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养生禅一八段锦
养生禅一八段锦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86,204
  • 关注人气:73,69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夏日炎炎,禅一对你说养生

(2010-05-30 17:37:51)
标签:

养生

饮食

五味

《黄帝内经》

药粥

健康

分类:
到了夏季,有些人的痔疮又犯了,也有些人出现了牙痛或口疮,许多年轻人脸部又出现了痘痘嘴角也出现了糜烂,连张口都困难。对此,有的人认为,这是“热气”引起的,也有的人认为是“上火”所致。营养师认为,不管哪种原因,都应该通过饮食调节,对症“灭火”,对症“降热”。以下介绍一些降火顺气的食物。
http://images.99114.com/upfile/ArticlePic/20070915/ori/1100444141.gif
  顺气健胃。对气郁上火生痰者有清热消痰作用。以青萝卜疗效最佳,红皮白心者次之,胡萝卜无效。最好生吃,如胃上有病可做萝卜汤吃。
http://www.0411315.com/Files/TodayPicFiles/2008625134754168_.jpg
   2.啤酒
  有人生气后爱喝酒,这更易引起疾病。因酒食裹气,还能助热,容易引起血压骤升。但惟有啤酒不但无此副作用,还能顺气开胃,改变恼怒情绪,适量喝点会有益处。
http://barb.sznews.com/res/1/21/2008-08/12/A13/res01_attpic_brief.jpg
   3.玫瑰花
  http://www.pcdog.com/ArtImage/20060927/wr171_8.jpg
  沏茶时放几瓣玫瑰花有顺气功效,没有喝茶习惯者可以单独泡玫瑰花喝,或者将香气扑鼻的玫瑰花插在居室的花瓶里,呼吸进花香也能顺气宁神。
   4.莲藕
  http://www.pway.cn/cate/UploadFiles_6079/200712/20071203152803280.jpg
  藕能通气,还能健脾和胃,养心安神,亦属顺气佳品。以水煮服或稀饭煮藕疗效最好
   5.茴香
http://mag.udn.com/magimages/19/PROJ_ARTICLE/211_1404/f_189335_1.jpg
  茴香果实做药用,名小茴香,嫩叶可食用。子和叶都有顺气作用,用叶做菜馅或炒菜都可顺气健胃止痛,对生气造成的胸腹胀满、疼痛有较好疗效
   6.山楂
http://www1.luaninfo.com/gaikuang/pic/2006060711365015369.jpg
  山楂擅长顺气止痛、化食消积,适宜气裹食造成的胸腹胀满疼痛,对于生气导致的心动过速、心律不齐也有一定疗效。生吃、熟吃、泡水,各种食用法皆有效。
   7.槟榔
http://www.ccots.com.cn/userfiles/image/2008/11/20081129155829.jpg
  槟榔果可炒熟吃,能顺气和胃,止痛消积
*夏季的饮食调养是以暑天的气候特点为基础,由于夏令气候炎热,易伤津耗气,因此常可选用药粥滋补身体。《黄帝内经》有“药以去之,食以随之”,“谷肉果菜,食养尽之”的论点。著名医家李时珍尤其推崇药粥养生,他说:“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也。”药粥对老年人、儿童、脾胃功能虚弱者都是适宜的。暑喝粥需以补气清暑,健脾养胃为主。以下就介绍几种典型的度暑粥。
http://www.zjol.com.cn/pic/0/01/84/67/1846765_177986.jpg
    绿豆粳米粥:绿豆60克,粳米100克。将绿豆放入温水中浸泡2个小时,再和粳米一起加1000毫升清水煮粥。此粥可每日早晚各吃一次,有祛热毒、止烦渴、消水肿的作用,特别适合老人和儿童食用。
http://www.luckup.net/upload/2007_04/070418154439881.jpg
    苦瓜菊花粥:苦瓜100克,菊花50克,粳米60克,冰糖适量。苦瓜洗净去瓤,切成小块。粳米和菊花洗净,二者同入锅中,加适量清水,大火水开后,将苦瓜块、冰糖加入锅中,改用小火煮至米烂粥稠即可。此粥可清暑热、止痢解毒,适用于中暑烦渴、下痢等症的辅助食疗。忌同时食用湿燥、麻辣、厚腻的食物。
http://epage.zhnews.net/zhtqb/20090520/TQB18520C_6.jpg
    西瓜皮粥:西瓜皮100克,大米50克。将西瓜皮削去外表硬皮,切成丁。大米淘洗干净放入沙锅中,加入适量水和西瓜皮用旺火煮沸,再转用小火煮成粥,调入白糖,具有清热解暑、利尿消肿作用,常食可防中暑。
http://www.greenbeijing.org.cn/forum/upload/1176088697140.jpg
  薏米小豆粥:薏米20克,赤小豆30克,大米100克,水适量。将薏米、赤小豆用冷水浸泡2小时,大米洗净,加入适量水,同煮成粥,能健脾渗湿、清热消暑。
* 1、夏季宜养心健脾,解暑化湿

