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一,药师法门,神秘的少林点穴术

标签:
保健穴位期门穴肾经曲池少林艾灸艾条百病本经道家法门方药健康健 |
分类: 禅 |
其实,点穴术不但真实存在,点穴伤人也并非文人凭空杜撰,而是确有其事的。
http://img12.3lian.com/gaoqing02/03/28/44.jpg
一、点穴术的历史渊源与分类
点穴术源于中医针灸术。据中医重典《内经》记载,针灸穴位早在新石器时代已经运用砭石针刺穴位治病了,山东省境内发掘出了砭石实物。随着铁器的应用,砭石逐渐被金属针所取代,也就形成了今日所见的“针灸”。
http://image.cn.made-in-china.com/2f0j01NeiEvGZBYfgQ/%E7%A0%AD%E7%9F%B3%E5%99%A8%E5%85%B7+-+%E7%A0%AD%E7%9F%B3%E5%88%AE%E7%97%A7%E6%9D%BF.jpg
大约在唐朝时期,就有了“穴位损伤”的概念了。唐朝头陀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有“在太阳穴,乃是命处,断然不可治矣”的记载。
到了明朝中期,已经出现了不少论述点打穴位损伤的专科著作,其中《跌损妙方》可称得上是少林寺伤科及点穴术的开山祖师,异远真人独创了“血头行走穴道”的论述,成为点穴伤药方。此书也就成为少林点穴术的理论基础,历代僧人的点穴、治伤经验及实践与传承,随着少林功夫概念的不断泛化,也便有了各门派的各种“点穴术”。
http://images.wangchao.net.cn/images/upload/images/bijou/1167546777927.jpg
点穴术依照其使用功能,可分为医学点穴术(简称点穴疗法),武术点穴术,自我保健点穴术。
二、点穴术的理论基础和依据
点穴术与针灸术一样,以《内经》为理论基础,把阴阳五行学说、八卦学说、经络学说等学术思想融入其中。
武术点穴术是以“十二时辰气血流注”和“血头行走穴道”等观点为实践依据的。得到武术、技击、医疗(跌打伤科)界的广泛认同。并广泛传承至今,且经现代科学验证了其科学性。在《救伤秘旨》中说:“跌打损伤,从古为技击家所秘,世传盖鲜。”
三、点穴术与经脉、36要穴
武术点穴术与医疗点穴术、保健点穴术不同,武术点穴术很直观地以人体十四正经的百余穴位为攻击目标。而其中又以三十六大穴,七十二小穴为分别,且又分为死穴、昏穴、软麻穴等。
据《少林寺点穴秘诀及秘传药方》记载,“点穴法中,主穴凡三十有六”,谚云“穴有死晕,点有轻重”,这“36穴”如下:
“百会、太阳、鼻梁、人中、牙腮、开空、天井、肩井、气门、玄机、将台、期门、七坎、章门、丹田、下阴、白海、曲池、脉腕、阳冲、三阳焦、太溪、太冲、涌泉、天股、对口、凤眼、挂膀、凤凰眼、脊梁、凤尾、脊心、精促、笑腰、敲尻、踝骨”,以上三十六穴,点重不可救治。轻点也可令人晕倒。
点穴术一般攻击的是十四正经,上述“36穴”除了分属十四正经外,尚有不在其列的经外奇穴。这十四正经是: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任脉、督脉。
四、人体经脉、穴位是客观存在的
《内经》以文字描述了十四正经的部位,唐代孙思邈曾绘制了十二经脉图等。北宋的《针灸铜人》则是考核学者针刺穴位正确与否的工具。
大量研究已经证明,经脉、穴位是客观存在的。有关科研机构通过低频电脉冲、毫针或其他方法刺激穴位所产生的得气感觉,是从受刺激的穴位开始沿典籍记载(描绘)的经络路线传导的。
