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养生禅一八段锦
养生禅一八段锦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82,882
  • 关注人气:73,69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禅一,药师法门,佛教饮食观,不非时食,食存五观

(2010-06-28 15:33:27)
标签:

宗教

食存五观

饿鬼

出家人

诸佛

日中

保健

法门

风湿

荷兰

健康

芥菜

绿豆沙

分类:

http://www.9tour.cn/UploadFile/TravelNews/2008-11-24/3452671170.jpg

叁、不非时食
  不非时食是佛制基本戒条。佛制从清晨明相出现至日正午(中午十二点钟)为僧食时。从日过午至次日天未亮之前为非僧食时,故名非时。若出家人非时而食,名为破斋,往往结罪。《毘尼三昧经》云“瓶沙王问佛,何故佛日中食?佛言:早起诸天食,日午三世诸佛食,日西畜牲食,日暮鬼神食。”由此可知,诸天早食,佛午食,畜牲午后食,饿鬼夜食。为佛弟子,诚应以诸佛为准,不过午食。

 http://www.longquanzs.org/b/wp-content/uploads/2009/12/1167.jpg
  不非时食,是为了怜悯饿鬼的痛苦。一切饿鬼,都是由前世悭贪不舍而招得的果报。这些饿鬼腹大咽小,时常为饥渴所苦。假使饿鬼听到碗筷之声,咽喉饥火燃烧,痛苦莫名。午后是饿鬼进食之时,假使诸佛弟子在午后进食,饿鬼听闻碗响之声,会倍感饥渴难耐,加重了它们的痛苦和嗔恨心。修行之人当修菩萨行,常念饿鬼之苦,坚持不非时食戒,以免动诸饿鬼的念头。

 http://fojiao.name/uploads/allimg/091130/2-0911301443250-L.jpg
  对于身体健康的出家人,佛制皆应持不非时食戒,但对于那些体弱多病的人,无法做到日中一食,必须少食多餐者,允许为其开方便。如《五分律》云:“时诸比丘,服吐下药,不及时食,腹中空闷,医教令食。诸比丘问佛,佛听以囊盛谷,煮汁令服,不能得瘥;佛听以囊盛米,煮汁服之,稍有起色,但不能愈,佛乃慈听,以米煮粥,画不成字,令屏处服之,病癒即忏悔。”
  古人称晚食为药石,意即药石能治疗脏腑内科病及众生饥饿。晚食对佛子身体有益处,但当身体康健之后,则不应再午后进食。
  诸佛弟子,因病的缘故,午后进食,应当生起忏悔之心。经常念及饿鬼之苦,生起慈悲之心。虽允许午后进食,但不应多食,不应美食,不贪求适意之食。
  持不非时食戒的人,能得诸多殊胜功德。《处处经》云:“佛言,中后不食有五福:一少淫,二少睡,三得一心,四少下风,五身得安稳,亦不作病。”
肆、食存五观
  食存五观主要是对出家人而言,出家人临食时,当存五种观想:
  (1)计功多少,量彼来处。所谓计功就是计算作食的功劳。我们所吃的食物,从种植、耕耘、收获、加工、炊煮,其中饱含了农夫的血汗,我们若贪心,当堕地狱,地狱期满,转为畜生,偿人之债。我们常作如是观想,便会真切地感到,只有真实修行,才能消此饮食。
  (2)忖己德行,全缺应供。出家人若饮食时,应当仔细思量自己的道德与行持,看自己的德行是否符合佛制要求,假使不持戒、坐禅、诵经、行三宝之事,便是德行全缺,便不应受此饮食。
  (3)防心离过,贪等为宗。众生的过患,以贪为根本,如果没有贪心,则诸患不生,出家之人,常念心中过患,使其远离过恶,恶念不生。《明了论》云:“出家人先须防心三过,谓於上味食起贪心,下味食起嗔心,中味食起痴心,以此不知惭愧,堕三恶道。”经常作此种观想,方可少犯过错。
  (4)正事良药,为疗形枯。我们的生命仰赖饮食得以存活,若无饮食,则会变得形容枯槁,疾病缠身,无力办道。对於饮食,我们视之为对治身体枯瘦的良药,只要其能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即可,不必刻意去贪求美食。
  (5)为成道业,方受此食。我们每天维持新陈代谢,需要从饮食中摄取热量及营养,以保持身体健康。有了健康的身体,才会促进道业增长,为了成就道业,我们因而受此饮食。若饮食时,应当默念:愿断一切恶,愿修一切善,愿所修善根,回向众生,共成佛道。
  对于饮食,我们不宜妄加评论其好坏,若评论好时,人易生贪心,若说不好时,容易生嗔心,如此评论将来会遭受愚痴的果报。正确的态度是对美食不贪心,对劣食不生嗔心,以平等心待之,则是如理如法之行为。
  佛教的饮食观,系统而全面。其中不仅有对佛弟子素食观念的阐释,而且还有关于饮食就“六味调和”的论证。对于出家的佛子而言,不仅在饮食时坚持不非时戒,而且还应食存五种观想,如此则会身体康健,道念日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