中医学认为:“夏属火,其性热,通于心,主长养,暑邪当令。”是说心在五行中属火,火热之邪最容易损伤心,常导致心病,如有心神不安、心悸失眠、头昏目眩等心神不宁的症状。而且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夏天汗液大量排泄,不仅会损伤心气,还会导致心阴虚,这样更容易受到暑热邪气的侵犯,所以夏季宜注重养心。多吃一些清热解暑的食品,既能清解夏季高温天气带来的暑热,又能清泄身体产生的内热,也可服用辛凉散发或甘寒清暑的中药,如菊花、薄荷、荷叶、金银花、连翘,以利心火、散暑热。

http://hiphotos.baidu.com/helloheechul/pic/item/9c13f7fdaad67f6cd7887db8.jpg

夏季的最后一个月即长夏,与脾相应。这个时候天气闷热,阴雨不断,空气中湿度较重,人比较容易感受湿邪,而脾性喜燥而恶湿,一旦脾阳为湿邪所遏,超出了脾胃的适应能力,就会产生食欲不振、大便稀溏、脘腹胀满、四肢不温等寒中洞泄一类的脾病了。所以长夏饮食宜清淡,少油腻,少生冷,脾虚的人可以少食多餐,根据自己的饮食习惯适当吃些辣椒,增加食欲,帮助消化,抵抗湿邪对脾脏的侵扰。也可以服用健脾化湿的中药,如白术、莲子、茯苓、藿香、白豆蔻之类,既健脾胃,又祛暑湿。

http://a0.att.hudong.com/31/54/01300000091274120988544354563.jpg

2、夏季饮食要节制

《黄帝内经》说:“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之过,伤其正也。”“饮食有节……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食物本来是营养人体的,但是如果饮食不节制,就会适得其反,伤害人体的正气。所以一定要节制饮食,三餐规律,饮食有节,这样才能使形体与精神相一致,才能颐养天年。

http://bbs.bdt.cn/upload/16/16/20090727/File_ff80808121be5ab40122babda8b97096_1248673525668.jpg

饮食节制除了要防止暴饮暴食之外,还要注意三餐的时间及分配。早饭要在7点左右,午饭在12点左右,晚饭在18点左右。俗话说“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唐代名医孙思邈在《枕上记》中说:“清晨一盘粥,夜饭莫教足。”《饮膳正要》中说:“晚饭不可多食,晚饭少一口,活到九十九。”因为晚上人体的新陈代谢速度逐渐减低,消耗的热量也比白天明显减少,晚饭吃得过多就会在体内转化为脂肪使人发胖。同时晚饭吃得过饱或过于油腻还会增加肠胃负担,出现腹胀、消化不良等现象,并影响睡眠,即所谓的“胃不和,卧不安”。特别是老人、小孩消化能力本来就不强,夏季就更差,吃得过饱,难以消化,容易使脾胃受损,导致胃病,正如谚语所说“要想小儿安,三分饥和寒”。汉代名医张仲景早在《伤寒论》中就提出“损谷则愈”,即在保持身体基本热量需要的基础上,少吃一点儿,很多病自然就好了。我们现代的一些常见病,如糖尿病、痛风、高血脂,与饮食不节制有密切的关系。古人提出的“损谷则愈”到现在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夏季饮食宜苦、辛、酸、咸,少甜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何为五味。所谓五味,是指酸、苦、甘、辛、咸五种味道。我们每天吃的食品都是由这几种味道组成的,设想一下,如果食物中什么味道都没有,那饮食本身就失去了乐趣,人就会没有食欲。当然五味的作用不仅仅是用来调味以增进人的食欲,中医论赋予了它更深远的意义。按照五行学说的理论,五味与五行、五脏是相对应的,即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

4、不同的味有不同的作用

http://img3.bbs.szhome.com/UploadFiles/Images/2009/03/16/16123050890.JPG

酸味有敛汗、止汗、止泻、涩精、收缩小便等作用,像乌梅、山楂、山萸肉、石榴等。

http://www.jiau.cn/attachment/200906/26/79_1246056341ov4V.jpg

苦味有清热、泻火、燥湿、降气、解毒等作用,像橘皮、苦杏仁、苦瓜、百合等。

http://img.bbs.szhome.com/UploadFiles/Images/2008/12/02/02121737815.jpg

甘味即甜味,有补益、和缓、解痉挛等作用,如红糖、桂圆肉、蜂蜜、米面食品等。

http://city.sz.net.cn/images/attachement/jpg/site21/20090723/001676306e8c0bd2577b63.jpg

咸味有泻下、软坚、散结和补益阴血等作用,如盐、海带、紫菜、海蜇等。

http://www.myttc.cn/Shop/UploadImage/102855/Trade/20068795714.jpg

辛味有发散、行气、活血等作用,如姜、葱、蒜、辣椒、胡椒等。

适量地摄取五味对人的身体是有益的,能维持人体阴阳的平衡。但五味摄取过多或不足,都会引起身体的不适,甚至致病。因为五味与五行、五脏相应,所以过食五味,就会对相应的脏腑造成损伤。

http://www.ytshuhua.com/UploadFiles/200741229882420.jpg

《黄帝内经》中说:“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内胝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此五味之所伤也。”即咸味食物吃多了,使血在血脉中运行凝滞,甚至改变颜色;苦味食物吃多了,可使皮肤枯槁、毛发脱落;辣味的食物吃多了,引起筋脉拘挛、爪甲干枯不荣;酸的食物吃多了,会使肌肉失去光泽,变粗变硬,活动不利;甜味食物吃多了,会使骨胳疼痛,头发脱落。其实这些道理我们在生活中都能亲身体会到,比如长期摄入太多盐容易引起高血压,但盐摄入不足也会使人疲乏无力,生白发。因此,在饮食中必须五味调和,这样才有利于健康,若五味过偏,就会引起疾病的发生。《黄帝内经》就已明确指出:“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即五味搭配适度,才能气血充盛,身体的各个系统的功能才能调和,这才是延年益寿的正确方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