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跟着禅一听故事,想道理---莫将禅曲解,禅在生活中,无需伎俩

(2010-10-16 10:41:52)
标签:

不立文字

健康

禅定

北京

方丈

佛教

功夫

日本

少林

太极拳

武术

哲学

释迦牟

分类:

    http://www.mjjq.com/pic/20070706/20070706001507768.jpg

    有位和尚自称沈默大师,其实是个骗子,对佛法没有真正了悟。为了卖弄骗人,盗取名誉,他带著两个能言善辩的和尚替他回答问题,自己却一言不发,装作高深莫测的样子。

            http://www.vsharing.com/Uploads/UserLogos/2/529/211398.jpg

    有一天,两位和尚不在,正好碰上一位云游僧人来向他解问佛法。问∶禅师,何谓佛?沈默不知如何应付,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只好绝望地东张西望,寻找那两位能言善辩的和尚。云游僧人却觉得沈默的这番举动很有道理,深含禅意,他觉得很满意,便继续问道∶禅师,何谓法?沈默也不能回答,便抬头看天,又俯首视地,回避云游僧人询问的目光。云游僧人又问∶何谓僧?沈默什么也不能做了,只好闭上眼睛。云游僧又问∶何谓福乐?沈默彻底绝望了,只好张开双手,表示回答不了这些问题。但云游僧人却兴高采烈地离去了,他觉得满意,觉得从沈默大师那儿悟到了很多东西。

http://www.mjjq.com/pic/20070704/20070704022109594.jpg

    云游僧人告别沈默,又踏上旅程,过他的云游生活去了。刚上路,他就碰上那两位能言善辩的和尚,他不知道沈默与他们的关系,便向他们宣讲沈默的修为。他说∶沈默大师真是悟道深切啊!我问他何谓佛,他立即将脸转向东边,又转向西边,意思是说,人类到处寻找佛,其实,佛是不应该东找西找的。我又问他何谓法,他只是上下看看,意思是说,法是完全平等的,没有高低上下之分,只有染净之别。我问他何谓僧,他闭上了双眼,什么也没说,俨然就是位隐居深山的世外高僧。最后我问他何谓福乐,他伸出双手,放在我面前,表示助人为乐,化导一切有情就是福乐。啊!一位悟道多么深切的禅师,他的教诲又多么深刻,真是一位了不起的高僧!

            http://images.dangdang.com/images/20080710.jpg

    这番话直把两位和尚听得目瞪口呆,赶紧回到沈默大师身边。沈默大师见两人回来,不禁怒气大发,说道∶你们怎么搞的,用得着你们时就没踪影,难道忘了当初的约定了吗?刚才,我几乎被一位好问的云游和尚问垮了。

http://link.photo.pchome.com.tw/s08/imidase/261/124017799384/

    这是佛教史上非常有趣的故事,一位装模作样的和尚被逼无奈的几番举动,却被误解为伟大的禅法,实在值得人们深思。禅宗的主张是不立文字,直指人心,但其最初开始时却有著深厚的思想依据,是对心性问题、本体问题、认识论问题等佛教重大理论问题进行深刻反思之后的表达。他们虽然不立文字,但浩瀚的佛经文句却是他们不立文字的思想基础、潜在支撑。然而,禅宗发展到后来,由于一味强调机敏的词语、超人意表的禅机,对佛典的研习日渐缺乏,禅法也就逐渐失去潜在的思想基础,变成了空耍嘴皮,卖弄词句,或装模作样,故作玄虚,沈默便是这类人物。所以,禅宗如果脱离佛经,发展得越远也就越变得不成样子,似乎刁钻古怪的言语、荒谬绝伦的行为就是禅了。然而,由于禅宗直指人心,那刁钻的言语、荒谬的行为是否便是开悟的标,也就失去评判的客观标准。任何人都可以胡言乱语、装腔作势一番,但他是否真正悟道,便只有自己心里知道了。

         http://www.mjjq.com/pic/20070706/20070706001418376.jpg

    禅宗强调禅的普遍性、平等性。按照这种道理,任何一句怪语、任何一种举动都可以包摄禅机。所以,骗子们的伎俩也就著实不易识破戳穿。这就是上面故事中云游和尚被沈默大师骗了的原因。骗人者心中恐慌,而被骗的人却对骗子五体投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