有实验观察到气血在24小时中的运行状态,初步看到寅时时,受测试人双侧肺经发光子发射的数量测定值是对称的,而过了寅时以后,手太阴肺经中运行的气血的状态是不同的,其经脉的光子数值不对称。此实验说明人体经脉中运行的气血是按一定的规律客观运动的。而点穴秘传口诀“寅肺卯大胃辰宫”等确实有一定的科学性的。
五、点穴伤人的成因
点穴伤人主要是通过手、脚、器械等击打或日常生活意外损伤,或年老久病等其它因素导致的穴位受伤。
武术点穴伤人通过击打人体表的穴位,破坏其人原有的正常平衡,损坏其部分正常功能,损伤其人部分经脉穴位,致使其人原有的皮肉、气血、脏腑、筋骨等机体组织发生病变。
比如,点击其人期门穴,则期门穴所在的表皮或肌肉组织受损,可能有淤紫、疼痛、酸胀;期门穴所在的足厥阴肝经中运行的气血可能会停滞淤阻,进而影响其肝脏正常功能,此穴受伤久而不治则可能会面黄肌瘦、全身无力。被重点时,当场可能瘫软倒地,或昏迷。假如按时点穴,受伤更严重。
又如,足少阴肾经受伤,就会使肾脏的功能紊乱,导致筋骨受损,出现腰背酸痛、手脚乏力、小便不利等症状。受伤的肾经上的相关穴位可能有压痛,小腹时冷时热,头晕。而膝部后弯处可能有痉挛、麻痹的感觉。诸如此类的现象,只有用经络学说才可能解释清楚。因为足少阴肾经起于涌泉穴,终止于俞府穴,循行经过足内踝、腿内侧、脐旁边、乳房下。乳房上直至颈下,此经受伤,所经过的部位都有病变可能。于是,就可能有以上的部分症状和感觉。
古籍《金汤录》也有记载,历史上著名射手后羿曾被人点伤曲池穴,导致他无法射箭。
案例
某男,24岁,患者自述就诊前一日,一朋友见到他非常高兴,招呼时,用手拍了他左肩背部一下,当即感到左肩背部有酸麻胀感,以为没什么问题,未上医院诊治,后因事情多,脱不开身,左肩背部虽有点疼痛,但能忍耐,可后来疼痛逐渐加重,且影响到左胸肋部亦觉疼痛,左上肢抬举乏力,举不起来。
检查:患者左肩背部未见明显肿胀,在天宗穴处有明显压痛,并且左肩背部还有酸胀。
诊断:左天宗穴损伤(左肩背部软组织挫伤)。
治疗:当即以手按压患者左手内关穴5分钟,并叩打走马穴(手背,无名与小指掌指关节后凹陷中
)24下。术毕患者即感心胸舒畅,疼痛减轻。内服以活血止痛汤加减。
某男,一日中午突然被人一拍左肩部,此后半年来渐觉左手臂麻木无力,日益加重,以至日夜不得安宁,不知将其手放置何处方能舒服。其麻痹之感自臂而下沿手少阳三焦经所过为甚。多方医治无效。后其人上午求诊,以子午流注弱时辰法施治后,其手臂麻痹之状竟顿觉消失。
轻点或较重点击某处,可令人昏迷,此种现象只有用点穴术理论才能解释清楚。点穴秘传之血头歌说“丹肾俱为戌时位,六宫只等亥时来”。其中说的就是点击关元穴。
点穴术、点穴秘传口诀是各门各派会点穴者的至秘,若非仁人君子,若非机缘所致,或在可传之列,就算是至亲之人,也难知晓个中秘密。《祖传点穴解穴疗伤秘诀》中“未时血海在胰连,内与中宫两相连,此时肩背受伤打,纵是妙药医不能”;又说“亥时血注三焦经,耳门受伤面现红”。
《十二宫秘抄》有云:“子时通胆足少阳,五六个月病现伤,环跳作痛四肢潮,口苦咳红环跳伤。”
《少林寺存下班中跌打妇科万应方》有记载:跌打受伤开空穴名黄蜂剿耳,伤(此穴)(伤)其筋之管,昏死在地,要拿沟子穴(可解穴令其苏醒)。
道家昏穴诀云:“击打眉中及眉心,神志不清立昏迷。”
以上,都是历代点穴高手的经验和实践及传授,都是可操作的精华知识。点穴伤人之秘由此亦可见一斑!愿有志之士共同努力将祖国医学这一种瑰宝继承发扬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