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禅一,药师法门,神奇的古印度眼科医术---白内障治疗

(2010-07-24 11:22:33)
标签:

白内障

印度眼科

龙木论

医术

刘禹锡

杂谈

保健

法门

健康

健身

养生

宿便

分类:

      http://www.tcm-china.info/gjjl/dwjlyhz/gdp/gdjl/images/2007/7/4/47511.jpg龙树菩萨

    非常先进的古印度眼科医术,随佛教一起传入中国。我国古代用金针治疗眼疾的方法,又称拨下法,据说就是得自印度僧人。传说龙树菩萨善治眼病,他的眼科著作《龙树眼论》,对我国眼科学的发展颇多影响。唐代诗人刘禹锡有《赠眼医婆罗门僧》一诗:“三秋伤望眼,终日哭途穷。两目今先暗,中年似老翁。看朱渐成碧,羞日不禁风。师有金篦术,如何为发蒙。”

http://www.tcm-china.info/gjjl/gudai/stsq/images/2007/7/4/47601.jpg

  《秘传眼科龙木论》(以下称《龙木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眼科专著,被认为是在唐代《龙树菩萨眼论》(以下称《龙树论》)的基础上,经宋元医家补充或辑录其他医著内容后,形成于明万历(1575)年间,由黄毅所刊行,书名为《龙木论》,至此流传于世。该书记录了唐代《龙树论》、《刘皓眼论准的歌》等书籍的内容,系统地记述了眼科常见的内外障眼病72证,介绍了多种眼科外治法,特别是有关白内障的分类、检查、手术适应证与禁忌证以及手术前后中医辨证论治等内容,是一部承前启后的重要中医眼科著作。

http://www.maishu123.cn/d/file/accfd0780aa5a6a66888be90e667f3c1.jpg

    在《龙木论》中,五轮学说被进一步发挥完善,这对中医眼科治疗,特别是外眼病的辨证论治发挥了有效的指导作用。五轮首载于《龙树论》,其较完善的内容首载于《刘皓眼论准的歌》,而《龙木论》转录了上述内容并进一步发挥完善,保存了这一中医眼科基本理论。

http://www.univs.cn/newweb/univs/hust/res/h010/h05/img200811182236160.jpg

    所以说现代眼科的“两头”俱为“泊来”,是说中医的眼科学,源头是早在汉魏抑或更早时期,便由古印度随佛学东传而入中土,渐为中医吸收并做为本体系的补充。今天的现代这一头,是指西医的眼科解剖学和手术学,对各种复杂的眼病剖析入微。当然,中西医眼科还是有各自不同的特色的。中医重证、辨证,用药多而用术少,其药以内服为多外用为少;西医医眼科手术技术使用多而用药少,使用药物是局部外用多而注意整体的内服少。

http://www.tcm-china.info/gjjl/dwjlyhz/gdp/gdjl/images/2007/5/3/1644.jpg
    在汉代,所译的佛经中有金针拨障术,这种眼科治疗技术,经过临床实践的改良,到了唐代,日趋成熟,譬如杜甫诗有“金篦刮眼膜,价重百看渠”;白居易诗歌中有“人间方药应无益,争得金篦试刮看”;刘禹锡有“师有金篦术,如何为发蒙”。陈氏因饱读唐宋,从这些资料中,看到唐代受佛经影响形成的眼科白内障针拨术,相当流行并成熟。他还在王焘的《外台秘要》中,发现引《佛天竺经论眼》:“正当眼中央小珠子里乃有其障,作青白色,……此宜用金篦决,一针之后,豁若开云而白日”。

http://hps.phil.pku.edu.cn/bbs/attachment/32_85_0d2d38e5bfad325.jpg
    所以我们有理由认为今天眼科的白内障针拨术,就是远在两千多年前佛经拨障术的发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