/01/50/56/1505651_304359.jpg
从现代体育运动的角度说,心肺功能是所有运动的基础。而锻炼方式也是最简单的,最基础的——那就是中低强度长时间的持续有氧运动。所谓中低强度,就是指运动期间的心率不超过最大心率的70%。
http://image211.poco.cn/union_pc_lady/209/e9f1b276cec75c7ffa612112daad5295.jpg
关于最大心率,又是需要我们细细去解释,简单的说,可以采用“220-年龄”的公式。比如说,你今年30岁,那么最大心率就是190。这是个相对安全的计算公式,尤其是对缺乏锻炼的人群来说。
所谓长时间,就是指持续运动时间超过40分钟。要注意运动期间尽量保持心率平稳。中低度有氧运动时,心率指标对运动强度的指示是相对来说最准确的,建议你去配一块心率表。
另外,关于运动的频率:每周至少2次,最好是3次。
最后是周期,按照目前的普遍研究结论,以每周2-3次的频率连续运动10周可以作为一个周期,在此周期结束后,心肺功能应该会有一个阶梯形的提高,尤其是原先心肺功能较差的缺乏运动的人群,提高幅度根据身体素质的差异不等,基本上反映在最大摄氧量上,应该在5%-25%之间。
在这里我必须要说明,如果你原先就缺乏锻炼的话,万万不能采用高强度的运动方式,这样的运动对心脏有害无益。即使是长期运动的人群,高强度训练也是要保持在一定限度之内,以免运动过度(burnout),实际上,高强度训练只是增强了心脏和肌肉系统和神经系统的耐受力,但从生理上说,对心脏没有好处,所以需要在运动后增加一些辅助手段恢复(药物,物理治疗等等),在这里我就不多说了。
祝各位施主身心健康,阿弥陀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